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全书[标点本]
作者:王守仁![王文成全书[标点本]](/d/file/books/edd19104b604cc6a9a978de3621748ef.jpg)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 (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 (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号文成。著有《阳明乡约法》(已著录)、《阳明全书》。阳明著述本各自成书。于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合梓以传,书前有徐阶序。共三十八卷,首编语录三卷为 《传习录》。次文录五卷,皆杂文。别录十卷,为奏疏、公移之类。外集七卷,为诗与杂文。续编六卷,则是文录所遗漏,又搜辑编刊的。集后又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也是钱德洪与王畿等编纂。王守仁虽然是一位大儒,但他的诗文创作均有功力,其初从李、何唱和,逐渐形成其诗调俊爽自然的风格。其诗感情较为浓郁,兴寄较为深长,擅于水到渠成地以结句点明主题。如《登阅江楼》中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不仅清雅而且颇多联想。其文亦写得畅达俊爽。如后世所传诵的《瘗旅文》,是他谪居龙场驿丞之时为客死异乡的陌生人所写的祭文。文意凄凉,催人泪下,颇有些艺术魅力。本集在明代末期版本佚失,以后有多种选本流行于世,但都缺略,不及此本完备。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明目至宝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并有图说;卷三~四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和灸法。内容比较简要。现存初刻本。
梅岭之春
现代短篇小说集。张资平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6月初版,列入“创造社丛书”。收《梅岭之春》、《Curacoa》、《末日的受审判者》、《圣诞节前夜》、《密约》、《双曲线与渐近线》和《爱之焦点》等短篇小说7篇。本集作品主要表现青年知识分子婚姻、家庭和理想之间的冲突。《梅岭之春》是张资平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4年8月,描写村姑娘保瑛从小就做童养媳,15岁进教会女中,一边读书,一边为亲戚吉叔父看小孩。不久,保瑛受吉叔父引诱而怀孕,只得回去与那目不识丁的做牧童的小丈夫作伴。她心里却痛恨这“社会习惯的束缚和礼教的制限”。吉叔父也因此迁往别处任教。《双曲线与渐近线》写于1922年11月。郑均松是某县女师的教员,与女学生梅茵相恋,而梅早已订婚。梅离校后5年已有子女,偶遇郑,仍情不能已。别后又来信,缠绵动人。郑为此毅然结婚,梅的旧物都被妻儿毁去。多年后梅忽来信,说已皈依上帝,前罪尽蒙赦免。郑一笑了之。
中国通史(第九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本书上册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主要叙述了明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概况;乙编论述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的发展情况;丙编则对明代的土地、户口、赋役、科举、铨选制度,商业、手工业、工程技术、阶级结构等主要的典章制度和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论述。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土地、户口、赋役、阶级结构等数章,是明史研究中的力作,反映了较高的理解水平和研究分析能力。本书下册为丁编人物传记,论述了明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共100多位,其中有帝王、内阁大臣,有突出政绩的著名官吏、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医学家、军事家,以及明代专权的几大宦官,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活动的描述,生动展现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深了人们对明代社会历史的了解。本书还设专章论述了明代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学科的发展情况。
我生有涯愿无尽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归庐陵日记
日记,周必大撰,《归庐陵日记》又称《癸未日记》、《癸未归庐陵日记》。隆兴元年(1163)三月,周必大因抨击天子倖臣获咎,辞官南归家乡庐陵(今江西吉安)。此日记主要记载其南归途中见闻、途中亲友应酬以及所历州县地理山川、交通道路、古迹名胜等,间加考证,足资参考。
内绍种禅师语录
3卷。清 种说,照维等记 附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