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复论
作者:何景明猜你喜欢的书
妒律
该书列女子各种嫉妒骄悍之状,比照大清律法,予以各种刑罪之名和处罚之法。书虽体露出浓重的男权思想,但对今人了解清季女性所受社会之压制,颇具认识意义。 是书《八千卷楼书目》小说家著录。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经言三跻之术,三跻即龙跻、虎蹄、鹿跻。其术渊源甚古,《抱朴子‧遐览篇》已着录「龙跻经」、「鹿卢跻经」。本书所谓龙跻者,指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下生云,可漫游洞天福地;虎跻者,聚为形而散为风,可乘风往来;鹿跻者,能助人日行千里,采食灵芝。是为道教分形变化,缩地飞行之术。书中详述修炼方法,如择日斋戒,立坛上供、吞印念咒、存想龙虎鹿现形而乘骑飞行等。
金箓大斋启盟仪
金箓大斋启盟仪,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疑即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删定金箓斋科仪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启盟仪,用于建金箓大斋之先、高功与众职官启盟结愿。其行仪节次有高功升座、启堂法事、捻香祝辞、下静、高功下座率众宫拜坛、讲唱四结愿等。
本草新编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书中认为古人常提出的“饭上蒸”,是为了克服忌铁锅而又要用铁锅,采用的补救方法。对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乌熟用和黄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茯苓“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反失”;“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何首乌“蒸熟能黑须发,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治其以前味,绝无功效……惟生首乌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以黑须发,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尽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发……有些体轻之药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剂量大,体轻占体积大不好携带,该书提出制成煎膏,缩小体积,以便于带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滤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煮至浓汁,然后取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入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再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云中纪变
明孙允中撰。一卷。孙允中,鲁府仪卫司(今属山东)人。嘉靖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是书记载了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兵变的详细经过。时作者亲临现场,并数次入城安抚。因而对官兵杀掠等罪行有所透露。旧列入史部杂史类。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