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何景明
  • 姓名:何景明
  • 别名:字仲默,号白坡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信阳(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483年8月6日
  • 逝世日期:1521年8月5日
  • 民族族群: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明代诗文作家。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幼聪慧,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年才16岁。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等人交游,倡言复古。正德初,刘瑾窃权,他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逾年罢归。瑾诛,因李东阳推荐,直内阁制敕房。正德九年(1514),上奏《应诏陈言治安疏》,针对各种弊端,提出“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的意见。后进吏部员外郎。他为人伉直,不结交权贵。寻擢陕西提学副使,敢于摧折豪强。正德十六年病卒,年仅39岁。


何景明的文学主张,同李梦阳一样,强调以标举高格为学习对象。他在《海叟集序》中自述道:“景明学歌行、近体,有取于二家(指李、杜),旁及唐初、盛唐诸人,而古作必从汉魏求之。”他鄙视宋、元。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说:“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实而实浅俗。”并强调“诗文有不可易之法”。但他对“法”的内涵理解与李梦阳稍有不同,不似李梦阳拘泥,因而爆发了文学批评史上一场著名的李、何之争。何强调法古“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不仿形迹”,并进而认为要从古人入,又要从古人出,做到“舍筏达岸”。


何景明是一位正直而又有理想抱负的官吏,他在诗中敢于揭露、讽刺社会弊端。如《玄明宫行》,对宦官窃权、作威作福的情态作了较为生动的剜剔。《点兵行》揭露了“富家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的征兵弊病,讥讽了调边军防守京师的荒唐。《岁晏行》感喟征收租税,广及狐兔:“近闻狐兔亦征及,列网持矰遍山城”。他的歌行兼学“四杰”,注意换韵自然、音节和畅,全诗给人以宛转抑扬之感。他的诗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玄明宫行》以“昔日富贵”与今之寂寞作比,意旨显豁。《津市打鱼歌》以“楚姬玉手”与“邻家思妇”相比,颇含情趣。他的近体诗注意选词浏亮秀逸,但构思不够新警。


何景明散文多属议论。《何子》关于“清法之国,人畏法而不畏吏,乱法之国,人畏吏而不畏法”的论述,关于“睹显福者必思隐祸,临近利者必图远害”的思想,关于“用直节之士”会使“内无不发之奸,外无不见之乱”的看法,说明他较有远识,对于社会政治也持清醒的态度。他的文章笔调流畅,气势豪逸。《郑子擢郎中序》是一篇优秀的古文,它运用对话形式,诱导朋友以“利人”为重,去“边储”治事。著有《大复集》。

何景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宏篇《丧钟为谁而鸣》在1940年出版后,1952年问世的《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创作。此书使海明威获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写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它把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筋疲力尽被捕获。老人杀死大鱼绑在小船一边,归途中又一再遭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只剩下鱼的头尾和一条脊骨。作品庄严悲壮地表现了老人与大鱼周旋,与鲨鱼搏斗的场面。书中老人的话道出本书主旨:“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作品歌颂了老人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肯定了不以苦乐为意的忍耐和容忍的道德理想。面临最古老的文学主题——人和自然的关系,此书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以几次梦见狮子作为精神力量和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象征,以大鱼在与老人长时间搏斗后死去,代表一种光荣,死去的大鱼又被代表破坏者的鲨鱼所毁——光荣丧失在卑鄙之下。《老人与海》展示了海明威精于心理描写,叙述简洁凝练的高超创作才能。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评价《老人与海》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武陵记

武陵记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分作六类:〈分真创始类〉、〈宋朝崇奉类〉、〈元朝崇奉类〉、〈习仙类〉、〈碑记类〉、〈感应类〉。前三类主要记述采访真君事迹及历代崇奉采访真君之史实。采访真君即庐山之神,又称九天使者或庐山使者。此神至迟在魏晋道书中已有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始建庐山九天使者庙供奉此神。南唐升元二年(938)改名通元府,宋太宗时改名太平兴国观,徽宗宣和六年(1124)又改名太平兴国宫。唐、宋、元代此宫香火兴盛,官方及民间皆崇奉采访真君,本书中对此有较详记载。本书后三类又分别记述历代在庐山学道求仙者事迹,辑录有关太平兴国宫之碑文,以及庐山使者显灵感应事迹。全书实为一部较为完整的庐山史志。

野火春风斗古城

野火春风斗古城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小说以作者自己当年在河北保定做地下工作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写了1943年作为华北日伪指挥中心的河北省保定城内,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伪组织内部进行政治攻势,为争取、瓦解和分化敌伪军以孤立日寇所进行的一系列艰苦复杂的斗争。小说着力塑造了杨晓冬这个具有丰富地下斗争经验,坚定刚强、沉着机智的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的形象。他只身深入虎穴,与伪省长谈判;为了破坏敌人抢粮,他化装大夫借口给商会会长治病,进入商会,严厉警告商会会长不许以交通工具支援日本侵略者;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出其不意,袭击了敌人防守省城的治安军司令部,使正在围剿根据地的日伪军不得不迅速撤回;被捕后,他仍坚贞不屈,利用宴乐园的盛大酒筵场面,作了大义凛然的演说,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斗争精神。小说还描写了金环和银环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同胞姐妹的形象。金环泼辣、勇敢,对敌人嫉恶如仇,对同志热情如火,她忍受着丈夫牺牲的痛苦,为了革命工作压制住对梁队长的感情,奔走于党的内线与外线工作之间,最后不幸陷于敌手,受尽酷刑,临牺牲前依然想的是党组织、革命事业和同志。银环性格与姐姐相反,她沉静温柔、善良朴实,严格要求自己,忠心耿耿为革命而忘我工作,出入魔窟而毫无惧色,寒冬腊月,当掉毛衣为周伯伯治病。金环牺牲后,她更积极活动,大胆地劝说日伪军官关敬陶夫妇反正。她的性格在斗争中一步步从软弱走向坚强。小说“紧张的情节和惊险的场面,是通过真实生活的反映被表现在朴素的艺术形式里”(李希凡《也谈〈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长篇被译为日、英、俄、朝、保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五年二月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机金轮圣寺。‘这篇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把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盘托出。各位不要把这篇歌词忽略了,能背诵如流,这才没有白听证道歌一场。’这是宣化上人于一九八五年,在美国洛杉机金轮圣寺讲解《永嘉大师证道歌》时说的。上人悲心切切,效法永嘉大师,为了这‘摩尼珠。人不识’,不怕徒费唇舌,方便言说,告诉我们这个真实相。

御录宗镜大纲[标点本]

御录宗镜大纲[标点本]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清世宗胤禛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府刻本。宋代永明禅师撰《宗镜录》,详述诸经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清雍正帝将其节录为二十卷,编定此书。雍正帝序云:“昔之本录百卷,以此非繁,而今摘若干,较彼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