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瑞安藩乱记

作者:佚名
康熙瑞安藩乱记

清鲍廷荐撰,一卷,孙诒让跋。咸丰二年抄本,杨绍廉手写本,存温州图书馆。原题《困苦悲愤记》,瑞安鲍廷荐景生著。首有林宗弼《叙》,称廷荐“廪膳生员”,事迹无考。此本不知何人重抄,字画潦草,幸首尾尚完具耳。所记皆康熙间闽藩耿精忠叛,使曾养性渡据瑞安及大兵平寇首尾之事。以骈文纪之,词颇俚拙。其中若以耿藩名贞忠,又云江西有雁门关,皆传闻之误。惟所记本邑各事,则多出于目睹,故翔实足凭。自康熙距今二百余年,文献散佚,幸有流传,固不必以文词工拙求之矣。每句皆有小注,亦复甚详。然林《叙》作于康熙丁巳秋,其举廷荐名已称“讳”,知作《叙》时廷荐已亡。而注中诛耿藩事,或他人所增益,抑或林《叙》“讳”字为重录者所窜入,莫能定也。

猜你喜欢的书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很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 17世纪,逐渐站稳脚跟的德川氏无需再以宽容基督教传教来换取与西方的贸易,当幕府军疯狂虐杀基督教徒时,教徒们秉持着“若抵抗,便无法沐浴在殉教的荣光中”的信念,任由他人斩杀。与此同时,农民、僧侣形成强大的势力团体,他们不惧怕官吏的屠刀,动辄越级上诉、发起暴动,怒斥拦路的官吏:“汝等岂非百姓所养耶。”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钱的町人开始挺直腰板,敢于奚落贫穷落魄却又不肯低头的武士,笑骂他们活像插着两根扦子的豆腐……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风起云涌的历史。翻开它时,是芸芸众生之像。合上它时,是天地悠悠之感。

脉象统类

脉象统类

诊法著作。清沈金鳌撰。一卷。金鳌有《沈氏尊生书》 已著录。作者认为人之有病,由七情所感,六淫所侵,轻重深浅,脉象必现。但人与人异,且病有阴阳之殊,寒热虚实之别,如不明晰脉理脉象,难以诊断无误,故对脉诊较为重视,本书即其研究脉学的结晶。书中载有二十七种脉象,并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其他各脉分类归属于六脉之下,区分主脉与类似脉异同点。内容主次分明,颇具特色,切于实用。有乾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73—1774)《沈氏尊生书》刻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柳氏传

柳氏传

唐代传奇小说。又称《章台柳传》。1卷。许尧佐撰。《太平广记》卷485采入。故事梗概是说名列“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韩翊,得友人李生所赠宠姬柳氏。2人感情极好。“安史之乱”中,2人失散。韩翊在节度使侯希逸帐下任书记,柳氏剪发寄居寺庙。乱平后,韩翊派人寻找柳氏,并以练囊盛麩金,题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见诗啼泣,并有答诗,但不久柳氏就被恃功邀宠的蕃将沙吒利劫去。韩翊在一次酒宴上神情沮丧,座中有虞侯许俊答应相助,不一会儿就以智谋劫回柳氏。侯希逸也奏明皇上,遂以柳氏归韩翊。这个爱情故事是当时真人真事,早已广为流传。《本事诗》“感情第一”中也载有此事,是孟棨据目击者赵唯的口述所记。与本篇比较,《本事诗》所载此事的文字有差异,无篇末感慨,却多出韩翊复得柳氏以后的轶事。其情节后来被引为典故,改写成戏本。明代《玉合记》、《练囊记》、《章台柳》等都是演此故事的传奇剧。本篇被收入《绿窗女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旧小说》等丛书,题《章台柳传》。《虞初志》、《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中所收入的本篇,题名为《柳氏传》。

竹素山房诗集

竹素山房诗集

元诗别集。3卷。吾衍撰。吾衍一作吾丘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集中的诗未按体裁分类,似是吾衍自辑。《武林往哲遗著》本《竹素山房诗集》有一些增补,并在卷末附有《补遗》及附录。附录所收都是有关吾衍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评吾衍诗集说:“其诗颇效李贺体,不能尽脱元人窠臼。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于町畦之外逸致横生。”他留给仇远的绝笔诗未收入集中,被附在《补遗》之中,诗中说:“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玄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尽管他轻生而死,这首诗也可看作他对自己一生的反省。有关资料提到他性好贬损文学士,本集的赠答之作中却时见他对文人学友的关切之情。

九家集注杜诗

九家集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属二三士友随是非而去取之。”故原注假托名氏、撰造事实者,皆删削不载。比如“世有称东坡事实者(案当作老杜事实),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语气首末出一口,盖妄人伪托以欺乱流俗者”,均不载。是书曾噩刊版,字大如钱,最为善,系宋版中绝佳者。《四库全书》本据此。有内府刊本、北宋小字本、绍兴中吴若本、明初刊本、照文张氏影宋本、《四部丛刊》本等。

丁卯诗集

丁卯诗集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较原集五百篇散佚已多,有明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和数种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影宋本影印。另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二卷,有遗篇、拾遗各一卷,当为宋人辑补,民国间《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印。又元祝德子订正的《增广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诗集》二卷,有续集一卷(又分遗篇、拾遗、续补三部分,续补显系祝氏增入),共补诗九十五首,有元刻本和明弘治刻本。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丁卯集》二卷,更有续集一卷(《四库全书》作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收诗达五百首,但历经递补,已非原编,《四库全书》曾加收录。此外有《晚唐许浑诗集》一卷,明毕效钦辑《十种唐诗》增刻本;又《许浑丁卯诗集》一卷,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评注许集的,则有明雷起剑评《丁卯集》二卷,崇祯刻本;又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八卷,乾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