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屠城纪略

作者:朱子素
嘉定屠城纪略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嘉定屠城纪略》有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末十家集》旧抄本,日本嘉业堂文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八家集》旧抄本,清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明季稗史汇编》本,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铅印本。

朱子素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洛阳缙绅旧闻记

洛阳缙绅旧闻记

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张齐贤著。此书前题“乙巳岁”,为真宗景德二年(1005),张齐贤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书中记述五代时期梁唐在洛阳的遗闻轶事,多据故老缙绅传闻。一般首尾完备,篇幅较长,亦颇具情节,介乎笔记、小说之间。自序称凡与旧史差异者,并存而录之。有些涉于怪诞,不可信。其中记张全义治洛之功颇为详备,旧史多加采录。其他轶事亦可备读史者参考。此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5卷,与今本合。惟《郡斋读书志》作10卷。四库馆臣曾检《永乐大典》所载此书之文,无出今本之外者,作者自序亦明言5卷,知《郡斋读书志》著录为误。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灵宝六丁秘法

灵宝六丁秘法

灵宝六丁秘法,防六丁玉女传授,据考应为唐代道书。原本三卷,《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收入,合为一卷。内载醮祭六丁玉女法、祭六丁符法、六丁隐遁法局、六丁无言万一法。以及各种符箓、咒诀、神印。大抵言醮祭存思招遣六丁玉女,以占问吉凶,隐遁藏形,飞升尸解,斩邪驱魔等道教杂术。此类方术盖出于古代阴阳五行家。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梁启超撰。由“乙卷”、“丙卷”、“丁卷”、“附录”四部分构成。历评两宋及清代词人近三十家。梁氏评词首重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尤推崇辛弃疾、蒋万里等抒发爱国情感的激楚悲壮之作。其对历代名家词抒情艺术的评点和论析,时见精彩,表现出评论者对词学的精深造诣。是书未单独刊行。唐圭璋由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刘逸生校点本)辑出,收入新版《词话丛编》第五册。其后,陈少松增编为《梁启超词评辑要》(见南京师大《文教资料简报》1988年第一期)。所据资料除《艺蘅馆词选》外,还自梁氏《饮冰室诗话》、《王荆公》、《清代学术概论》、《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辛稼轩先生年谱》等论著及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中择要辑录,故最为丰富。

原李耳载

原李耳载

《原李耳载》是李中馥死后由玄孙李青房,搜集散作整理校核而成的。分上下两卷,上卷记人物、忠烈、孝廉、名臣、宿吏无所不包。下卷记各种神异传说,儒、释、道三教皆容。清人孙闳达读罢该书后说:“余读之如读异书,得未曾有,其所载皆可喜、可愕、可感、可叹之事,可以启人之善思焉!可以敬人之恶志焉!可以坚人之信心,破人之挛见焉!是书也,其有功于名教不浅,非直为纪闻志佐之书而已也。”卷前有孙闳达、陈俶、许道基三人之序,还有李中馥自序和曾孙李从龙之序。卷后有其玄孙李青房之题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慎思堂刻本。钤有“石友山房所藏”、“周系英”两方印。省图藏。

性理大全

性理大全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宿曜仪轨

宿曜仪轨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之初列举虚空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与宿曜有关之诸尊印明及九曜真言、九执曜天印、二十八宿印、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真言等;终则引述金刚大成就经吉祥成就品,宣说修行息灾护摩、禳除恶宿曜之法。然所引之金刚大成就经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