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焦竑
  • 姓名:焦竑
  • 别名:字弱侯,号澹园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宁旗手卫(今属南京)人
  • 出生日期:1540
  • 逝世日期:1620年
  • 民族族群:

焦竑(1540-1620年)明学者、经学家。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江宁旗手卫(今属南京)人。生于世宗嘉靖十九年,卒于光宗泰昌元年。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入官翰林修撰,主修《国史》,撰《经籍志》。后为东宫讲读官,讲学时有乌飞鸣而过,皇太子目之,即辍讲,皇太子改容复听,复开讲。性疏直,议论时事,为执政者所恶。二十五年(1597)主顺天乡试,以陪推点用,为给事中项应祥、曹大咸所劾,谪福宁府同知,移太僕寺丞,官至南京司业。后因事落职,遂不出,死后追谥文端,改文宪。博学多识,经史稗官杂说,无不淹贯,为明代著名学者。


在学术上,师事耿定向、罗汝芳,笃信李贽之学。“以佛学即为圣学”,对宋代程颢“闢佛之语,皆一一绌之”(《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四》),认为佛教“本来无物”一语,即《中庸》“未发之中”之意。注重对外物的学习,提倡“礼乐行艺,靡物不举”,但认为学主要是向内心世界的探求,“学取成于心,非外索也”(《澹园集》)。也提倡为学应注重力行实践,指出“学书者,必执笔临池,伸纸行墨,然后为学书。学匠者必操斧运斤,中鈎应绳,然后为学匠”,“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澹园集》)。不赞成泛滥支离、与身心无干的学问,更反对“吐弃事物,索之窈冥之乡以为道”(《澹园续集》)的作法。在认识论上,提倡心得则万事理,说:“苟得于心矣,虽无意求治天下,而本立道生,理所必然,所谓正其本万事理也。藉令悟于心而不可治天下,则治天下果何以,而良知为无用之物矣” ( 《澹园集》)。极力调和儒、佛,肯定《佛经》所说,即孔、孟尽性至命之学,并以《佛经》所疏为孔、孟之精,而汉宋诸儒所疏为糟粕。于经学,亦杂引《列子》、《黄庭内景经》、《抱朴子》诸书以释经。著作主要有《易荃》、《禹贡解》、《逊国忠臣录》、《澹园集》、《澹园续集》、《支谈》、《焦弱侯问答》、《焦氏笔乘》、《焦氏类林》、《玉堂丛话》、《老子翼》、《庄子翼》、《阴符经解》、《献徵录》、《熙朝名臣实录》、《俗书刊误》、《国史经籍志》、《中原文献》等。

猜你喜欢的书

清朝全史

清朝全史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名》是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学术名著,曾一九一四年出版,对学术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从它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学界重视,被学者惠家作为权威性的引徵之据,在学界长期享有它应得的学术地位,梁启超将其列为嘹解清史的书,梁漱溟、萧公权等也都程引及之。作者有深厚的学养,以时间为经,以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为纬,完整清晰地展示了清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所记的史料十分丰富,尤其是对历史细节的描述,更为他书所罕见;所述文字,精细、形象、生动、绝无拖泥之书。

礼遇的资格

礼遇的资格

银行协议会副会长原岛荣四郎,相貌并不出众。小个,塌肩,脸和身体都要比普通男子细上—圈。长相也谈不上威严。细眉毛,松鼠眼,小鼻子,嘴角松驰,下巴尖瘦。仅根据这些特征,人们就足以想象出原岛荣四郎那其貌不扬的肖像了。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包括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两部分,以北大著名哲学教授们的教学指导为方向,涵盖古今中外哲学理论的经典篇目。中国哲学部分,收录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的部分篇目,以及后期哲学家的主要观点的篇章,凝结中国哲学之精髓。西方哲学部分,也以时间顺序记录了从古希腊时期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代表人物流光溢彩的哲学长卷。收录其主要理论经典篇目,囊括西方哲学之精华。

医医偶录

医医偶录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二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作者认为一切应验方术,惟偶然得之者为妙,故于生平所得中,取证治有效者编撰成帙,俾读者稍知医理,不致为庸医所误。成书于嘉庆八年(1803)。约四万余言。卷一首论运气、四诊、舌诊及表里虚实寒热辨;次叙虚劳、疫痢等内科杂病、时症、妇、儿等科三十余种常见疾病证治,并分列方药,以备采用。卷二将五脏六腑分为十一部,分别论功能、经脉、表里归属、病理变化、证治等,后列方药数十种,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如肝脏和脾脏证治,首先说明其“无表症,皆属于里”,一语中的,概括性强,又便于掌握。末附平人延年要诀六则,即存心、敦本、仁民、爱物、寡欲、惜福。书中所选均为历验有效之成方,证治亦为常见病与多发病,论述清晰晓畅,文字精练,为简便易学之医学入门书。有同治十三年(1874)蜀州蓬莱友善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吴去疾《陈修园医医偶录质疑》(《神州国医学报》1936.6.10),可供参考。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石玉昆《三侠五义》的重订本。《三侠五义》于光绪五年(1879)刊行,至光绪十五年(1889),俞樾(曲园)始见此书,遂予重订、改名,于同年由广百宋斋刊行,作者署“石玉昆述,俞曲园重订”。卷首有光绪十五年七月既望曲园居士俞樾《重订〈七侠五义传〉序》和人物绣像30幅。俞樾“重订”的《七侠五义》,与原本《三侠五义》仅有3点不同:其一,俞樾认为《三侠五义》的“第一回叙述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故“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加以“别撰”。其二,俞樾又认为,“书中所载,南侠(欧阳春)、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侠之师也;小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即将柳青、陆彬、鲁英等概置不数,而已得七侠矣。因改题《七侠五义》,以副其实”。其三,俞樾还认为《三侠五义》后半部主人公颜查散的“查散”二字“殊不可解”,“疑‘查散’二字乃‘昚敏’之讹。昚”为古文“慎”字,以“昚敏”为名,取慎言敏行之文”,故又改“颜查散”为“颜 敏”(以上引文均见俞樾《重订<七侠五义传>序》)。除以上3点以外,《七侠五义》与《三侠五义》完全相同。《七侠五义》产生后,与《三侠五义》并行于世,其影响与《三侠五义》不相上下,尤其在南方流行更广。

金华子杂编

金华子杂编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均1卷;《榕园丛书》本、《反约篇》本、《函海》本均2卷。清人周广业校注《金华子杂编》,有《丛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中华书局上海排印本,该校注本分上下卷,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较完备。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再版,与《玉泉子》合为一书。《金华子杂编》记晚唐大中后朝野的故事。卷上属轶事小说,主要记录帝王臣子,文人学士的言行事迹,对晚唐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记载令狐绹“尝以过承恩顾”恃宠擅权,因事被皇帝责问得,“汗流浃洽,重裘皆透”。又如记段成式“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一日与人同游山寺,读一碑文而不识其间两字,谓众人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后有人以此两字遍问学者,果无人能识之,卷下属志怪小说,如《龟宝》写徐太尉赴东南,于海滩得一内有一寸长小龟的琉璃瓶子,到了晚上船忽然一侧压重,原来是众龟层叠乘船而上,随从大惧,忙将瓶子投入海中,众龟遂散。《金华子杂编》“叙事简明,措词雅饬”,(周广业跋语)写人则形神俱佳,写物则生动传神,还多处使用“金华子曰”,借题发挥,议论风生,显然受到《史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