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谈
作者:吴箕
一卷,南宋吴箕撰。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而间及于考证。分条记事,现存一百多条。《徽州志》称吴箕在临川时,与陆九渊相合,如陆九渊《经德堂记》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汉有天下,遂定于此。又陆九渊《语录》论曹参相汉,谓其能师盖公,用黄老术,汉家之治,血脉在此;而吴箕亦谓曹参得安静之体,盖公清心之言,有以先人之。两人说法,完全相合。吴箕虽然有取于陆九渊,但并非墨守不变者,如论汲黯一条,《陆九渊集》中称汲黯仗节守义,虽曰未学,必谓之学;而箕乃以谓汲黯之直谏,本于气质,非学而得,故昧于大道。尤袤《遂初堂书目》已列有《常谈》之名,《宋史·艺文志》著录《常谈》一卷。后全书散佚。清人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抄出,荟萃一百多条,重新编辑成书。版本还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等。
吴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桂故
广西地方志。明张凤鸣撰。八卷。凤鸣有《桂胜》已著录。张氏世居粤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故、桂胜十二卷,其后八卷即为是编。约一万三千字。卷首有序。凡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郡国以史志考历代沿革,辨今之桂林非古之桂林。官记历代官制设置。先政载张九龄、李商隐、范成大等百余人传。先宪记曹邺、张茂良等十余人传。流寓附外方载黄庭坚、了真等十余人传。杂志记述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平蛮碑》、《平交趾记》等,有较高史料价值。记事多采金石文,词简有要,博而有据,结构严谨,取材繁简得当。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明代舆地记中,可与《武功志》、 《朝阳志》 “鼎立而三也”。有万历刻本, 《四库全书》本, 《古学汇刊》本。
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著,上海中山书局,1929年,《古文辞类篹》 清姚鼐选编。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六百多篇,以《战国策》、《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为多。全书按文章体裁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类前有小序,介绍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义、例,书中有评点,反映了桐城派坚持儒家传统、强调文章规范的文学主张。通行本有清康绍镛刊本、清吴启昌刊本、清李氏“求要堂”刊本,以及《四部备要》校刊本。这个小册子关于读这部古文选集的“分类读”、“分代分人读”、“分学读”的三种读法,特别值得参考。
赏延素心录
工艺学论著。清周二学撰。一卷。分别论装潢书画、补缀破画等技术。强调装潢对于书画审美鉴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书画不装潢,既干损绢素,装潢不精好,更剥蚀古香。况复侈陈藏弃,仵乖位置,俗惋心神,妙迹蒙尘,庸愈桓玄寒具之厄。此编不违古,制匪翻新,旁及器用,借以供养烟云,岂殊宝护头目?世有真赏之士,定知寓目会心,祛凡设雅,取吾家草窗之言,名曰《赏延素心录》。”认为装潢艺术与书画艺术互为映衬,具有“寓目会心”的审美功能。《美术丛书》及《画论丛刊》据双照楼本收录。文字略有差异。
养生三要
养生类著作。清袁开昌辑。一卷。开昌字昌龄,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医学造诣较深,临床经验丰富,对眼科、外科以及养生尤为擅长。约成书于宣统二年(1910)。书中记有卫生精义、病家须知、医师箴言三则。辑录《内经》、《庄子》、《抱扑子》、《千金方》、《本草纲目》、《医门法津》、《褚氏遗书》、《冷庐医话》等历代医著二十余种,以及葛洪、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喻嘉言等近三十位医家的有关论述。论述养生之法,介绍煎药、服药、禁忌等常识,强调医生应如何工作与学习等。内容丰富,可称集清以前养生之大成。有一九一九年镇江润德堂木刻本,一九二二年袁氏家刊本。
香天谈薮
书中主要记述明代以来女子诗话,从中可见古时女子红颜薄命、才高运蹇之厄。如记明崇祯中扬州名妓沈隐事,沈隐誓嫁真才,後遇新安夏子龙,结成伉俪。然夏子龙因痛饮伤肺死,沈氏竟自刎枢侧。另如记明万历中其贪官令其子运赃银归,为一老翁所截。贪官广为搜捕,後于西湖见老翁,捕而未得。後老翁未警告诫,父子二人弃恶从善。此篇可以武侠小说视之。另如书中引《古今灵异》,其书未见传本,则本书还有辑佚之用。
经学历史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论说经学源流,学派兴替,诸家长短,各书得失。因为皮氏是今文学者,立场于今文学,所以他对宋学不满,对古文学也不绝对崇信;他是经学家而非史学家,所以史料搜集不完备,排比不妥善,每不能客观记述事实,而好主观议论。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