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居士年谱

作者:陈思
清真居士年谱

年谱。陈思编撰,《辽海丛书》本。本谱注重对清真生卒年号、游踪及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对清真词中本事、文意的阐发,也较为精到。查阅本谱,可初步了解清真词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谱后附清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对清真词集版本也作了较为详核的考辨。

猜你喜欢的书

龙湖文集

龙湖文集

十五卷。明张治撰。张治,字文邦,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卒谥文隐,改谥文毅,又改谥文肃。其人明史无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曾摘其《夜过洞庭》诗云,“晓发吴阊门,夕渡广陵沚。日暮江帆迟,洞庭三百里。微风淡无波,明月照天水,隐隐见君山,钟声翠微里。”君山本属楚地,而非吴地,此是张治诗误。该集有文十卷,诗五卷,乃丰城雷礼与治婿彭宜所编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1726),宜之从曾孙思眷得旧刻校正,属其子维新重刊于浙江。《四库全书》存目即据雍正刻本著录。此刻本今存。其近体诗较优,但新意不多,其他诗体无甚特色。其文也较平淡。四库编者认为:“其诗文则未能自为一家。”该集四库已存目。

喉科大成

喉科大成

喉科著作。4卷。清马渭龄(醉古山人)撰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马渭龄生平事迹不详,全书介绍喉风、喉疳、喉痧等30余种喉科病,列述治疗方剂近百首。书后附口起泡,喉生红豆等杂病方剂。现存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伤寒论注

伤寒论注

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辨明异说,发挥隐旨。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揭示了伤寒方证一体的规律性。柯氏阐析、注疏,条理比较清楚,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其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颇受后人推崇。在《伤寒论》注本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刊本颇多,现存十多种清刻本。 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来苏集》排印本。

御制周颠仙人传

御制周颠仙人传

御制周颠仙人传,一卷,明太祖朱元璋撰。明史卷九八艺文志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七子部道家类存目有著录。提要记有「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亲制此传,命中书舍人詹希庾书之,勒石庐山,后人录出刊行」。明史卷二九九周颠传也载有:「洪武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作为元末明初的奇人异士,周颠凭借着朱元璋亲撰的《御制周颠仙人传》而广为人知。

历代赋汇

历代赋汇

赋总集。清陈元龙辑。一百八十四卷。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授编修,累擢广东巡抚,在粤有治河政绩。后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元龙工诗,有《爱日堂诗》二十七卷,又辑有类书《格致镜原》。奉旨修纂赋总集。此书以前人成果为基础,又广搜博采,戮力网罗,连散见于类书杂著中之零星句段亦一并录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收先秦至明代各类赋作三千八百三十四篇。以类划集。正集一百四十卷,专收叙事记物之作,内容广博。分天象九卷,岁时四卷,地理十七卷,都邑十卷,治道、典礼各六卷,祯祥四卷,临幸一卷,搜狩二卷,文学四卷,武功二卷,性道四卷,农桑二卷,宫殿六卷,室宇七卷,器用四卷,舟车一卷,音乐六卷,玉帛三卷,服饰、饮食各一卷,书画、巧艺、仙释各二卷,览古六卷,寓言二卷,草木六卷,花果七卷,鸟兽九卷,鳞虫四卷。外集二十卷,皆为抒情言志之赋。分言志六卷,怀思、行旅、美丽、情感、人事各二卷,旷达三卷,讽喻一卷。另有残文逸句二卷,类别同于正集。补遗二十二卷。此集是我国第一部、亦是最好一部历代赋体文学作品较完备之总集,两千年间,叙事体物,抒情言志之名赋大体全备。为年代所限,清代作品未录,某些作品未考出作者姓名。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光绪年间双梧书屋俞樾校本。

纲目订误

纲目订误

四卷。清陈景云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互相考证,对《通鉴纲目》之疏漏舛误,指摘精确,补遗勘订,足正传讹。附纠汪克宽《考异》、胡寅《读史管见》、刘友益《通鉴纲目书法》等之误,亦皆平允。考证中毛举细故,未免琐碎。有雍正五年(1727)《文道十书》本,《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