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覆瓿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撰。朱同,字大同,自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举,为东宫官,寻进礼部侍郎。而同时范准作《云汉归图》跋,则云其由吏部员外郎升礼部侍郎。范准字平仲。尝受业于升,与朱同交至契,所记宜得其实。《明史》只载朱同坐事死,而不著其详。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乃称朱同以词翰受知,宫人多乞书便面。一日,御沟有浮尸,帝疑之,遂赐死。其说颇荒唐,未可信。集中凡诗三卷,多元末之作,爽朗有格;文四卷,议论纯粹,不愧儒者之言。惟编录者不解体裁,知有拗体律诗,而不知何者为拗体。遂以七言古体之八句者,列为律诗,甚为疏陋。是集收入《四库全书》,还有《粤十三家集》(丛书本),题为《秋晓先生覆瓿集》。
生生堂治验
日本中神琴溪撰写、门人小野匡辅编,医话,成书于日本享和三年(1803)。上卷载有两目生翳、妊娠、水肿、癫狂、腹痛、身发奇痒等七十六则病案;下卷录背痛肢挛、脚气、反胃、杵伤、耳聋等七十七则案例,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一百余种病证。本书除详细述辨证、治方用药外,还善用针灸和其他外治之法,对临床证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奇方类编
方书。清吴世昌撰。二卷。世昌字半千,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此书为搜集常见之单、验方编辑而成。上卷分头面、须发、耳目、口鼻、牙齿、咽喉、心肾、噎膈、痰嗽、脾胃、血症、臌胀水肿、痢泻、疟疾、风瘫、疝气诸门;下卷分伤暑、伤寒、痔漏、损伤、疮毒、急治、保养、补益、小儿、杂治诸门。凡二十六门,附录经验秘方。共载方七百三十余首。有内、外、妇、儿各科方剂。以病证为纲,下列诸方,方简且药物易得,便于应用。可为临床参考。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刊本。
古周易
易学著作。宋吕祖谦撰。是一部考订《周易》正宗版本的著作,一卷。此书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大,朱熹所撰《周易本义》就以它为底本。《周易》最初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构成),分上下二篇,原是周代占筮所用之书。后来有了解说六十四卦的著作十篇,称作《易传》(又称《十翼》),而将六十四卦上、下篇称作《易经》。宋人所说的“古《周易》”,就是指汉代流行的包括“经”、“传”在内的十二篇本。
金刚经中道了义疏
北平法界学院慈舟述,此经三十二分,大概多显人空、法空、而不住有。唯第二十七分,显空空,而不住空。三空空已,翻成空有不碍之中道,而亦不住。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亦不离彼此中流,常度众生。我佛即体之般若妙用,亦复如是。
大方便佛报恩经
亦称《佛报恩经》、《报恩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七卷。本经通过释迦牟尼驳斥一外道指责释迦不报父母之恩,阐述了佛教对“恩”及“报恩”的观点。经中认为,在过去无量劫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曾为如来的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的父母。正是为了普度众生,即报一切父母之恩,如来才出家修行。本经行文华丽,收入了不少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既是卓越的佛教宣传品,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所述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关,故在中国民间有较大影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