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谢判官幽谷种花
欧阳修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客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宋参知政事。
学书为乐
欧阳修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颇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
归田录 一则
欧阳修
王文正公曾为人方正持重,尝谓人臣不当收恩避怨,语尹师鲁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闻者叹服,以为名言。
题临皋亭
苏 轼
东坡居士,睡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齐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嘉祐二年,试礼部第一,复对制入三等,历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绍圣初,安置惠州,徙昌化,元符初北还。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再赠太师,谥文忠。
江郊 有序
苏 轼
惠州归善县治之北数百步抵江,少西有盘石小潭,可以垂钓,作江郊诗云:
江郊葱茏,云水茜绚。埼岸斗入,洄潭输转。
先生悦之,布席闲燕。初日下照,潜鳞俯见。
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游哉,玩物之变。
禅本草
僧慧日
禅味甘性凉,安心脏,祛邪气,辟壅滞,通血脉,清神益志。驻颜色,除热恼,去秽浊,善解诸毒,能调众症。药生人间,但有小大皮肉骨髓精粗之异。获其精者为良,故凡圣尊卑悉能疗之,不假修炼炮制,一服脱其烦恼。其功若神,令人长寿。
慧日,宋代庐山僧。
论仁字
真德秀
凡天下至微之物皆有个心。发生皆从此出。缘是禀受之初,皆得天地发生之心以为心。故其心无不能发生者。一物有一心,自心中发出生意,又成无限物。且如莲实之中,有所谓公荷者,便俨然如一根之荷,他物亦莫不如是。故上蔡谢氏论仁,以桃仁、杏仁比之,谓其中有生意,才种便生故也。惟人受中以来,全其天地之理,今为学之要,须要常存此心。平居省察,觉得胸中盎然有慈祥和厚之意,此即所谓本心,即所谓仁也。便当存之、养之,使之不失,则万善皆从此而生。
真德秀,闽人,宋理宗朝宰相,从祀孔庙。
书《感应篇》后
真德秀
世谓感应之言独出于老佛氏,非也。书有作善降祥之训;易有积善余庆之言,皆此理也。顾尝思之,所谓善者果何事耶?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又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夫鸡鸣而起,未与物接,善乌乎施?存心养性,此人事也,于天何与?知乎此而后知为善之本矣。盖天命之性,赋之于人,本皆至善。自夫汩之以私,乱之以欲,然后反善而之恶尔。心者,所以主乎性者也。吾能兢畏斋栗,如临君父,如对神明,则本心常存,而性不失矣。循性而行,何性非善,是为不负天之所予者,即所以事天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为此而已。苟存乎此,则天下之善皆自此出。虽功被万物,泽及百世,亦举而措之尔。予故曰:“此为善之本也。”
长沙劝耕
真德秀
田家拚取一春忙,男力菑畲女课桑。
陇上黄云机上雪,暂时辛苦乐时长。
陈尚书宗召均赡宗族真迹
魏了翁
范文正公尝谓其子弟曰:“吴中宗族,固有亲疏,吾祖先视之,则均是子孙,吾安得不恤其饥寒哉!”又曰:“祖先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余族,何颜以入家庙?”每味此语,使人孝敬忠爱之心油油翼翼,不能自已。
魏了翁,号鹤山,宋理宗朝宰相。
四留铭
王伯大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自号为留耕道人。
王伯大,字幼学,福州人,宋嘉定七年进士。淳祐中仕至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
山间明月楼记
吴 澄
龚舜咨居于新淦之远郊,志气卓越。有楼扁曰:山间明月。”夫万古常峙者,山也。万古常明者,月也。眉山苏子谓用不竭之无尽藏是矣!又谓:“月之盈虚如彼,则不无疑焉?”月之体,其溯日也常明,而人之目有所不见知。在天有常盈之月,则曰盈曰亏,皆就所见而言尔。曾何损于月哉!若夫春之花月,夏之竹月,秋之桂月,冬之梅月,影淡香清,兴致无极。足以快赏心,供乐事,苏子所谓用不竭者也。龚之主与客试共登楼,对酒浩歌,而以予之所言问诸月。
吴澄,字幼清,崇仁人,宋翰林学士。
垚冈堂记
吴 澄
陈德可宅于临川,其地曰:垚冈。平畴中特起高阜,溪水界之,德可以地名名其堂。予谓垚冈者,积土之高以成也。享有垚冈而常守其富,永保其寿者,如之何?亦曰:不自高而已矣。拟诸易象,三土之垚象坤,山脊之冈象艮,坤上艮下,其卦为谦;谦也者,歉然自卑而不自足也。夫苟歉然自卑而不自足,则惕然戒慎之心生,一毫有违于礼法者不敢肆也,一谦而众理无不该,百事无不善,人所好也,天所福也。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者,其在垚冈乎!
