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献备遗
作者:项笃寿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今献备遗原序
- 今献备遗卷一
- 今献备遗卷二
- 今献备遗卷三
- 今献备遗卷四
- 今献备遗卷五
- 今献备遗卷六
- 今献备遗卷七
- 今献备遗卷八
- 今献备遗卷九
- 今献备遗卷十
- 今献备遗卷十一
- 今献备遗卷十二
- 今献备遗卷十三
- 今献备遗卷十四
- 今献备遗卷十五
- 今献备遗卷十六
- 今献备遗卷十七
- 今献备遗卷十八
- 今献备遗卷十九
- 今献备遗卷二十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一
- 今献备遗卷二十二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三
- 今献备遗卷二十四
- 今献备遗卷二十五
- 今献备遗卷二十六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七
- 今献备遗卷二十八
- 今献备遗卷二十九
- 今献备遗卷三十
- 今献备遗卷三十一
- 今献备遗卷三十二
- 今献备遗卷三十三
- 今献备遗卷三十四
- 今献备遗卷三十五
- 今献备遗卷三十六
- 今献备遗卷三十七
- 今献备遗卷三十八
- 今献备遗卷三十九
- 今献备遗卷四十
- 今献备遗卷四十一
- 今献备遗卷四十二
- 题今献备遗后
项笃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上帝与国家
作者是(俄)巴枯宁 ,译者是朴英。巴枯宁是现代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物、也是俄国早期一位革命家。《上帝与国家》是他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他表明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国家的信仰乃是人类自由的两大障碍。他认为,对上帝的信仰,只会使人们驯服于"被上帝选中的人的神圣权威",失去批判精神、理智和意志。巴枯宁将国家称为"合法的、公开的暴政",主张自由是对权威的叛逆,也就是对直接合法化了的权威--国家的叛逆。本书近六万余字,不分章节,稍显无序,
云麓漫钞
南宋赵彦卫作。初名《拥炉闲话》,十卷。开禧二年(1206),赵彦卫知新安郡时重刻,增补5卷。始题今名。南宋赵彦卫撰。书中多考证上古、秦汉名物,然亦有关于唐宋典章制度及其他杂事的记载。所记东京(开封)至女真御寨(黑龙江阿城)行程及吕大防《长安图》梗概,皆足资参考。其中记宋朝迎送金使所费,岳飞、韩世忠所部士兵作战勇敢等内容有史料价值。“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四库全书总目》)。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原经题注云:「一名《交带文》,出于《太微交带经》」。正文首云:「右出洞真第四部卷第三十一,陆先生真本」。据此可知本篇系摘录东晋南朝上清经而成。《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玄都交带》,疑即此篇。全篇仅六百余字,内述「上部九符」、「中部九符」、「下部九符」之书写服符方法,但无符文。据称此法乃太微帝君受于高上玉皇,依法书服此符可飞升九天。
天目中峰广录
中国禅宗语录。简称《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元代慈寂编。慈寂(生平不详),中峰和尚的门人。中峰(1263—1323),俗姓孙,法号明本。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县)人。为临济宗僧人,又称智觉禅师、普应国师。幼时即于天目山参谒高峰玄妙,二十四岁时随其出家,为嗣法弟子。其后居无定所,自称幻住道人。因其德行高超,僧俗共相瞻礼,被誉为江南古佛。元仁宗曾召请入内殿,固辞不受,仅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之号。至治三年(1323)圆寂,世寿六十三岁。此书为慈寂等所集中峰和尚之语要,其内容包括示众、小参、山房夜话、信心铭辟义解、楞严徵心辩见或问,别传觉心、金刚般若略义、幻住家训、拟寒山诗、东语西话、杂著、偈颂等。在这些语要中,中峰广泛运用各种经典要旨及诸宗师的话头。其中经典有《华严》、《法华》、《圆觉》、《维摩》、《楞伽》等经,宗师的话头有达摩、慧能、临济、黄檗、百丈、沩山、洞山等人的言语。中峰在此书中,融合各家之说,主张禅净合一、禅教一致。收录于《卍正藏经》。
金刚经会解了义
金刚经会解了义,一卷,清徐昌治纂并序。
阿毗昙毗婆沙论
凡六十卷。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之异译本。依道挻所作之序载,本论旨在注释八犍度,初译成百卷,惟以北魏太武帝攻破北凉之故,经书、什物皆烧毁,其后零落收拾而仅得六十卷。六十卷中唯注释杂、使、智等三犍度,其余五犍度均已逸失。后世称此论为旧婆沙。新译本则为唐玄奘之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