金小史
作者:杨循吉猜你喜欢的书
大隐集
诗文别集。南宋李正民撰。十卷。正民字方叔,扬州(今属江苏)人。政和二年进士,曾官中书舍人,礼部、吏部侍郎,吉、筠、洪、湖、温、婺州知州和淮宁知府。知陈州时曾被金人所获。和议成得释归。原集《宋史·艺文志》作三十卷,传本明时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抄编次,厘定为文六卷,诗四卷。其文多中书制诰之作,温和华丽,流畅晓达,其诗亦艳秀可诵,《南归诗》:“沦身绝域久暌孤, 投老归来鬓发疏”,即述其俘金复获之情事。有《四库全书》本。今人来贵明自现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诗四首,可补《四库》辑本之缺遗, 见存《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九要论
《九要论》又名《岳武穆九要论》,是一篇武学经典,其包含九篇,有数理结构,内容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九步。从其武学思想和所用术语来看,无疑是来自心意六合拳的理论体系,从与《九要论》合抄在一起的《心意要诀》和《交手法》这两部分来看,更是与心意六合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内容基本上都是出自《心意六合拳谱》,字句皆相同。那么,《九要论》与《心意六合拳谱》孰早孰晚,谁是谁的发展演变呢?心意拳谱的《六合十大要》已经系统整理了心意拳的内容,其十则为:一曰三节,二曰四梢,三曰五行,四曰身法,五曰步法,六曰手法、足法,七曰上法、进法,八曰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曰三性调养法,十曰内劲法。《六合十大要》的体系不仅有理论的,也有技术的,每一篇都能够指导修习,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是各自独立的,这与《九要论》有本质的差别。
针学通论
针法专著。又名 《针灸通论》。总分十九章。日本佐藤利信撰于1925年左右。此书乃为盲人学针而著。首论古今针之种类,金、银针之性质; 次述针之洗洁、贮藏法、制针法; 又次介绍针刺方法及针刺补泻,滞针、折针之处理,禁针之症和禁针之部位等。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及单行本。
十戒功过格
题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示定,有吕纯阳〈序〉及柳守元题词。柳守元有《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收入《道藏辑要》张集,似为清初人。十戒,指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恶口、五戒两舌、六戒绮语、七戒妄语、八戒贪、九戒嗔、十戒痴。每戒下分若干种过、若干种功,要求人对照功过格自省自警。为清代流传劝善书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收入《道藏辑要》张集、《藏外道书》戒律善书类。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
观楞伽经记[十八卷本]
十八卷,补遗一卷,明释德清笔记。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三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三月十日抵戌所(憨山师以弘法罹难),于四月朔即命笔。(中略)至七月朔甫完卷半。(中略)又首事于十月朔,至明年佛成道日乃阁笔焉。’案此书憨山大师融会三译本而定其句读,显其义理,故枝词异说,刷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