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作者:宋濂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10卷,系明朝宋濂、王祎等编著。书中内容从宋开禧二年(1206年)起到明洪武二年(1370年)止,记载了165年元之历史。洪武二年,李善长、宋濂、王祎等奉诏,征汪克宽等 16人为纂修,据元十三朝实录,修成159卷。洪武三年,复征朱右等13人再修,据元实录、典志、史料杂著等,修成为210卷本。计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本纪仿《两汉书》,志仿《宋史》,表仿《辽史》,列传仿历代史书而加变通。 保存了元代《实录》、《大典》及《一统志》中的原始史料。尤以天文、历法、地理、河渠四志较为珍贵;选举、百官、食货、兵、刑法五志,取材于元代虞集主修的《经世大典》。明代有洪武三年初刻本。明朝嘉靖时编刊廿一史,依旧板修补重刻,为南监本。万历年重刻、为北监本。清有乾隆、道光殿本。百衲本以残祖本与南监本合配影印。今中华书局订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照各种版本进行校订,为现行之最佳版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本纪第一·太祖
-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
- 卷三·本纪第三·宪宗
- 卷四·本纪第四·世祖一
- 卷五·本纪第五·世祖二
- 卷六·本纪第六·世祖三
- 卷七·本纪第七·世祖四
-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
- 卷九·本纪第九·世祖六
- 卷十·本纪第十·世祖七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世祖八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世祖九
-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世祖十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世祖十一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
-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世祖十三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祖十四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成宗一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成宗二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成宗三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成宗四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
-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武宗二
-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仁宗一
-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仁宗二
-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仁宗三
-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英宗一
-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英宗二
-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泰定帝一
-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泰定帝二
- 卷三十一·本纪第三十一·明宗
- 卷三十二·本纪第三十二·文宗一
- 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文宗二
- 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
-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
-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文宗五
- 卷三十七·本纪第三十七·宁宗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顺帝一
- 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
- 卷四十·本纪第四十·顺帝三
- 卷四十一·本纪第四十一·顺帝四
- 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
- 卷四十三·本纪第四十三·顺帝六
-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顺帝七
- 卷四十五·本纪第四十五·顺帝八
-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顺帝九
- 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顺帝十
-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
- 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一
- 卷五十一·志第三下·五行二
- 卷五十二·志第四·历一
- 卷五十三·志第五·历二
- 卷五十四·志第六·历三
- 卷五十五·志第七·历四
- 卷五十六·志第八·历五
- 卷五十七·志第九·历六
- 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 卷五十九·志第十一·地理二
- 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
- 卷六十一·志第十三·地理四
- 卷六十二·志第十四·地理五
- 卷六十三·志第十五·地理六
- 卷六十四·志第十六·河渠一
-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
- 卷六十六·志第十七下·河渠三
- 卷六十七·志第十八·礼乐一
- 卷六十八·志第十九·礼乐二
-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礼乐三
- 卷七十·志第二十一·礼乐四
-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二·礼乐五
- 卷七十二·志第二十三·祭祀一
- 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四·祭祀二
- 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祭祀三
- 卷七十五·志第二十六·祭祀四
- 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七·祭祀五
- 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
- 卷七十八·志第二十八·舆服一
- 卷七十九·志第二十九·舆服二
- 卷八十·志第三十·舆服三
- 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选举一
- 卷八十二·志第三十二·选举二
- 卷八十三·志第三十三·选举三
- 卷八十四·志第三十四·选举四
-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百官一
- 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二
- 卷八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三
- 卷八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四
- 卷八十九·志第三十九·百官五
- 卷九十·志第四十·百官六
-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
-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一下·百官八
-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二·食货一
- 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三·食货二
- 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四·食货三
- 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五上·食货四
- 卷九十七·志第四十五下·食货五
- 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
- 卷九十九·志第四十七·兵二
- 卷一百·志第四十八·兵三
- 卷一百一·志第四十九·兵四
-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刑法一
- 卷一百三·志第五十一·刑法二
- 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二·刑法三
- 卷一百五·志第五十三·刑法四
- 卷一百六·表第一·后妃表
- 卷一百七·表第二·宗室世系表
- 卷一百八·表第三·诸王表
- 卷一百九·表第四·诸公主表
- 卷一百十·表第五上·三公表
- 卷一百十一·表第五下·三公表二
- 卷一百十二·表第六上·宰相年表
-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
- 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后妃一
- 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睿宗
-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三·后妃二
-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
-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五
