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野史
作者:黄士衡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8回。黄士衡著,孙毓修校订。商务印书馆(上海)1917年5月初版,铅印本,平装4册。该书从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写起,至西汉建立(公元前206年)为止,实为秦朝历史演义。其内容大体与史实相符。书叙秦王嬴政历经26年的南征北战,前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6国,统一了天下,自封为始皇帝。之后出巡天下,泰山封禅,南游湘江,东临沧海,志得意满。复派大将蒙恬北征匈奴,调动全国民工修筑万里长城,以固北方疆界。又采纳丞相李斯之策,焚书坑儒,以免后患。当他自以为天下固若金汤之后,便大修阿房宫,纵情享乐。又派方士出海寻找仙岛和长生不老之药。然而死神无情,在他统一天下仅11年之后,即一命呜呼,只享年49岁。由于秦始皇自以为可以长生不死,对身后之事自然一无预备,以致其尸骨未寒,骨肉相残。少子胡亥与丞相李斯、宦官赵高相勾结,害死了太子扶苏、大将蒙恬,以及其他皇子,窃取了大位。进而行苛政,重负敛,以致民不聊生,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原6国贵族也起兵自重,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最后刘邦灭秦,又消灭了项羽一军,终于建立刘氏王朝。此书可能是秦朝演义中最早的一部,而它在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1917年产生,显然也不是偶然的巧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灭六国统一天下 行专制愚弱人民
- 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
-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 下邳桥张良受书
-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 筑长城蒙恬防胡
-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
- 第六回 兴大狱儒生受坑 避暴秦方士入海
- 第七回 比封君传披货殖 礼贞妇台筑怀清
-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
- 第十回 听奸言大行杀戮 纵淫乐遍肆诛求
-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
- 第十二回 假神道鱼腹藏书 收众心狐鸣篝火
- 第十三回 谋激众胜广起兵 谏称王耳余献策
-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
-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 救赵王厮卒奏功
-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
-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
- 第十八回 谈神话汉祖感生 屈下僚亭长肆志
- 第十九回 惊异表吕公妻女 经大泽刘季斩蛇
-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
- 第二十一回 二世肆虐行督责 李斯下狱具五刑
-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
- 第二十三回 屯安阳宋义被杀 救钜鹿项羽立功
- 第二十四回 盟洹南章邯投降 据陈留丽生献策
-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
- 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
-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
- 第二十八回 项伯夜走灞上 军沛公身困鸿门宴
- 第二十九回 图沛公项庄舞剑 说项羽樊哙当筵
- 第三十回 封诸将项羽称霸 送汉王张良进谋
- 第三十一回 漂母进食怜王孙 萧何单骑追韩信
-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
-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
- 第三十四回 汉王为义帝发丧 项羽战彭城大捷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
- 第三十六回 识薄姬许负善相 虏魏豹韩信立功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
