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续编
作者:王祎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大事记续编卷一
- 大事记续编卷二
- 大事记续编卷三
- 大事记续编卷四
- 大事记续编卷五
- 大事记续编卷六
- 大事记续编卷七
- 大事记续编卷八
- 大事记续编卷九
- 大事记续编卷十
-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十八
- 大事记续编卷十九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七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八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九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七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八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七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八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九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八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九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八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九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一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二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三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四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五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六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的书
秋涧集
诗文别集。元王恽著。其长子王公孺辑编。一百卷。全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首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车玺序、王恽小像。全书前七十七卷皆为各体诗、文,包括颂赋一卷、乐府(词、曲)四卷。后二十三卷中,包括《承华事略》二卷,乃裕宗在东宫时所撰进,裕宗深重其书,令诸皇孙传观;《中堂事纪》三卷,载中统元年(1260)九月在燕京随中书省官赴开平会议至明年九月复回燕京之时,于时政记录极详,可补史缺;《乌台笔补》十卷,系任监察御史时所辑御史台故事;《玉堂嘉话》八卷,乃追忆在翰林时期之见闻,谈论文章得失、典制沿革等。《四库全书总目》谓:“恽文章源出元好问,故其波澜意度,皆不失前人矩矱。诗篇笔力坚浑,亦能嗣响其师。论事诸作,有关时政者,尤为疏畅详明,了如指掌。史称恽有才干,殆非虚语,不止词藻之工也。”清顾嗣立评曰:“秋涧诗,才气横溢,欲驰骋唐宋大家间;然所存过多,颇少持择,必痛加芟削,则精彩愈见。”(《元诗选》)有明弘治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四库全书》所收两淮马裕家藏本、清康熙《中州名贤文表内集》本(题《王文定公秋涧集六卷》)。《元诗选》初集录其诗二百零四首。
漕运通志
明杨宏撰。十卷。作者在旧《漕运志》基础上,采摭群书,聘请学者谢纯,考证古今沿革,而成是书,包括漕渠、漕职、漕卒、漕船、漕仓、漕数以及漕例略、漕议略、漕文略。记明代漕运事较详。
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所载科仪,乃出家道士追荐超度其亡亲所用,以祝启文辞为主。内称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之斋,以报祖荐亲而立教。凡道士学仙修真,须以报孝追荐为先务,为列祖先亡归礼道真,忏悔谢过,祈祷圣真拔度亡灵出离冥途,上升仙境。其追荐仪式主要有宣辞、礼方忏悔、发愿、设醮谢恩、宣进状、宣疏、送神化财等节次。
降桑椹蔡顺奉母
简名《蔡顺分椹》、《降桑椹》。杂剧剧本。元刘唐卿作,一作无名氏作。五折,末本。本事出《合璧事类》,略加敷衍而成。剧写东汉时蔡顺父母在映雪堂赏雪,有好汉延岑因打抱不平误伤人命,被解配郑州过此,乞讨茶饭。蔡母因延岑同姓认为义侄,赠以衣银,岑感恩而去。母寻感疾沉重,顺昏定晨省,求医侍药。母思食桑椹,而时值隆冬无处求。顺至园焚香祷天,发愿减寿以活母命。神祇感动,令满山桑树结椹;又托梦于顺,令摘椹奉母。翌日,顺上山摘椹,与落草为王之延岑邂逅,各叙别情。岑赠粳米牛蹄与顺慰母,复解散喽罗,入京取功名。蔡母食椹后病愈。适钦命传至:延岑受招安官封太尉,力荐蔡顺孝行,令全家赴京。顺封为翰林学士,妻赠贤德夫人,父母俱受赏。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此重印。
古文尚书通论辑本
本书书名,各家著录略有不同。经义考作古文尚书通论别伪例、安徽通志稿作尚书通论辨伪例。然依姚氏古今伪书考云:「予前作古文尚书通论……。」(经类,大戴礼条)可知这书自始即作古文尚书通论。根据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八所说,姚氏在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之前即已完成此书。由於有关古文尚书通论的相关记载太少,姚氏这部书的体例如何,今已很难确知。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中引有二十六条。根据这二十六条资料,可知姚氏论辨伪古文尚书的方法,与阎若璩相当接近,都是从伪古文尚书袭用古书文句;所述与当时事实、情理及制度不符;文章的文理不合经体等方面来考辨。
八大菩萨传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