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论集
作者:翦伯赞章节列表
升序↑- 序一
- 序二
- “人与兽争”时代的生活方式
- 论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
- 解释中国史前史上的几个问题
- 论史前羌族与塔里木盆地诸种族的关系
- 夏族的起源与史前之鄂尔多斯
- 诸夏的分布与鼎鬲文化
- 殷族与史前渤海系诸氏族的关系
- 论陈胜、吴广的起义
- 论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 论东汉末的党锢之祸
- 两汉的尚书台与宫廷政治
- 三国时内战中的民族军队
- 孙皓的末日
- 补三国食货志
- 魏晋时代之塔里木盆地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论西晋的豪门政治
- “九品中正”与西晋的豪门政治
- 西晋的宫闱
- 西晋末年的“流人”及其“叛乱”
- 东晋初黄河南北的坞屯垒壁
- 《晋书·祖逖传》书后
- 吐蕃人种起源考
- 杜甫研究
- 杜甫的世系及其家属考
- 陈东与靖康元年的太学生伏阙
- 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
- 南宋初年黄河南北的义军考
- 两宋时代汉奸及傀儡组织
- 元代中原人民反对鞑靼统治者的斗争
- 元曲新论
- 论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 论明代的阉宦及阉党政治
- 论明代的倭寇与御倭战争
- 辽沈沦陷以后的明史
- 论南明第二个政府的斗争
- 南明史上的弘光时代
- 南明史上的永历时代
- 桃花扇底看南朝
- 清代宫廷戏剧考
- 论中日甲午之战
- 在义和团暴动的背后
- 论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之新的转向
- 论“五五”与中国宪政运动之史的发展
- 末代帝王的下场
- 台湾番族 考
- 关于台湾的石环及其他
- 略论中国史研究
- 评实验主义的中国历史观
- 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
- 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
- 论司马迁的历史学
- 论刘知几的历史学
- 论中国史上的正统主义
- 正在泛滥中之史学的反动倾向
- 历史学上的人名、地名与年代
- 关于历史知识的通俗化问题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一役
这曾经是一段我们无法回顾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让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即将成为一座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城市……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关键、最血腥的时刻之一,给柏林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了纳粹这头利维坦式巨兽的垮台,也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际政治局势的走向。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采访了2000多人,既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英美将领,科涅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也有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德国将军,当然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他搜集、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冷战高峰期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最终,写出了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经典著作。
康熙诸罗县志
清周仲瑄主修,陈梦林总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纂,翌年脱稿,付梓延至雍正二年(1724)。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康熙举人,官诸罗县令。梦林字少林,福建漳浦人。由诸生从军, 曾修漳州、漳浦二志。此系台湾省第一部县志,十余万字。十二卷。分封域、规制、秩官、祀典、学校、赋役、兵防、风俗、人物、物产、艺文、杂记十二志。此志体例较为完备,内容亦较翔实,为清代台湾较早编成及较佳之县志,有“模范志书”之称。
大易缉说
十卷,元王申子著。该书专主数术之学,但其论与先前绝异。大旨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天卦,而对陈抟、邵雍、程颐、朱熹之说——辨其所误。《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二卷述河图洛书之义,不取陈抟、邵雍旧说而自创新意;后八卷训解《周易》经传,大致平实,亦颇有发明。《四库全书提要》指出:王氏“说《易》则力主数学,而持论与先儒迥异。大旨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天卦,而于陈抟、邵子、程子、朱子之说一概辨其有误。于古来说《易》七百余家中,惟取六家:一、河图洛书,二、伏羲,三、文王,四、周公,五、孔子,六、周子太极图也。
脉诀
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一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数为宗”,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此书后经明·李言闻删补,改名《四言举要》,其子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
越绝书
又称《越绝记》。浙江地方志。东汉袁康撰,吴平编定。原二十五卷, 今辑十五卷。袁、吴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编约于战国至东汉间成书,七万余字,记事下及秦汉。分外传本事、荆平王内传、外传记吴地传、吴内传、计倪内经、请籴内传、外传纪策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外传记地传、外传计倪、外传记吴王占梦、外传记宝剑、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外传枕中、外传春申君、德序外传记、叙外传记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诸方面。外传记吴地传、记地传二篇叙句吴、于越山川形势、农田水利、工场矿山等,共记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无锡湖等十九个。计倪内经、外传枕中二篇记农事与农时关系。吴地传与地传诸篇,又载牧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对研究吴越两国及古代浙江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间有赵垣仿宋刻本。清光绪四年(1878)有钱培名辑金山钱氏刊《小万卷楼丛书》本, 附札记。民国有《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本。今有商务印书馆1956年张宗祥校注本,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乐祖谋点校本,有陈桥驿序,后附序跋辑录。陈桥驿《关于<越绝书>及其作者》(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4)可资参考。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涅槃经会疏解
涅槃经会疏解,三十六卷,元师正分科,明圆澄会疏并序及后记,沉豫昌跋,叶明琪跋。以上二种大都同于重订交科本,仍省略之,单载序跋。(参见嘉灭至土、卍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