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瞒传

作者:佚名
曹瞒传

一卷,为三国吴人所作,具体撰者不详。《旧唐书·经籍志上·史部》、《新唐书·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该书记叙苏格拉底被美勒多等人指控不信国神、败坏青年等罪,在法庭受审并判处死刑的经过以及他在法庭上为自己所作的辩护。该书由自我申辩、定罪后的态度和定罪后的遗言3部分组成。在自我申辩中,苏格拉底首先简述其一生的业绩:为祖国而战,有功于国,充当民族的“牛虻”,随时披露弊端以激励祖国前进;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判处十将军死刑;不屈服于三十僭主的权势与淫威,拒绝参与残害民主人士。其次,他列出理由以反驳诬告者:首先,原告肯定其不信神是无神论者,又说另立新神,前后自相矛盾;他宣称信奉神灵,而且是神派往雅典的“牛虻”。其次,原告诬陷其败坏青年,他辩护道:若我教人为坏,为何还受被害者及其家人之感谢和帮助?从逻辑上推论,同坏人接近将会危害于自身,若我引诱和败坏青年,岂不贻害自身?该书对于研究苏格拉底生平及其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见严群的中译本《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龟山集

龟山集

北宋哲学家杨时文集。时号龟山,故名。共四十二卷,其中书、奏、表、札、讲义、经解、史论、启、记、序、跋各一卷,语录四卷,答问二卷,辩二卷,杂著一卷,书七卷,诗五卷,志铭八卷,状述一卷,哀辞、祭文一卷。理学思想以二程(颢、颐)为宗。注重六经的研究,认为“六经中自有妙理”(《龟山集》卷十一),不从六经中求道,则“学愈博而道愈远”(同上书,卷二)。尤其推崇《中庸》一书,说“《中庸》之书,盖圣学之渊源,入德之大方也”(同上书,卷四《中庸义·序》)。其根据《中庸》“已发”、“未发”之意加以发挥而提出“存天理,去胜心”主张;又据《中庸》“诚”之意阐发二程“格物致知”说,认为“学始于致知,终于知至而止焉。致知在格物,物固不可穷胜也,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矣”(转引自《宋元学案·龟山学案·语录》)。强调为学过程要以“诚”来贯穿。发挥二程“理一分殊”说,把儒家伦理观念“仁”和“义”对等于理一和分殊,以说明纲常伦理道德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强调内心涵养功夫,认为“至道之归,固非笔舌能尽也。要以身体之心验之,雍容自尽,燕闲静一之中,默而识之,兼忘于书言意象之表,则庶乎其至矣”(《寄翁好德》,引自《宋元子案·龟山学案》)。在上钦宗皇帝奏表中,攻击王安石“新学”为“功利之学”,并力请罢王安石配享。还提出了积极抗金、反对割地议和等政治主张。此集是研究杨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有明万历年间林熙春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等。

鹧言

鹧言

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而卒无全胜之策。惟虞舜之于有苗、汉文帝之于南越、我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不战屈人,为万世绥远之经。外此,则和战虽殊,皆因气之盛衰相为胜负而已。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盖一气生人,本无畛域,迭盛迭衰,皆听其人之自为而天地之气随之转旋旷览前史未有中国全盛而为蛮夷所制者亦未有蛮夷崛起而其国人才政令了无可观者刘渊石勒阿保机阿古达其雄桀坚忍皆超越羣伦怀愍之懦重贵之妄徽宗之昏氵㸒纵无强敌其国岂能久存是故御蛮夷者不必求之蛮夷而当求之中国也。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为中国的“命学四书”之一,与《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齐名。据说是江湖人士压箱底的秘本,而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甚多,该书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栏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在民国时期又经徐乐吾增补评注而成《造化元钥 评注》,受到广大命理学者青睐,成为命理学史上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作为“命学四书”之一,它是诸多命理著作中内容最易懂的一部古籍,更重要的是,它首次提出“调候”这一独特的论命方法。它论命的主要依据是落实立足于每月的实际气候与日主之间的关系,依实际天时气候情况优先于月令禀受之正五行来论述命局。

颐山诗话

颐山诗话

明安磐著。一卷。论诗推宗严羽,提倡妙悟、自然,指出诗中用事要“浑然不觉乃为高品”,不可“句句以事衬贴”。此书自序云:“诗言志,诗话又以论诗也,故诗难而论诗又难。”但书中论诗之语并不多,以记事为主。其论诗亦主严羽《沧浪诗话》“妙悟”说,此为明人诗学风尚,但不一味尊唐抑宋,对苏轼、韩驹等人作品有所称颂。安磐论诗,以严羽为宗,直言不讳。其谓:“诗如参禅,有彼岸,有苦海,有外道,有上乘。迷者不能登彼岸,沉者不能出苦海,魔者不能离外道,凡者不能超上乘。虽不离乎声律,而实有出于声律之外。严沧浪所谓一味妙悟者,盖为是也。”有《四库全书》本等。

出劫纪略

出劫纪略

史料笔记。不分卷。明末清初人丁耀亢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生卒年不详。山东诸城人。明诸生,顺治二年贡生。曾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他工诗文,长于戏剧。所著除本书外,尚有《丁野鹤诗钞》及《赤松游》、《表忠记》等传奇行世。本书是研究明末山东诸城等地战乱和李自成大顺地方政权的重要资料。其体例采用分类叙述。全书共分子目十三项:山居志、峪园记、山鬼谈、明真空和尚传、航海出劫始末、从军录事、乱后忍侮叹、避风漫游、皂帽传经叹、陆舫记、孤侄贻谷出险记、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述先德家谱族谱序。书中详细记述了丁耀亢家的家世、产业及其亲身经历的明末清初的劫难遭遇,故名该书为《出劫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