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日记

作者:司马光
温公日记

《温公日记》(与《温公日录》疑为一书),北宋司马光著。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该书云:“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于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军而止。”该书已佚,本整理本系整理者从《续资治通鉴长篇》、《五朝名臣言行录》、《三朝名臣言行录》诸书中辑得,辑录中增补了个别字(如“韩”增为“韩琦”)。共辑得一百零三条。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疡科指南医案

疡科指南医案

《疡科指南医案》是清代王乐亭、李耀南合撰的一本外科类中医文献,不分卷,成书年代不详。王乐亭生平履历不详。该书按照人体部位,从头至足依次记载王氏临证医案,后录发无定处、疗、梅疮等病。现仅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梁溪替庵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上池杂说

上池杂说

一卷。明冯时可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补,发挥东垣之学、贬抑丹溪之说。冯氏认为疾病发生与情志有关,异常的情志变化影响内脏功能。并引《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观点,论述各种情志所伤而出现的病理变化。论理有据,文字简约,然亦有偏颇之见。有1930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本,1939年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钞本。

上清洞真解过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述八节日、五通日、五达日、夜半日中、辰巳五德日、六丁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月晦之夕六甲之日谢过诸法,包括存神、存北斗、祝咒、呼名等。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经名: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二种著录《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上经》 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上卷述上清玉霞紫暎内观上法、度厄 宝命长存符。下卷又称《元始天王经》,述金简玉札。全经劝人存 神内观,服符诵章。
  

道枢

道枢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举凡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各家之说并列。于每一篇目下用四言韵语提示该篇要旨与传授本末。

觅灯因话

觅灯因话

明代文言传奇小说集。邵景詹撰。据书前作者小引谓著于万历二十年壬辰(一五九二)。共二卷八篇,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剪灯丛话》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附刊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剪灯新话》附刊本。《觅灯因话》 (以下简称《因话》)是仿照瞿佑的《剪灯新话》而作的,内容多为劝善惩恶,因果报应故事,均为作者见闻的实录,故文笔比较朴实,很少渲染才情,这也与当时盛行的八股文体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