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 姓名:何景明
- 别名:字仲默,号白坡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信阳(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483年8月6日
- 逝世日期:1521年8月5日
- 民族族群: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明代诗文作家。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幼聪慧,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年才16岁。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等人交游,倡言复古。正德初,刘瑾窃权,他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逾年罢归。瑾诛,因李东阳推荐,直内阁制敕房。正德九年(1514),上奏《应诏陈言治安疏》,针对各种弊端,提出“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的意见。后进吏部员外郎。他为人伉直,不结交权贵。寻擢陕西提学副使,敢于摧折豪强。正德十六年病卒,年仅39岁。
何景明的文学主张,同李梦阳一样,强调以标举高格为学习对象。他在《海叟集序》中自述道:“景明学歌行、近体,有取于二家(指李、杜),旁及唐初、盛唐诸人,而古作必从汉魏求之。”他鄙视宋、元。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说:“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实而实浅俗。”并强调“诗文有不可易之法”。但他对“法”的内涵理解与李梦阳稍有不同,不似李梦阳拘泥,因而爆发了文学批评史上一场著名的李、何之争。何强调法古“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不仿形迹”,并进而认为要从古人入,又要从古人出,做到“舍筏达岸”。
何景明是一位正直而又有理想抱负的官吏,他在诗中敢于揭露、讽刺社会弊端。如《玄明宫行》,对宦官窃权、作威作福的情态作了较为生动的剜剔。《点兵行》揭露了“富家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的征兵弊病,讥讽了调边军防守京师的荒唐。《岁晏行》感喟征收租税,广及狐兔:“近闻狐兔亦征及,列网持矰遍山城”。他的歌行兼学“四杰”,注意换韵自然、音节和畅,全诗给人以宛转抑扬之感。他的诗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玄明宫行》以“昔日富贵”与今之寂寞作比,意旨显豁。《津市打鱼歌》以“楚姬玉手”与“邻家思妇”相比,颇含情趣。他的近体诗注意选词浏亮秀逸,但构思不够新警。
何景明散文多属议论。《何子》关于“清法之国,人畏法而不畏吏,乱法之国,人畏吏而不畏法”的论述,关于“睹显福者必思隐祸,临近利者必图远害”的思想,关于“用直节之士”会使“内无不发之奸,外无不见之乱”的看法,说明他较有远识,对于社会政治也持清醒的态度。他的文章笔调流畅,气势豪逸。《郑子擢郎中序》是一篇优秀的古文,它运用对话形式,诱导朋友以“利人”为重,去“边储”治事。著有《大复集》。
猜你喜欢的书
心是孤独的猎手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40年。该小说讲述的是以聋哑人辛格为核心和四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这四个人物分别是咖啡店老板比夫,小姑娘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杰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可是却不被身边的人所明白与理解。 该小说主旨凸显了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五总志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吴炯 (生卒年不详)撰。吴炯生平事迹不详。唯 《宋中兴百官题名记》载,绍兴十三年 (1143)七月,吴炯为枢密院编修官,八月,改任浙西提举。其余仕履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吴炯自序,题建炎庚戎(1130)避地无诸城,书于萧寺之道山亭。自序称,建炎三年(1130)成此书,以“龟生五总灵而知事”,故书名“五总”。杂记文坛琐事,评论诗文。其论诗推重黄庭坚以为于诗人有开辟之功,故可视为江西诗派。引述故事,得失互见。
麻疹专论
麻疹专著。全书4章。李聪甫著。此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兼采西医论说,将麻疹分为前驱、发疹、落屑3期叙述。全书分病源、症状、诊断、护理、预防及类症等15节,列举48首方剂,选录病案8例。1940年由唤民书局出版,195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
孔易阐真
二卷,清刘一明撰。此书即门氏《易理阐真》末二卷之单行本
急救良方
医方著作。二卷。明 ·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系作者据佚名氏《急救方》书中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加以增删订正而成。内容以急救为主。专门汇辑各科简便急救验方。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诸虫蛇伤、头痛、咽喉、心病、腹痛等39门,录方约900首。是明代为数不多的急救验方书。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
二隐谧禅师语录
明代行谧禅师的语录。凡十卷。明·行谧说,清·超巨、超秀等编。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六十二册。其生前历住各刹时之语录,及行实、杂着等,由嗣法弟子超巨、超秀等编集而成此语录。本书共分十卷。卷一为行谧住法祥禅寺及栖真禅寺时之语录。卷二为再住法祥禅寺及住大明禅寺时之语录。卷三为住法忍禅寺时之语录。卷四为住保安禅寺时之语录。卷五则为小参及示众。卷六包含示众、法语及拈颂。卷七为举古、别古、代古和机缘。卷八拈古。卷九颂古。卷十包括源流杂偈、启、书及杂着。全书卷前收录三篇序文,分别由清代的察尼、曹勋和周正儒所撰写。卷末并附录周正儒所撰《二隐谧禅师塔铭》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