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事类钞

作者:姚之骃
元明事类钞

杂事类书。清姚之骃撰,龚骏文校,牛稔文复勘。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尚著有《后汉书补逸》等书。40卷。摘取元明诸书,分门编纂,形式似类书。纂述大抵皆典则可观,所载事实,足补《元史》诸志之缺及列传之所未备。但明代说部浩如烟海,所采自不可能详赅。万历以后,门户交争,所记多不足凭,所取尚较审慎。据元史、明史、明纪编年、明史纪事本末、元典章、明通纪、典故纪闻、初学记、元通鉴等书摘取元明两代的朝章典故。分天文、地理、岁时、君道、政术、官品、仕进、人伦、艺术、释道、文学、武功等二十余门。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君道门中的君德、驭臣、纳谏、巡幸等;政术门中的法制、任官、赋役、盐法等;官品门中的内阁、翰林院、都御史、通判等;仕进门中的荐举、除授、科第等。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集于该馆刊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

姚之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烟波钓叟歌

烟波钓叟歌

《烟波钓叟歌》是北宋通人所作,后经明朝罗通增删修改。世间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甚多,而此书是一部纲领性著作,遁甲术之大要,己尽包其中;若能熟读细玩,参透要旨,实为掌握奇门一术的捷径。其中,《烟波钓叟歌串解》 该书以串解形式,对《烟波钓叟歌》所涉及的内容,作全面论述,而侧重於对‘数奇门’的探讨。

俗说

俗说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和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只为博得读者一笑而已,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相对较小。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 “《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 “梁有《俗说》一卷,亡。”清马国翰据此以为后者为刘著。两书均已散佚。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只有四条互异。

兰雪轩诗集

兰雪轩诗集

诗集,朝鲜许兰雪轩,出版于1692年。许兰雪轩,本名楚姬,别号景樊,朝鲜李朝女诗人。出身书香望族,与父许晔(草堂)、兄许筬(岳麓)、许篈(荷谷)、弟许筠(惺叟)均为当时辞章大家,“为近代闺秀第一”,“东方妇人能诗者鲜……近来颇有之,景樊天仙之才……“其诗文俱出天成,喜作《游仙诗》,语皆清冷,非烟火食之人可到也。文出崛奇,四六俱佳,《白玉楼上梁文》传於世。”27岁病逝,身後有许筠整理、朱之蕃撰小引的《兰雪轩集》。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等均选其诗多首,以外国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谓显矣。至今韩国江原道每年举行许兰雪轩祭祀,称之“江原之魂”

仪礼集编

仪礼集编

四十卷。清盛世佐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着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而断以己意。《浙江遗书总录》称其为十七卷,积帙共二千余翻。为卷仅十七者,按经篇数分之,不欲于一篇之中横隔也。以为本目录列十七卷,书则实四十卷者,终以卷轴太重不得已而分之。《总录》又称,末附勘正监本《石经》,以补顾炎武、张尔岐之缺,此本亦只有目录而无书。又谓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析诸篇之记分属经文,乃编纂之初,不得不权立此例,以便寻省。可惜卒时大业未完由门人继之,因袭未改,非朱子本意。吴澄亦疑其经、传混淆,为朱子未定之稿。故盛氏是编,经与记都依郑玄旧本,经、记各自独立。其中《士冠》、《士相见》、《丧服》等篇,传写混淆者,则从蔡沈《书经集传》考定“武成”之例,别列改本于后,而不敢移易经文。其持论颇为严谨,于诸家谬论辨正甚详。虽持论时有出入,然颇有考订之功,在近时说礼之家中,可称为根据之学。有嘉庆辛西冯氏刊本十七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

凡二十卷。元代惟则撰。今收于卍续藏第十九册。又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首楞严经会解。援引诸宗注书以随文解释大佛顶首楞严经,间亦加有己说。本书作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十二年付梓。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幽溪传灯作楞严经圆通疏十卷加以疏释。

维摩经玄疏

维摩经玄疏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多,有华严、法华、涅槃、摩诃般若、地持、清净法行等经,及大智度论、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系智顗大师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受晋王广之请,撰述于金陵。本书与同为智顗所著之维摩经文疏共称天台宗维摩经注疏之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