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集

作者:王珪
华阳集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王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战争论

战争论

德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谋略家克劳塞维茨著,共三卷,是一部著名的军事理论、军事谋略著作,在军事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对这部著作进行过评价。本书对军事谋略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提出理智是军事行动的基础。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常常表现得象是计算未知数,敌对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的特点、组织和设施状况以及各种关系,按概然性的规律推断出对方的行动,从而确定自己的行动。因此,军事斗争不能硬干、蛮干,而应当合理思考谨慎巧谋,讲求谋略艺术。二、军事行动应出敌不意。克劳塞维茨在战略概论篇中指出,为了在决定性的空间和时间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必须出敌不意。三、战争要善于使用诡诈。同是在第三篇中,克劳塞维茨指出,战略这个概念本身就含有诡诈的意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战略是运用战斗的艺术,任何一次出其不意的军事行动都是以诡诈为基础,越是在兵力处于劣势情况下,更应借助于诡诈。四、善于谋略是各级指挥员的基本素质。克劳塞维茨在论述指挥员素质时多次指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指挥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即多谋善断。这些谋略思想对军事理论,谋略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最长的一天

最长的一天

这是决定世界命运的24小时。 1944年6月6日(D日),来自12个国家的15.6万名士兵、1.1万架飞机、7千艘海军舰艇,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等待他们的是希特勒用拒马、地雷、碉堡、火炮阵地精心打造的“大西洋壁垒”。无论对盟军还是对纳粹德国,这都是“最长的一天”:残酷、血腥而艰难,战斗惨烈程度前所未有……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盟军从西线反攻欧洲大陆,使得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最长的一天》正是 “关于诺曼底登陆不可超越的叙事史”。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励精图治,用10年时间寻找D日幸存者,进行了3000多场访问后,终于写成了这部旷世巨著。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争奇观,写下了双方普通士兵作为个人所遭遇的史诗般的命运,所经历的痛苦、迷狂和兄弟情谊……

韦斋集

韦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朱韦斋集》、《韦斋朱先生集》。十二卷。宋朱松撰。《朱子大全》卷九七《皇考朱公行状》谓松“有《韦斋集》十二卷行世,《外集》十卷藏于家”。《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别集类著录《韦斋小集》十二卷,而卷二○诗集类复著录《韦斋小集》一卷。疑卷一八所著录的《韦斋小集》即《韦斋集》。《宋史·艺文志》著录即作“《韦斋集》十二卷、又《小集》一卷”。《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一部三册,完全,入于诗词类。《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韦斋朱先生集》六册,卷四著录《朱韦斋集》三册;前者诗、文合刊,后者为诗。知其时诗有单行本。今通行本有《四部丛刊》续编影铁琴铜剑楼所藏明刊本,卷首有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傅自得序,卷末有淳熙八年尤袤跋,知其源于宋刊。另有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邝璠刻本、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程垲刻本、康熙四十九年朱昌辰刻本、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朱玉刻本、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紫霞洲祠堂刊本。《四部丛刊》本前六卷为诗,共四百十七首;后六卷为文,共八十四篇;末附朱槔《玉澜集》一卷。

王文端公集

王文端公集

十四卷。明王家屏撰。王家屏字仲伯 (一作忠伯),山西山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家屏有 《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 《明史·艺文志》记载,其集凡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 《复宿山房集》,凡四十卷。今未见传本。是书凡十四卷,奏疏四卷、诗二卷、尺牍八卷。据尺牍卷首韩爌序,称家屏之子已搜汇全帙,次第授梓,则此其不完之本。朱彝尊《明诗综》载其题《长陵四骏图》古体诗四首,此集亦未载入,知其散佚者之多。有山西巡抚采进本。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系作者遗稿整理而成。是以社会史会通近代史的代表作,第一次把社会史的内容与近代通史研究融汇一起,着眼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在重大政治事件和外来侵略、东西文化碰撞冲击下的轨迹、变异与回应,既复原重大事件如宗族、行会、人口、移民、帮会、习俗等内容之外,又把这些内容与经济结构、文化学术、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等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还原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成为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起点,被史学界公认为权威之作与创新之作。获得中国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等。

泪珠缘

泪珠缘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集96回,另“楔子”1回。天虚我生(陈蝶仙)著。初集、2集32回本有两种本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观报馆(杭州)铅印本;同年四月萃利公司(杭州)铅印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再版)。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萃利公司出版初集至4集64回铅印本。卷首有何春旭《弁言》2篇以及何春楙(懒鹤)、赵组章(冕英)、陈蝶仙、朱素仙(澹香)诸人题诗若干首。卷末附作者《自跋》及金振铎(懒盒)、华亭一鹤(梦石)、汪大可评论各1篇。小说主要叙述杭州宦门之后秦宝珠及其亲友的情缘故事。以“缘”字牵引出秦府第四代儿女的情怀,反映出清末大家庭的盛衰。书中描写人物众多,以秦氏宗族为主,旁及姻亲故旧宾朋闲客童仆奴婢等,人物·性格突出,生动刻画出清末社会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