- 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六
-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
-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八
-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九·塔海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四
-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六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七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八
-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十九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三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四
-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五
-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六
-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八
-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九
-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
-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二
-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
- 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
-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 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三十七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八
-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
-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六
-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
- 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八
-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四十九
-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
-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二
-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三
-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四
-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五
- 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五十六
-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七
-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八
-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
-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四
-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六十九
-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
-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
-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
- 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四
-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五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儒学一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
-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八·良吏一
-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七十九·良吏二
-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忠义一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忠义二
-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二·忠义三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
-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
-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
- 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六·隐逸
- 卷二百·列传第八十七·列女一
- 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八·列女二
- 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释老
-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方技等
- 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一·宦者
- 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二·奸臣
-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
- 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四·逆臣
- 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五·外夷一
- 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六·外夷二
-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九十七·外夷三
- 纂修元史凡例
猜你喜欢的书
狂言选
周作人译。书中收录了《两位侯爷》、《蚊子摔跤》、《花姑娘》、《人变马》、《狐狸洞》、《小雨伞》、《雷公》等24篇日本民间喜剧。 “狂言”是日本中古的民间喜剧。这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14世纪后半至16世纪,也是西欧的文艺复兴时代。在日本历史上,这是武士专政七百年间的中段,在源氏鎌仓幕府与德川氏注户幕府的中间,足利氏世袭将军,幕府设在室町,所以称为室町时代。这时代的文学普通称作武士文学。 狂言与摇曲同出一源,所以这也称作“能狂言”,照例在演能乐的时候,在两个悲剧中间演出,不但可以让能乐主角来得及改换装饰,也叫观众年得不单调。民间故事与笑话在日本来发达成为“落语”,发达都很早,狂言有好些篇看业便是从此取材的。《狂言选》中所收的《三个残疾人》,《人变马》,《附子》,《狐狸洞》,《骨皮》,《工东噹》以及《养老水》,可能都属于这一类。
皇明九边考
明魏焕编。十卷。魏焕,字东洲,湖广长沙(今属湖南)人,历官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明初于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太原)、固原设立军事重镇,称为“九边”,以防御中国北部境内一些游牧民族的攻扰。《皇明九边考》刊于嘉靖二十年(1541),为焕官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时所辑。全书共十卷,卷首有凡例一篇,卷后有跋文一篇、叙文两篇,并有九边形势总图一幅;卷末有叙文两篇
道光彰化县志
清李廷璧主修,周玺总纂。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十二卷,首一卷。本志体例仿余文仪《台湾府志》及康熙《诸罗县志》志目折衷而成,志分封域、规制、官秩、学校、祀典、田赋、兵防、人物、风俗、物产、杂识、艺文。卷首有例言、圣谕等。本志多取《续修台湾府志》及《诸罗县志》等
周秦刻石释音
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定而成此书。除考释周秦刻石文字外,又列诸家音注书评于后,并仍用杨书旧名。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恨海沉冤录
收录向恺然所著短篇小说八篇:《无名之英雄》、《孙禄堂》、《快婿断指》、《无锡老二》、《鬎福生》、《黑猫与奇案》、《岳麓书院之狐异》、《恨海沉冤录》。在前清光绪二十五六年之间,湖南因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一班豪杰之士讲求新学,设立时务学堂,湖南的风气为之一变。就是乡村里的蒙馆先生教学生,也不似从前专教《四书味根录》,做破承题、起讲了,也和学校里一般的有地理,有历史,有算学,有国文,分科教授。不过蒙馆先生的知识有限。外国语言文学,以及几何、化学等专门学问固然是没有,便是算学、地理,也只能拿着《数理精蕴》和《方舆纪要》等书,拣自己看得懂的说给学生听罢了。
正觉润光泽禅师澡雪集
一卷,清 泽著,照水重编,陈闻道序,係诗集附杂文,有自状。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