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献征录
作者:焦竑
一名《献征录》。明焦竑撰。一百二十卷。作者曾参与修纪传体本朝史,此书即依修国史时所搜集的资料,并在其后继续补续编辑而成。所载为明太祖洪武至明世宗嘉靖时期朝野的名人事迹,体例以宗室、戚畹、勋爵、内阁、六卿以下各官分类标目,庶人无官者,以孝子、义人、儒林、艺苑、隐佚、寺人、释道等目分别记载,共六十八门。本书搜集极广,保存了丰富的明人传记资料,可用来校正实录和《明史》之误。缺点是叙述芜杂,兼有前后牴牾之处,不皆可据。所引之书,凡所载神道碑、墓志铭均注明作者,而所载野史、杂文资料等多未注明出处;有注有不注,不免疏略。但仍是一部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书。此书清时列为禁书。有明万历刊本;1965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收入《中国史学丛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目錄
- 獻徵錄序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九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二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八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九
- 附錄
猜你喜欢的书
光绪苗栗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建置、赋役、物产、古迹、风俗、祥异、学校、典礼、武备、职官、选举、列传、艺文十五类,有县署、捕厅署、大甲巡检署诸图和苗栗八景图。是清代台湾最后一部地方志。光绪间抄本最佳,其封面书背上方有“福建”二字,改错甚多。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另有其中“物产考”单行本,题为《苗栗物产考》,多被他书引用。
童蒙须知韵语
《童蒙须知韵语》是清代万斛泉创作的蒙学读物。本书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启蒙教育长期采用。
觞政
酒令。袁宏道撰。一卷。见《袁中郎集》卷四十八。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条记载,撰成于1606年前。文中将《金瓶梅》与我国另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并称为“逸典”,予以很高评价。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公安 (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 “公安派”的创始者之一。在三袁中文学成就最大。除著有《觞政》外,还有《瓶花斋杂录》、《袁中郎集》等。
汲冢纪年存真
清朱右曾撰。二卷。《古本竹书纪年》大致亡于宋,朱氏据清代尚能见到的各本引文加以辑录,并一一注其所出,考其异同,以见今本之可疑,真古本之可信。书末附《周年表》,自周武王十一年伐殷,迄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灭东周,简列八百零九年间列国重要史事。是书辑文有据所引诸书文字合并芟定的,其后进行校补和辑证的主要有王国维等。
尚书疑义
六卷。明马明衡(生卒年不详)撰。明衡字子萃,福建莆田人。明代经学家。正德间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以论救邓继曾及争慈寿太后诞辰免朝之事获罪,终身废弃。明衡初受学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此书博采众说,不专主一家,自序称“凡于所明而无疑者,从蔡氏;其有所疑于心而不敢苟从者,辄录为篇。”其驳正蔡沈《书集传》,见解时有精当者,然偏颇之处,亦在所难免。明人解经,多失之于冗滥,而此书尚能研求古义,直陈己见而不肯苟从前人,其学风亦属可贵。该书版本除四库采浙江范懋注家天一阁藏本之外,未见他本。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佛教典籍。定慧译(撰?)。一卷。由序言及八段韵文组成。序言称:菩提达摩自南天竺携《楞伽经》至东都,求那跋陀罗译出,其经“文字浩瀚、意义难知。和尚慈悲,广济郡(群)品,通经问道,识揽悬(玄)宗。穷达本原,皆蒙指受。又嵩山会善沙门定慧翻出《悉谈章》,广开禅门,不妨慧学。不著文字,并合秦音。”八段韵文的主旨论述静心禅观,直进菩提。韵文领起时,句中、末尾常有音译词汇。据序文谓“彼与鸠摩罗什法师通韵,鲁留卢楼为首”,凡领起之音译均为该偈颂之韵脚,故当与音韵有关。此文究系由原文翻译,抑由中国僧人撰述,待考。P.2204末有题记:“天福陆年(941)辛丑岁十二月十九日,净土寺□比丘僧愿宗题迷头上小自后再堪知敦煌悬□公索。”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据P.2212、2204录文收入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