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 姓名:焦竑
- 别名:字弱侯,号澹园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宁旗手卫(今属南京)人
- 出生日期:1540
- 逝世日期:1620年
- 民族族群:
焦竑(1540-1620年)明学者、经学家。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江宁旗手卫(今属南京)人。生于世宗嘉靖十九年,卒于光宗泰昌元年。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入官翰林修撰,主修《国史》,撰《经籍志》。后为东宫讲读官,讲学时有乌飞鸣而过,皇太子目之,即辍讲,皇太子改容复听,复开讲。性疏直,议论时事,为执政者所恶。二十五年(1597)主顺天乡试,以陪推点用,为给事中项应祥、曹大咸所劾,谪福宁府同知,移太僕寺丞,官至南京司业。后因事落职,遂不出,死后追谥文端,改文宪。博学多识,经史稗官杂说,无不淹贯,为明代著名学者。
在学术上,师事耿定向、罗汝芳,笃信李贽之学。“以佛学即为圣学”,对宋代程颢“闢佛之语,皆一一绌之”(《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四》),认为佛教“本来无物”一语,即《中庸》“未发之中”之意。注重对外物的学习,提倡“礼乐行艺,靡物不举”,但认为学主要是向内心世界的探求,“学取成于心,非外索也”(《澹园集》)。也提倡为学应注重力行实践,指出“学书者,必执笔临池,伸纸行墨,然后为学书。学匠者必操斧运斤,中鈎应绳,然后为学匠”,“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澹园集》)。不赞成泛滥支离、与身心无干的学问,更反对“吐弃事物,索之窈冥之乡以为道”(《澹园续集》)的作法。在认识论上,提倡心得则万事理,说:“苟得于心矣,虽无意求治天下,而本立道生,理所必然,所谓正其本万事理也。藉令悟于心而不可治天下,则治天下果何以,而良知为无用之物矣” ( 《澹园集》)。极力调和儒、佛,肯定《佛经》所说,即孔、孟尽性至命之学,并以《佛经》所疏为孔、孟之精,而汉宋诸儒所疏为糟粕。于经学,亦杂引《列子》、《黄庭内景经》、《抱朴子》诸书以释经。著作主要有《易荃》、《禹贡解》、《逊国忠臣录》、《澹园集》、《澹园续集》、《支谈》、《焦弱侯问答》、《焦氏笔乘》、《焦氏类林》、《玉堂丛话》、《老子翼》、《庄子翼》、《阴符经解》、《献徵录》、《熙朝名臣实录》、《俗书刊误》、《国史经籍志》、《中原文献》等。
猜你喜欢的书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 这种堂吉诃德式屡败屡试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本书为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罗马史
德国蒙森(Theodor Mommsen,1817~1903)著。作者是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其著作共有1500多种。本书共分5卷。1854~1856年,作者执教于瑞士布勒斯劳大学期间,陆续出版了前3卷,叙及史事始自远古,止于罗马共和制时期的结束。第四卷共分为十三章,主要讲述的是开始走下坡路的罗马共和国的内忧外患。第5卷出版于1885年,记叙了从奥古斯都到戴克里先时期300年间罗马各行省的历史。作者认为,罗马崛起为世界霸主并没有创造一个帝国的完整计划,它的逐渐扩张有时是为环境所迫。他赞扬罗马人推行内外政策的技巧,借古喻今,美化武力削平群雄,促成罗马统一的凯撒是“功业巍巍的伟人”。指出罗马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共和制走向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企图以此来影响并推动当时德意志的统一事业。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精于原始资料的搜集、考证,多方引证从古文物中得到的史料,诸如铭刻、古钱币、器物、工艺品以及古罗马的典章制度,加上叙事条理清晰流畅,使之成为超过所有前辈史学家的同类著作,体现了19世纪西方史学专业化的最高成就。1902年,作者因本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于湖集
又名《于湖居士文集》。诗文别集。宋张孝祥著。四十卷附录一卷。孝祥卒后三年(1173),历阳守胡元功曾编其诗词集,韩元吉为作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又二年(1175),从弟孝忠编印其文集,王质为作序(《雪山集》卷五)。今皆佚。宁宗嘉泰元年(1201)王大成校辑刊集于南昌,即今传宋本。卷首有门人谢尧仁序,从弟孝伯序。尧仁序谓“天下刊先生文集者有数处”,孝伯序称“尽以家藏与诸家所刊属其(王大成)雠校。虽不敢谓全书,然视他本则有间”。可见是晚出较完备之本。卷一为赋、辞、颂、乐章,卷二至一二为诗,卷一三至三○为文,卷三一至三四为乐府,卷三五以后为尺牍。附录为传记资料及时人有关诗文。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涵芬楼借慈溪李氏所藏宋本影印本,收入《四部丛刊》。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海棠谱
《海棠谱》 是 一本有关海棠花的园艺学和文学著作,南宋陈思编纂。前有自序,称海棠的风资艳质,不在牡丹、梅花之下。时已显闻盛传于世,故“采取诸家杂录及汇次唐以来诸人诗句”撰为此书。成书于理宗开庆元年 (1259)。本书最早著录于陈思的《宝刻丛编》,但不见于《宋史·艺文志》,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3卷与此本合,主要有《百川学海》、《山居杂志》、《丛书集成》 等本。陈思,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考。本书共3卷,上卷为“叙事”,皆录有关海棠的故实,中、下2卷分别为诗上、诗下,汇录唐宋以来有关海棠的题咏。
裴航
唐代传奇小说。裴铡撰。原为《传奇》中的一篇。《太平广记》卷50采入,《唐人小说》亦作为《传奇》中代表作选入。周楞伽辑注《裴铡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中有注释。故事叙落第秀才裴航见同船樊夫人乃国色,甚欲亲近。夫人态度冷谈,然而却赠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预示未来。后裴航至蓝桥驿,口渴求浆,得见绩麻老妪及其女云英。裴航向云英求婚,老妪约定必须百日内纳玉杵臼为聘。裴航多方求购,倾其所有购得玉杵臼,如期送到。云英又提出命裴航捣药百日。裴航完全照办,夜间见玉免帮助捣药,意志更坚。结成姻缘后方知所遇皆仙人,樊夫人乃云英之姊,裴航也因此成仙。小说宣扬仙女度世的道家说法,但客观上塑造了一个不计功名、门第,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秀才裴航的形象。后来蓝桥遇仙、玉免捣药都成了著名典故。小说戏曲受其影响写同一故事的有宋话本《裴航遇云英》(见《绿窗新话》),元人庾吉甫杂剧《裴航遇云英》,明人龙膺《蓝桥记》传奇,杨之炯合裴航与崔护故事作《玉杵记》传奇,清人黄兆森《裴航遇仙》杂剧。
宝持总禅师语录
清玄总(尼)说,明英等记。二卷。卷上收录序、住禾域妙湛禅院语、任海盐南询禅院语录;卷下收录机缘、颂古、真赞、书问。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