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溪笔记

作者:王鏊
守溪笔记

明王鏊撰。一卷。杂录明代人物逸事,并及当时天下财赋、财用之数。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

俄国长篇小说。伊·谢·屠格涅夫著。创作于1858年,1859年刊登于《现代人》杂志第1期,同年8月单行本问世。中译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983年、安徽出版社1981年、湖北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丽尼译本,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黄伟经译本和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赵译本。本书由45章组成,中译本16.5万字。描写的是19世纪40年代的故事。主人公贵族世家之子拉夫列茨基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大批遗产。他想学习深造,用实用科学振兴祖国。可是爱情和婚姻使他半途而废。他的个人幸福并不长久。妻子放荡不贞使他极为痛苦。他离开妻子,在国外游历几年后,回到俄国,想重整家业。这时他遇到了娟秀、善良、虔敬上帝的少女丽莎。爱情之火又在他心中燃起。正好报上误传他妻子猝然身亡国外的消息。这更增强了他对可能实现的个人幸福的向往。他跟丽莎相爱了。正当此时,妻子突然归来,拉夫列茨基再度陷入痛苦。在道德责任感面前他们屈服了: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同妻子和解,成了一个虽然活着,却已退出人间舞台的人。作品通过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相互关系,阐明了个人幸福同义务相冲突的伦理问题;通过拉夫列茨基一生一事无成表明贵族阶级没落的命运,写出了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他哀伤自己的阶级没有出路,怀着惋惜之情为贵族阶级写了一首挽歌。作品情节简炼,心理描写深刻细腻,语言优美动人。

事类赋

事类赋

初名《一字题赋》。类书。北宋吴淑编撰。三十卷。淑字正仪,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南唐,为内使,入宋后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与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等。著有《字义》、《江淮异人录》、《秘图闲谈》等。遵当时取士之制,以为吟诵科试之备,撰是书。初进时名《一字题赋》,二十卷,无注。太宗命其附加注释。复自注广为三十卷,改今名。分天、岁时、地、宝货、乐、服用、什物、饮食、禽、兽、草木、果、鳞介、虫等十四部,又一百目。每目为一字,每字作赋一首,叙古往今来之事,论天、地、人、物之理。逐句引文,加以注释,并详注引用书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联而为赋者,则自淑始。”本为徐铉之婿,与修类书,见闻尤博。“故赋既工雅,又注与赋出自一手,事无舛误,传诵至今。”其所征引之事文,今多不传,“一字之存,当同一珠”,世颇珍之。有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明清各有刻本,以乾隆二十九年(1764)华希閎剑光图刊本最为流行。台湾有影印明嘉靖十一年(1532)无锡华麟祥刊本,《四库全书》本。

丹房须知

丹房须知

古代炼丹著作。宋代吴悮著。吴悮(生卒年不详),自谓“幼慕丹灶”,“晚遇淮南王先生授《金碧经》”,“因集诸家之要,以为指归,可谓深切著明矣。犹虑学者未悟,复编进真铅、真汞、华池沐浴、鼎炉法象、火候次序,凡诸家互说不同者,推载共理,若合符契,谓之《须知》。皆出古人之传,曾非臆说”(《丹房须知·自序》)。《丹房须知》共二篇,介绍了炼丹炉、抽汞器(蒸馏器)、研磨器具等炼丹设备。书中引用《参同录》、《火龙经》、《金碧经》、《混元经》及魏伯阳、阴真君、葛仙翁、青霞子、如云子、司马子微的论述,叙述了择友、择地、丹室、禁秽、丹井、取土、造岚、添水、合香、坛式、采铅、抽汞、鼎器、药泥、燠养、中胎、用水、沐浴、火候、开炉、服食共二十一项有关炼丹的注意事项。书中附有坛式、抽汞、未济炉、既济炉灶、研钵五图。其炼丹法是以黑铅丹砂为料,经采铅抽汞而得真铅真汞,二物研末,“令相制入鼎内”,固济火养。“药在鼎中,如鸡抱卵,如子在胎,如果在树,但受炁满足,自然成熟”。丹成去毒,即可服食。“服食”一节,仅存前数语,后阙。书中所载的抽汞器(即蒸馏器)颇为复杂,,对于蒸馏水银极为有效,反映了当时的炼丹水平。书中不免含有浓厚的迷信成份,但我国古代的炼丹者毕竟曾经丰富了我们一些化学知识。通行本有涵芬楼影印《道藏》本。

李煜词集

李煜词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云中事纪

云中事纪

明苏祐撰。一卷。苏祐,字允吉,一字舜泽,濮州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尚书。此书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兵变史事。时作者出按云中(大同),兵变后力主镇压。明政府派兵,作者任监军,遂采取离间计,使城中自乱而终降。此书旧列入史部杂史类。

观心论

观心论

全一卷。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本书为禅门撮要卷上观心论(达磨大师观心论)、少室六门集破相论之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