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史料三编

作者:佚名
郑氏史料三编

本书(二册二三八面一四二、八○○字)分二卷,系据「明清史料」丁编、戊编及己编将清康熙年间应付台湾郑氏(郑经及其子克塽)以及「善后事宜」之一切官方档案辑录编次而成。全书共收六十八件,其中五十八件为康熙元年迄二十二年之文件、十件为二十二年以后之文件。二十二年以前,多属所谓「剿」与「抚」之措施;二十二年以后,除查报、查议收降招抚等事件以外,有迟至四十八年郑克塽之母黄氏吁请清查产业及雍正九年郑氏旗籍等案。

猜你喜欢的书

实宾录

实宾录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 (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 《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 马水易曾著有 《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实宾录》见于晁公武 《读书志》称为 《异号录》二十卷。陈振孙的 《书录解题》作《实宾录》,谓永易所撰。《宋史·艺文志》又分 《实宾录》、《异号录》各三十卷,皆题永易所撰。关于本书,诸家记载,颇有舛错不合。据各本之说,互相参证。《宋史》误分为两书。而晁公武所见可能是较早的未经增广之本,所以名曰《异号录》。自元代以来,此书已长久散佚。被陶宗仪收入《说郛》的仅仅是很少的数条。清代修 《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搜辑六百余条。都是 《说郛》里所未见的。但因原书散佚,其体例亦无法考证。马永易的原本与后人文彪增广的内容也无法辨别。所以只能除去重复,订正舛误,以类相从,整理编为十四卷,仍沿用陈振孙《书录解题》之名为《实宾录》。本书广泛收集古人的殊名别号编辑而成,内容颇丰。但亦有明显舛讹之处.或与称谓无关的也收录其中。但此书仍不失其价值。有《四库全书》本。清顺治三年 (1646)宛委山堂刊 《说郛》一卷本、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 《说郛》一卷本、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齐民四术

齐民四术

清包世臣著。十二卷。本书辑著者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至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793—1846)间所作文稿,四术,指农、礼、刑、兵四方面,后三者叙述有关道德、法律和军事等问题,前者“农政”部分纯属农业范围。作者自称“幼年曾习农事”,后来宦游四方,开始搜集各家农说,并“断以今宜,要以能切实用为主”。于嘉庆六年(1801)草成《郡县农政》一篇,后编入《齐民四术》一书。内容包括辨谷、任土、养种、作力、蚕桑、植树、畜牧等七部分。内容不限于前代各家农说,对江淮一带农业生产技术成就也有所反映。农术”内有为秦易堂侍读条画白门荒政等文;“礼术”内有说保甲事宜等文;“刑术”内有读律说、议刑对、议刑条答、庚辰(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为秦侍读条列八事,书粤刻补洗冤录集证后、书三案始末、与次儿论谳狱书等文;“兵术”内有练乡兵对、郡县戎政等文。收载于《安吴四种》。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天尊述天地败而更成之小劫、中劫、大劫,又述昆仑山王四天下、日月旋照四天下及天上、诸天世界大洞、天地败成之灾、九幽地狱等世界,劝人服符济度。疑出自六朝。

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 “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 “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 《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 《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 《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

诗家鼎脔

诗家鼎脔

南宋诗选集。又名《鼎脔集》。二卷。不著选编者名氏,卷首有序,署曰“倦叟”。序中有“宋季”、“晚宋”字样,四库馆臣以为不类宋人口吻,疑“倦叟”为元初人。清人劳权阅《全芳备祖》“桐花类”中见引《鼎脔集》诗,查而得之,《全芳备祖》编于理宗宝祐前后,遂以为此书编于宋度宗或理宗期间。其序或写于宋亡后耶? “倦叟”当为此书编选者。上卷入选作者五十八人,下卷三十七人。其中戴复古选八首,严羽七首,刘克庄、高翥、周端臣各六首,赵师秀五首,游次公、冯去非、王炎功各四首,馀则一至三首不等。“盖取尝鼎一脔之意,故以为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入选诗人,如郑舜卿为乾道五年(1169)进士(光绪《福州府志》卷三六);章甫,乾道六年已与陆游有交往(见《入蜀记》);游次公,乾道末已入范成大桂林幕(见《范成大年谱》)皆为南宋中期人,倦叟序概以晚宋视之,盖误。入选诗人大体仕途潦倒,其诗可归于江湖派。然其中不乏佳作,如陆游尝赞郑舜卿《昭君曲》可以继张耒乐府,“能道昭君意中事”(《渭南文集》卷二七《跋郑虞任昭君曲》);叶绍翁《游园不值》为“古今传诵”(《宋诗选注》)。入选的不少诗人,“有他书别无可考,独见之此编者”(倦叟序)。乾隆《四库全书》藉天一阁藏宋刻“麻沙本”著录。有《四库全书》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六家诗名物疏

六家诗名物疏

五十四卷。署名冯应京。应京字可大,号慕冈,盱眙(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为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是书沿袭宋蔡卞《诗名物疏》推衍而成。其引证颇为赅博。每条之末,间附考证。如《郑风·缁衣》、《集传》以为缁衣羔裘,大夫燕居之服;应京则据贾公彦《周礼疏》,以为卿士朝于天子,服皮弁服,其适治事之馆,改服缁衣,《郑笺》所谓据居私朝,即谓治事之馆。诸如此类,其议论皆有根柢。所称六家,即齐、鲁、毛、韩、郑笺、朱传。然则古无是目,乃应京臆创。其实毛、郑本属一家,无须再分。据崔富章先生考证,认为是书的作者为冯复京,其卷数五十五卷。《总目》引《江南通志》称其“少业《诗》,钩贯笺、疏,作《诗六家名物疏》云云,乃冯复京传中之语,非冯应京”。(详见《四库提要补正》)今阅《中国善本提要》,关于是书的作者正如崔说,卷数亦为五十五卷。可证崔氏之说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