-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
- 第四十回 饭草具楚使中计 发背疽范增道亡
- 第四十一回 纪信诈降脱汉王 彭越乘虚袭梁地
-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
- 第四十三回 曹咎违令败汜水 项王挑战却楼烦
-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难 降齐地郦生逞功
- 第四十五回 袭临淄郦生受祸 破龙且韩信称王
-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
-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
猜你喜欢的书
渔庄邂逅录
渔庄邂逅录,南宋道士自然子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为炼制外丹之记录。作者自称乾道八年(1172)与虞仲谋、刘先生邂逅相逢于渔庄,三人结为丹友,试炼金丹,由作者记录以传将来。书中首先解释金液大丹之名,其次分章论述炼丹五转之要。第一转配合阴阳,名日太初;第二转混沌胚浑,名日太极;第三转二仪剖判,分别阴阳;第四转攒簇五行,变化四神;第五转变化尽由中宫土德。最后附录草衣子火候诀及颂诗二首。书中对炼丹理论、要点、过程、禁忌等,均有较详明记述。大抵谓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得神水而后生白金,自金返黄金,黄金返紫金,紫金流液熏结而成丹。所用药物有水银、丹砂、曾青、胆矾、雄黄、雌黄等。以炼水银而返为丹,故名还丹。炼制过程先须配合阴阳,观天地之元气,采日月之精华,依卦爻而运水火,按时日而易岁月。俾阴阳而成黑铅,以铅入鼎中,浇之以汞,自然金花外出。又以丹砂飞出水银,合二物研磨沐浴,成就「四神」,再炼之化为真土,即出金华。据称若功行足全,服此药可举宅升天。乃至九转功成,一粒之丹可使鸡餐成凤,犬饵成龙,点金石则化为至宝云云。
三水小牍
传奇小说集。唐皇甫枚撰。原三卷,今本二卷。枚字遵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于懿宗、僖宗两朝任官,咸通末任汝州鲁山令。僖宗出奔梁州,赴调行在,后梁开平四年(910)旅居汾、晋撰此书。三水为安定属邑,故以名书。《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首载其书三卷,《宋史·艺文志》同。明人杨仪有二卷本,秦汴据以刻印,即为《天一阁书目》之二卷本, 清卢文弨刻入《抱经堂丛书》。由此可知原本在宋明之间,已佚失一卷。近人缪荃孙从《太平广记》、 《续谈助》、 《说郛》、《古今说海》中,搜辑逸文十二则,成补遗一卷,连同原二卷本中三十五则,一并刊入《云自在龛丛书》。本书记载晚唐咸通后的异闻轶事,一部分内容描写神仙怪异之事;另一部分内容则为作者的经历、见闻。内容有志怪,有琐记,但写得较成功的是一些结构完整描写细腻的传奇作品,《飞烟传》与《王知古》二篇最为著名。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简名《鸳鸯被》。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河南府尹李彦实被人诬劾解京问罪,行前乏盘资,托玉清庵道姑向刘彦明员外借银十两,年余未归。刘以索债要挟李女玉英为妻,逼道姑说媒,玉英无奈允婚。道姑约二人夜至庵圆房。玉英抱鸳鸯被至,而刘于途中被巡夜卒误当歹徒捉拿。恰逢苏州秀才张瑞卿上京应试投庵借宿。小道姑不辨而误引之入玉英室,黑暗中成就夫妻。翌日天明,瑞卿说明就里,玉英赠鸳鸯被为信物别去。刘被释后知玉英已婚,仍威逼之。玉英坚拒,乃被罚为刘当垆卖酒。瑞卿状元及第,除洛阳县尹,于酒店中认出玉英,谎称失散多年之兄,为玉英还清欠债,并佯允刘三日后来迎亲。三日后刘知其情,扭瑞卿同到官府。时李彦实已辨诬官复原职,遂治刘以罪,与玉英夫妇团聚。元南戏亦有《玉清庵》,仅存残曲一支(《宋元戏文辑佚》)。有《古名家杂剧》本、息机子本、《元曲选》本。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伏戎纪事
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录。拱在内阁时,值俺答之孙把汉那吉率众来降。拱决策胁俺答内附,且定封贡、互市诸约。因记其前后本末为此书。考之《明史》,把汉那吉既降,总督王崇古上言,宜给官爵,丰馆饩,饰舆马,以示谙达。谙达急则使缚送诸叛,不听即胁诛巴罕牵沮之,又不然,因而抚纳。据此,则封巴罕以胁谙达,乃崇古先主其计,拱第力赞成之。而此书乃谓己先定计,遗书崇古,使之奉行。与史不合。又《明史》本纪谓高拱及张居正同主是议,居正本传亦同。而是书乃略不及居正。亦可见拱之矜功自伐,其所纪未足尽凭也。
安宅陀罗尼咒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大光、无量光二位菩萨奉众花国最胜灯王如来之命,来至娑婆世界,授安宅陀罗尼咒,谓此咒多所饶益。佛对阿难说应受持供养此经咒。又本经之同本异译及同类本包括有持句神咒经、陀邻尼钵经、东方最胜灯王陀罗尼经、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