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郎全集
作者: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24卷,明袁宏道诗文集。袁宏道 (1568−1610), 字中郎,亦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石头道人。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宏道少年即能文,结文社于公安城南,自为社长。21岁举于乡,25岁成进士,先后两次出仕,曾官吴县知县、顺天府学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乞假归;复职后,又调任吏部主事,升员外郎,终以郎中归里,只活了43岁。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文名,世称“公安三袁”,三袁中以其成就最大。中郎为“公安派”创始人,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其诗文颇不满前后七子拟古之风,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风格真率自然。间亦有批判现实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又复靡然而从之。”有明崇祯二年(1629)武林佩兰居刻本。今人钱伯城著有《袁宏道集笺校》,诗文均按年按集重编,颇多考订,又附录辑佚、传记、题跋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另,今人任访秋著有《袁中郎研究》,分上下二编。上编为论述,下编为年谱。年谱中已将诗文一一编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古籍序跋集
鲁迅著。收入《鲁迅全集》第10卷。本书收入1912—1935年间鲁迅为自己辑录或校勘的19种古籍而写的27篇序跋,过去未曾单独结集。鲁迅整理古籍始自辛亥革命之前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古小说钩沉》,此后又辑录了史料集《小说旧闻钞》,编选了《唐宋传奇集》,这些成为他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一部分。其次是对乡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绍兴属古会稽郡,鲁迅早年即辑录古代逸书《会稽郡故书杂集》以及其他越人著作,以后又整理了魏晋时代的著作,最重要的是《稽康集》校正本。整理工作大都完成于“五四”之前。这些序跋记录了鲁迅整理和研治古籍的历程。
爰清子至命篇
爰清子至命篇,南宋道士王庆升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编首有淳祐己酉年(1249)作者自序,声称依至人所授金丹口诀,撰成此书。全书分为四篇:第一《至命篇》,引述张伯端《悟真篇》诗数首,解释内丹安炉立鼎、火候法度、野战守城、沐浴脱胎之节次。并附先后天四象图、安炉立鼎图、排符进火图、九转成功图等图像。 第二《入道诗》,为七绝诗十九首。咏叹「浮世功名水一沤,数来谁得百年留」,劝人寻求真道。并斥责自命清虚之士及执著采阴旁门之小人。 第三《注沁园春》,对吕洞宾《沁园春》词逐句作注。谓孝、悌、忠、恕、神、智、礼、义、仁、信为十善业。可见南宗之伦理观念。 第四《注北斗真形咒》,文句甚短。谓真形为心神,静为性而动为情,虽圣贤异类,此心神不明不灭,故为真。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看,应为明永乐年间道士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书记述明初修建武当山宫观始末,武当宫观在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十年(1412)秋,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等统帅军民二十余万修建武当宫观;又命正一天师张宇清选举道士住持南岩宫、玉虚宫、五龙宫等处。本书记述在修建武当山时出现各种祥瑞,如「黑云感应」、「榔梅呈瑞」等,皆绘成图画进呈朝廷,故书名「瑞应图录」。本书之末,附录永乐十三年明成祖御制〈真武庙碑〉一篇,碑文赞颂真武神辅助太祖平定天下,赞助永乐帝肃清内难,「其有功德于我国家者大矣」。故敕令修建武当宫观,永永祀神。又于北京建真武庙,为神攸栖之所。由此可见明成祖耗费民力修建武当,旨在利用真武神化其统治。
地理啖蔗录
《地理啖蔗录》是由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风水学大师袁守定编撰。书中广录博辑,旁征博引,用各种例证,从阴阳五行与龙脉的关系、龙脉各穴的形状及其扦葬后的吉凶等方面论述了堪舆风水原理,是堪舆“形派”中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集大成之作。“啖蔗”就是“吃甘蔗”,作者认为,研习地理堪舆之术,就如同吃甘蔗一样,虽然开始吃的时候可能有些艰难,但是越嚼越甜,越学越有味。《地理啖蔗录》图文并茂,简明实用,是学习风水堪舆的入门必读教材。
尚书集传或问[四库本]
经学著作。南宋陈大猷撰。2卷。此书继《尚书集传》之后而作,仿朱熹《四书或问》之例,辨疑问难,阐明《尚书集传》取舍诸说的缘故。大旨主陆九渊、杨简心学,所引朱熹、蔡沈之说,往往持有异论。嘉熙二年(1238)与《尚书集传》同表进于朝。有宋、元刊本。《四库全书》著录。
阿毗达摩摄义论
阿耨楼陀造,一卷,法舫译,南传巴利佛教中作品。大藏经补编,第07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