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拙斋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林之奇撰。林之奇自号“拙斋”,因以名集。本集卷1至卷2为记闻,即《宋史》本传所谓《道山记闻》;卷3为诗;卷4至卷20为各体文章: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及杂著。卷末附拾遗1卷(为宋、明刻本所无)。最后附有姚同为林之奇所作行实、吕祖谦写的祭文、李㯗所作的哀辞。后2种为《四库全书》本所刊落不载。林之奇是经学家,长于《尚书》。他的文章一般较明白畅达,不事钩棘,也没有沾染“语录”的粗鄙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尤具有高韵,如《江月图》、《早春偶题》诸篇,置之苏、黄集中,不甚可辨也。”本集有宋刻本(残存2卷)、明刻本传世,《四库全书》即据影抄宋刻本编入。
性善堂稿
诗文别集。南宋度正撰。十五卷。正字周卿,合州(今四川合川)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国子监丞,累迁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致仕卒。著有《周子年谱》、《夷白斋诗话》等。原有集十五卷,曹彦约为之序,自明以来久佚。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以类排纂,仍析为十五卷,以还其旧。卷一,五言古诗二十一首,卷二,七言古诗十五首,卷三,五言律诗二十三首、七言律诗四十首,卷四,七律二十二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绝句三十四首。卷五以下收表、戕、状、奏疏、剳子、书、启、序、记、颂、铭等百余首。其文质实,指陈利弊明晰剀切,“诗品虽不甚高,而词意畅达,颇与朱子格律相近”( 《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野庙碑
晚唐陆龟蒙撰。讽谕散文,收入《甫里先生文集》。文章寓讽刺于议论之中,运用映衬类比的手法,借题发挥,别开生面。文中先是叙述“碑”的由来以及为野庙作碑文的缘起,接着具体描述迷信的农民制造的各式各样的土木偶像,农民供奉它,害怕它,杀猪宰牛祭祀它,纯是自己愚弄自己。而后笔锋一转,以反语讥刺贪官酷吏有甚于土木偶像,他们骑在人民头上,剥削人民,残害百姓,是有血有肉的偶象,其危害超过土木偶像。文章针对唐末即将分崩离折的危机和乌七八糟的社会风气,无情地剥下了自称贤良的官僚的画皮,形象地点明了害民官吏的本质。作者长于驾驭语言,语言辛辣犀利,形象逼真,痛快淋漓。
一字奇特佛顶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现威德品第一,佛住三十三天,与四万比丘,八万四千菩萨,及天释梵魔八部众俱。说真言曰,南莫三漫多勃驮南,(引一)步林吽。(二合二)。印契品第二,曼荼罗仪轨品第三,先行品第四,成就频那夜迦品第五,说法品第六,金刚手菩萨之弟,名寂静慧,以偈赞佛。并问几法成就?佛以偈答。调伏一切障频那夜迦天王品第七,最胜成就品第八,菩萨藏品第九,后附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
信心铭
禅宗著述。隋僧璨著。一卷。是一篇四言体韵文,计一百四十六句,五百八十四字。内容为歌颂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的境界,强调远离一切对立差别、是非得失之妄念,平等自在。作者提倡一即一切、相互融通的华严思想。本篇与傅大士的《心王铭》、牛头宗法融的《心铭》的主旨相近。此文是禅宗的早期文献,对研究中国禅宗史有史料价值。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三○。敦煌遗书中也发现有此文的唐写本。
藏要
三辑,欧阳渐、吕澂编校。支那内学院于1929年出版第一辑,1935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金陵刻经处将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两辑一起成套出版,十册。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藏要》系支那内学院禀承杨文会编辑《大藏辑要》、进而对历代大藏经作整理考订的遗训,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原计划从全部藏经中精选要典,分为六辑,然后以之为基础彻底整理全藏。这一工作自1927年开始。编校采取刻校、译校、类校三周校勘方式,汉文本取南宋后思溪藏本为底本,勘以北宋福州及高丽新雕版,订正注明误文夺字。尽量搜罗国外校印的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及康藏各种刻本的藏文大藏经,对译文中错落晦涩之处,对照标注。并取有关义解之异籍参证,分清段落,剖析章句,阐明学说上的相关联系。对重要义理,用提要体裁写成叙,概括其大意,说明各书的传承和变化。最后仅编成三辑,共收书七十种,四百余卷,其中作出叙文者仅二十余种。第一辑收《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等大乘经十种,小乘经一种(《杂阿含经缘起诵》),及《菩萨戒本》、《十诵比丘戒本》等戒律三种,《中论》等大小乘论十一种。第二辑收《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经》等大小乘经八种,《四分戒本》等律六种,《十二门论》等大小乘论十三种。第三辑收《大般若经第十六分》等经十一种,《清净毗尼方广经》等律二种,《十住毗婆沙论》等论十种。该书编校方法科学严谨,校勘精细,标点准确,甚便于阅读研究,堪称最佳的佛经校勘本、精选本。印行后获得国内外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