雪香亭记
吴 澄
洛阳名园名花之盛,自唐以来常为天下最,杨献卿河南旧族,居后有园,植梅其间,筑台构亭,榜曰:雪香。雪,梅之色也。香,梅之气也。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前之咏梅者云尔;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后之咏梅者云尔。诗人尝以白雪香咏梨花。梨花能如雪之白,不能与雪同时而白也。深冬凝冱,众木多槁,而梅也傲极阴于方隆,回微阳于最先,魁百卉而得春,冠三友而独葩。色之白,气之清,士之素节特异、芳誉远闻者似之。夫洛阳之人竞爱牡丹,而杨氏之亭独因梅而名,于以见其为清白之家云。
仁寿堂说
吴 澄
仁者寿,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寿最久。圣人之仁如天地,亦惟圣人之寿最久。夫人之全德固未易全,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而非仁者;得其一,亦可谓仁,亦可得寿矣!予尝执此,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洪者寿,貌之长厚者寿,言之肫恳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洪也、长厚也、肫恳也,皆仁之一端也。合杨杜翁,年八十有二,一乡称善人,名所居之堂为仁寿,予虽不识翁之面。其必温和者与!慈良者与!宽洪而长厚且肫恳者与!五者有其一,已宜寿,况有其二三四五者乎!今年秋,识翁之子于京师,获见时贤所赠仁寿堂记。于是推仁者寿之理而为之说。
易原以清名字说
吴 澄
天下之清莫如水,先儒以水之清喻性之善,人无有不善之性,则世无有不清之水也。然黄河之水浑浑而流,以至于海,竟莫能清者,何也?请循其初,原者,水之初也。原之初出,曷尝不清哉!出于岩石之地者,莹然湛然,得以全其本然之清;出于泥尘之地者,自其初出而混于其滓。则原虽清而流不能不浊,非水之浊,地则然也。人之性亦犹是,性原于天而赋于人,局于气质之中。人之气质不同,犹地之岩石泥尘有不同也。气质之明粹者,其性自如岩石之水也;气质之昏驳者,性从而变泥尘之水也。泥尘由其地,而原之所自则清,故流虽浊而有清之之道。河之水浊,贮之以器,投之以胶,则泥沈于底,而其水可食。甚浊亦可使之清,况其浊不如河之甚者乎!原之清,天也;流之浊,人也。人者克,则天者复,亦在乎用力以清之尔。庐陵学者易原字以清,为其名与字之说,书以遗之。
明德铭
吴 澄
此心此德,如镜如水。物来毕照,明彻底里。云何或蔽,尘集风起。云何复明,尘去风止。静无挠心,动则察理。明斯昭昭,大用全体。
悔过铭
吴 澄
古之君子,有过则改。不远而复,乃可无悔。既悔而复,亦犹未害。悔而复悔,岌乎危殆。频复之厉,大易有戒。思昔颜子,有过不贰。有一不善,未尝复行。知得一善,拳拳服膺。才知差失,便不更然。歉于己者,不再作焉。悔心之生,良心之萌。当悔之余,惟新是图。知悔之时,不图改之,是乃自弃,小人之归。
印千江月来轩
吴 澄
千江有水无人吸,江里月来何处入。
若浮水外入江来,水浸月轮应解湿。
在天一月在江千,千月还同一月圆。
水中月影元非月,何所从来月在天。
题王氏留春亭 二首
吴 澄
生香不断气和柔,不在千红百紫稠。
只任园林光景好,一春万古镇长留。
先番物旧后番新,来往无停似转轮。
年去年来年更好,此中日日一般春。
题山水图
吴 澄
远树疏林映晚霞,江阴雁影度平沙。
谁人写我邹居景,付与岩前处士家。
题画山水扇
吴 澄
一搦山川掌握中,人间何处不清风。
水边林下千年意,万里扁舟五亩宫。
天谷庵
白玉蟾
半天突出一奇峰,小小茅檐映翠浓。
夹道高松招朗月,满林新竹唤清风。
迎人野鸟间关语,对客岩花烂熳红。
策杖且随流水去,柴门时倩白云封。
白玉蟾,福清人,号武夷散人。
澹庵
白玉蟾
平生只要乐清虚,占却人间静处居。
古壁空悬三尺剑,幽窗闲置一床书。
远山喜色日初染,高树凉声风自梳。
细嚼清闲滋味别,云霞收拾作粮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