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鲍忠壮公轶事

作者:赵增禹
书鲍忠壮公轶事

同治九年庚午冬,世父寅臣公,方为尚书主事,假满入都。季父冬森太守是年领乡荐,以计偕携余同行,舟泊夔门,谒鲍忠壮公于里第。时爵府初落成,余与从兄培芝孝廉,年甫六七龄,入谒爵夫人。长公子鹤年,长余昆季数岁,相与上下游观,台池清丽,亭榭参差,花鸟竹树,雅称其江山。忠壮公貌不逾中人,温温闲雅,双颧骨峙,奇拔入鬓间。余时齿尚稚,但闻忠壮公定江南,扫平发逆,推中兴名将,于战阵间形势方略,都未能耳食也。越十年,光绪己卯之冬,余及培芝兄,年均十五六,执贽铜梁主政陈世五先生门下,因随反蜀。先生故与忠壮公交契,时撰述《霆军纪略》一书,草创未就,蓬窗灯火,丹黄并下,大率依据曾湘乡、胡益阳奏牍函札中论定者为断。

赵增禹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二曲集

二曲集

清初李颙著。李氏号二曲,故名。门人王心敬汇编,凡26卷。清嘉庆15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光绪3年(1877年)彭懋谦又将《二曲集》与《四书反身录》合刊为24卷本《二曲全集》。1930年重刊更名《关中李二曲先生全集》,改分46卷。书中崇奉孟子性本善说,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成身,即得天地之理以为性。此性之量,本与天地同其大,此性之灵,本与日月合其明,本至善无恶,至粹无瑕”(《悔过自新说》)。只因“多为气质所蔽,情欲所牵,习俗所囿,时势所移,知诱物化,旋失厥初”(同上),渐陷入恶。故提出以“悔过自新”为立学宗旨,提出“义命廉耻,此四字乃吾人立身之基,一有缺焉则基倾矣。”(《南行述》)要求人们从“日用常行、纲常伦理极浅极近处做起”(《传心录》),通过“悔过自新”的修养而“复其故”(《悔过自新说》),使固有的本性光明而常新,从而达到“安身立命”、“倡道救世”之目的。在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上,则以“明体适用”之命题强调,“识心悟性,实证实修”以明体,“开物成务,康济群生”(同上)以适用,“严义利,振纲常,戒空谈,敦实行”(《四书反身录》),体用兼顾而不偏废。同时主张道德要求应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民有恒产,然后可望其有恒心……衣食足,然后可望其知礼义也。”(《孟子·梁惠王上》)

六气感证要义

六气感证要义

温病类著作。清周岩撰。一卷。岩字伯度。另有 《本草思辨录》 已著录。是书撰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依次论述: 风、中风、寒、中寒、暑、风温、湿、风湿、湿温、燥、火等多种病证。周氏认为外感不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编撰于一帙。于六气的每一外感病证,先集诸说,广引 《伤寒论》及诸贤所论。次方解,参以个人心得阐明脉、因、证、治。纲目清楚,内容简约。于治疗四时外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光绪二十四年古越存济堂石印本及一九三六年 《珍本医书集成》 本等。

长眉真人传

长眉真人传

《长眉真人传》剑侠小说,还珠楼主著。全书从第一回”举酒酌流光 良夜难逢 清游如绘。对枰泊野渡,神鞭御寇,群丑伏诛“里的长眉真人任寿的后辈,嵩山二老,凌浑,乙休等人写起,至第二四回 “野火起森林 匝地霞光 同诛旱魃。离魂收情女 弥天风雨 再警芳心”。全书至此而至,未完。实为憾事,但书中人物在作者的其他小说中交叉出现,可以参阅。

太田禅门许御书

太田禅门许御书

日本日莲撰,二卷,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七宝陀罗尼经

大七宝陀罗尼经

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寂照三摩地经、寂照神变经。本经相当于西藏译本三部中之初部。系佛陀在灵山时,贤护菩萨就菩萨之依处、大慧智、方便化度等法请问佛陀。佛陀遂答有一‘三摩地’,称为寂照神变,摄菩萨所行之佛地,菩萨能安住其中,于一切诸法皆得圆满。更就此三昧之意义、德性等详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