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巡回銮始末记
作者:佚名
6卷。日人吉田良太郎、〔清〕八咏楼主人同撰。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仿泰西法石印本。是书卷1除首录上谕外,还记有《王公大臣受辱记》、《北塘炮台被攻记》、《保定失守记》、《庆王李相与瓦德问答》、《联军剿匪记》、《两宫西狩记》、《罪魁奉旨赐死记》等7则。卷2记有《毓贤戕教记》、《辽宁拳匪滋事记》等15则。卷3记有《北京教堂被围记》、《南省保卫记》等19则。卷4录有《直隶潘臬往来札文》、《端中丞劝戒告示》等13则。卷5录有《湖北教案条款》、《和议准约》等8则。卷6录有《诸国往来国书》、《中西大员往来电文》等9则。本书记载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的入侵、西太后与光绪帝西逃、清廷与洋人妥协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全书主线为西太后等西返京的经过,故名。史料价值极高,辑录当时谕旨、邸报和当事人口述等多种原始资料。其所辑录的谕旨、国书等,与官方《东华录》中所录者文字颇不一致,反映出较多的历史实情。有光绪二十八年石印本,民国时收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中,后又有《中国野史集成》影印本等。现据《丛书》本标点整理。
猜你喜欢的书
双面笑佳人
一个绝代佳人在空无一人的小丘上突然死去,她佩戴的价值连城的首饰也全部不翼而飞。几十年后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漂亮姑娘,她时而纯真,时而放荡,行动诡秘,时时涉嫌大案,令警方头痛,却又无可奈何。她与几十年前的旧案有关吧?她到底是何许人?
荆楚岁时记
梁代宗懔撰。1卷。古代记述岁时风俗的名著。按时序记录古荆楚地区节令风俗。自元日至除日,凡36事,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正月七日为人日;立春,正月十五;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又如春分、寒食、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一,秋分、九月九、十月朔日(秦岁首)、仲冬之月,冬至、十二月八为腊日、暮日、除夕等。原书早佚,今传世1卷本亦残缺不全。后晋刘㫬《旧唐书·经籍志》载:“《荆楚岁时记》十卷,……又二卷,杜公瞻撰”。杜氏乃注本。至今其卷数说法不一。注本除杜氏外,尚有五代前蜀之杜光庭本,今已无考;有元末陶宗仪辑《说郛》百卷本;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清代《四库全书》本以及民国《四部备要》本等。因保存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传承、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野庙碑
晚唐陆龟蒙撰。讽谕散文,收入《甫里先生文集》。文章寓讽刺于议论之中,运用映衬类比的手法,借题发挥,别开生面。文中先是叙述“碑”的由来以及为野庙作碑文的缘起,接着具体描述迷信的农民制造的各式各样的土木偶像,农民供奉它,害怕它,杀猪宰牛祭祀它,纯是自己愚弄自己。而后笔锋一转,以反语讥刺贪官酷吏有甚于土木偶像,他们骑在人民头上,剥削人民,残害百姓,是有血有肉的偶象,其危害超过土木偶像。文章针对唐末即将分崩离折的危机和乌七八糟的社会风气,无情地剥下了自称贤良的官僚的画皮,形象地点明了害民官吏的本质。作者长于驾驭语言,语言辛辣犀利,形象逼真,痛快淋漓。
古画品录
又称《古今画品》或《画品》。 画评、 画品。南朝齐谢赫。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共一卷。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 有《津逮》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 分成六品: 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顾骏之、陆绥、袁茜。第三品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 江僧宝、 吴暕、 张则、陆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刘顼、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宗炳、 丁光。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 以致“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
洞渊集
北宋仁宗时道士李思聪编撰。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皇祐元年(1049)作者〈进洞天海岳表〉、〈乞进洞天海岳名山图状〉,请求进献《玉清璇玑图》、《洞天五岳图》、《蓬壶灵渎图》、《名山福地图》、《金液还丹图》等六图及卧披图十轴。并称诸图皆「纂为画图、赞之诗序」。现《正统道藏》本仅存赞序而图画缺佚。此书纂集道书中有关三界三清,洞天福地及天地星宿神灵之说。全书各卷内容概略如下:卷一为〈三界咏序〉,综述诸图所画三清旋象、五岳洞天胜概及海上神山、阆苑之仙景。又有《三清咏叙》,叙述三清名号及其传降经箓事迹,并列举紫微北帝诸神。 卷二至卷六,分别叙述诸洞天福地、江河湖海水府、道教二十八治之地位、景物及其仙踪灵迹。 卷七至卷八分别叙述日月五星、北斗七元及周天二十八宿等星君名号及其职司。 卷九为《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分别叙述三界三十二天诸天帝神君名号及其职司。全书内容大致与《云笈七签》卷二十四至二十八相同。是为研究北宋道教神话境界及神灵信仰之重要史料。
徐氏珞琭子赋注
又名《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二卷。宋徐子平撰。徐子平生卒年与事迹皆不详。据刘玉《己疟编》说,江湖谈命者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又说徐子平名居易,五代末人,曾与宋道士陈抟、吕洞宾俱隐华山。徐子平所注的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是言禄命之书,其法专以人生年、月、日、时推衍吉凶福祸。李淑《邯郸书目》说它是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为何人。朱弁的《曲洧旧闻》说,世传《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不知何人所作,序而释之者以为周世子晋所为,但考其书所引有 “秦河上公”,又如悬壶化杖之事,皆后汉末壶公费长房之徒,可见绝非周世子晋所为。又楚赜序以为是南齐陶弘景自称珞琭子,但禄命之说至唐代李虚中还没形成完整的八字,陶弘景如何能作?考此书始见于 《宋史·艺文志》,而晁公武 《读书志》也说此书行于宋宣和、建炎之间,则此书应为北宋人所作。自宋以来注此赋者有王廷光、李同、释昙莹及徐子平四家。徐子平此注久无传本,只有收入《永乐大典》者为全帙。《四库全书》著录时按 《宋史·艺文志》分为上下二卷。书中论气之向背,金木刚柔之得失,青赤父子之相应,所言多近于理。此书有 《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