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楚辞章句
17卷,东汉王逸撰。《楚辞》本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及刘向所作《九叹》等16篇作品。逸以己作《九思》和班固《二叙》增之,分为17卷。其注虽不详赡,但训释文字多传先儒训诂,保存了若干古说,为《楚辞》最早之完整注本。《楚辞章句》的内容包括释义、校刊、训诂、考史、评文。每篇作品前加上简释题意和阐述创作意图的小序。再对每篇逐句作注,着重于语言词汇的解释,在扫除语言障碍方面,有重要贡献。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原是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所用的讲义,前三章曾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载。除前言、结论外,分四章。以清末《马氏文通》出现为界,将汉代至1949年的中国语言学史分为两个阶段。前三章论述第一阶段的三个时期:训诂为主时期,属经学时期,特点是以疏解经义为目的;韵书为主时期,属佛学理学时期,语言学重点转移至音韵学;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时期,属经学复兴时期,小学硕果累累,研究方法超越前人。第四章论述1899年以后的西学东渐时期,语言学的领域扩大,方法改进,有了崭新的面貌。全书主要叙述中国*语文学,也给古文字学、语法学、普通语言学、语言调查等以适当地位。对各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都作了精到的分析。指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实用目的,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以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本书叙述深入浅出,所用“语言学”一词,采用了最广泛的意义。首次提出了中国语言学史的间架体系。【书中有些异体字,文中无法显示,可以对比PDF阅读】
词林正韵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误,多所纠弹。分为十九韵部,前十四部为舒声韵。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是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于一部,每部中又分为平仄两声,仄声中再分上、去声;凡入声作平声或上、去声者,则附载于某部。入声因在词中不与舒声相混,故另列五部入声韵。十九韵部无韵目,但在每一部中均标明该部所包《广韵》之韵部,如第一部包括“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韵部及每部内的小韵(即同音字组)的排列,基本与《广韵》一系韵书的排列同。每一小韵之首字,用〔 〕标出,并注明反切。反切多依《集韵》,韵字下无注释。书前有“发凡”一卷,简述编是书之目的、经过,该书之简况,词韵与诗韵、曲韵之差别等,举例甚详。王鹏运跋谓:“《文会堂》、《学宋斋》诸家强作解事,未足依据。戈氏书最晚出,而最精核,可谓前无古人矣。”但王氏对是书亦有所批评,云:“宝士著书,动谓宋词失韵,余谓执韵以绳今人之不知宫调者则可,若以绳宋人,似尚隔一尘也。”本书初刻于道光元年(1821),全书收韵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清人词韵之学,至戈氏而总其成。但尚有偏颇失当之处,罗常培曾拟为之重订。
十粒金丹
弹词。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之一。是书内容叙高廷赞一家悲欢离合事。宋神宗时,镇国公高廷赞,妻生一女梦鸾,妾生一子双印;丞相吕国才与高廷赞不睦,荐其北征,又诬其通敌,削职为民。廷赞继妻伏氏谋害双印母子,双印被带往他乡抚养成人。廷赞女梦鸾寻父时,闻北安王出兵犯中国,乃入京比武大胜群雄,封侯挂帅出征,败敌兵。梦鸾未婚夫寇潜,因家中弟云虎诬其杀婢,下狱,后女装逃入北安国,得封公主,梦鸾与之团聚。高廷赞闻女挂帅北征,亦来助战,巧遇子双印、妾素娘,父子、夫妇、母子再得团圆。梦鸾胜利,班师回京,出示吕国才通敌证据,帝赐吕国才死,功臣皆封官,廷赞子女亦各自婚娶,合家团聚。是书一名《宋史奇书》,又名《第一奇女》。 《贩书偶记续编》著录。今有光绪癸巳(1893)上海书局排印本,同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申报馆丛书》本等行世。
刘子遗书
《四库全书》收录了《刘子遗书》,其提要说:「臣等谨案,《刘子遗书》四卷,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著录,是编凡《圣学宗要》一卷,载周子《太极图说》;张子《东铭》、《西铭》;程子《识仁说》、《定性书》;朱子《中和说》、王守仁《良知问答》等篇,各为注释。
法苑义镜
《法苑义镜》六卷,日本 善珠述。是对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的注释,这些书中引用诸如《论语》《左氏传》等汉籍释读文义,除具有佛学义理研读之价值外,同样具有文本校勘的意义。收入《大正藏》第7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