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集
作者:宋禧
元代诗文别集。14卷。宋禧撰。据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宋禧有《庸庵文集》30卷,《庸庵诗集》10卷。以上两书传本很少见,到清初仅有《庸庵诗集》10卷尚有抄本传世。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禧诗文若干篇,分属于《庸庵集》及《庸庵后稿》。《四库全书》编者重编为《庸庵集》14卷,其中10卷诗主要依据浙江采进本《庸庵诗集》10卷;4卷文则全取自《永乐大典》。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排律,卷4—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七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为七言绝句,词(1首),卷11—13为序,卷14为记、碣记、哀词。宋禧学问源出于杨维桢,但他的诗却不受“铁体”拘束,清和婉转,以自然恬淡为宗,显然受到白居易、陆游的影响。他的文章详赡明达而不诡于理,《四库全书》编者称他是:“可谓善学柳下惠,莫如鲁男子。”现存宋禧的文章全是写于元代的作品,入明以后之作未能流传下来。
宋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作者是山冈庄八,该书主要讲述在日本战国中后期,德川家康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的故事。《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明诗别裁集
诗集。清沈德潜、周准编。十二卷。德潜有《沈归愚全集》已著录。准字钦莱,号迂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有《迂斋文抄》。“别裁”,语出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别裁”是辨别、裁去之意。“伪体”指背离风雅传统的,毫无生命力的诗歌;“别裁伪体亲风雅”,有去伪存真之意。后人就以“别裁”作为选本的代称。意即已将“伪体”剔除,所选均系佳作。此本以陈子龙《皇明诗选》,钱谦益《列朝诗选》、朱彝尊《明诗综》等其他明诗选本为借鉴,本着尊唐、复古的原则,别而裁之,于清乾隆四年(1739)成书。约十九万六千字。卷首有目录及沈德潜、周准、蒋重光三人序。正文十二卷,收自明初名臣刘基、高启至明末抗清诗人陈子龙、夏完淳计三百四十名作者各体诗一千○二十余首。其中何景明诗最多,共四十九首;次则李梦阳、王世贞、李攀龙等,皆前后七子大家,而无竟陵派诗作。第十二卷收方外十一人诗二十一首,名媛九人诗十一首,外国十三人诗十四首。集中亦有圈点评注,大字为诗,小字双行为注,或名人片语,或编者评释,穿插其间。于每位作者名下,亦小字双行记其字、里、经历,间有论诗之语。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注重格调,力求“怨而不怒”,“和平渊雅”。其选诗标准为“始端宗旨,继以规格,终流神韵”。所选之诗,不少为应制诗,亦有仇视农民起义、污辱少数民族之作,为糟粕。然此集取材广泛,能以有限篇幅,反映明代诗歌之大概。尤其能“不因人存诗”,不收“雷同沿袭,浮艳淫靡”之作。故而得以广泛流传。其中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陈子龙《杂感》、《小车行》、张纲孙《苦旱行》等,能频陈民瘼,从某些侧面反映明代社会现实,对研究明代诗歌,颇具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年(1739)刻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缩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七年排印本。
梁山五虎大劫牢
元明间杂剧剧本。简名《大劫牢》。不著撰者姓名。末本。剧演梁山泊头领宋江探知滦州韩伯龙是条好汉,便遣李应下山招其入伙。李应到滦州后身染重病,因乏店钱,被店小二逐出,倒地待毙。值韩伯龙楼上赏雪,见后救至家中。伯龙见李应聪明英武,便与其结为兄弟。宋江半年不见李应回转,恐有闪失,又遣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等4人下山接应。4人暗见李应,共商计策。伯龙清明节踏青赏春,鲁智深等来寻衅,诱至僻静处,将其擒拿。李应在家放火烧房,绝其后路。伯龙上山,仍恋家中妻儿,请求放归。官军以伯龙勾结梁山强人,将其全家下狱。宋江得信后再遣李应、鲁智深等5人下山劫牢,救出其全家,复上梁山。此剧基本内容不见于长篇小说《水浒传》,但与《水浒传》中争取卢俊义上山情节相类,疑卢俊义事即据此敷演而成。本剧共5折,异于杂剧常格。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平蜀记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遣汤和等伐蜀以及明升出降事。
佛教各宗大意
《佛教各宗大意》是黄忏华于1934年4月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佛学类书籍,该书前面为《释迦牟尼佛略传》、《印度佛教史纲》、《中国佛教史纲》,之后依次介绍了俱舍总、唯识宗、律宗、成实宗、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等中国佛教宗派的简史、主要人物、主要典籍以及主要学说。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佛典注疏。唐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开四门:(1)“初述教之大意”;(2)“次简经文之宗致”;(3)“举人分别”;(4)“就文解释”(缺文)。第三门又分为二:“初约三聚众生分别”、“后就四疑众生分别”。此书不见于国内诸藏,今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