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类稿

作者:张养浩
归田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集到明刻本《归田类稿》27卷(包括《三事忠告》在内)。《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明刻本“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便以明刻本为底本,别采《永乐大典》中所载的张养浩诗文,“删其重复,补其遗阙”,重新编成《归田类稿》2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24卷,与辑本卷数不符)。另外,据孛术鲁翀为《归田类稿》所写的序,可知“其子引偕其妇翁吴肃彦清”曾“执公所辑《归田类稿》三十八卷征序”,而吴师道及张养浩自己为其文集作序时,又说本集为40卷(吴序称为《云庄集》)。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中著录为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22卷是比较好的本子,卷首有元统三年(1335)孛术鲁种序,吴师道序,张养浩自序。卷1为经筵余旨、奏疏,卷2为上书、表、与人书,卷3为序,卷4—6为记,卷7为传、哀词、祭文,卷8为杂著,卷9为碑,卷10为神道碑,卷11—12为碑铭,卷13为表志,卷14为赋、拟雅诗,卷15—16为五言古诗,卷17为七言古诗,卷18为五言律诗,卷19—21为七言律诗,卷

张养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与现象学

哲学与现象学

舍勒思想的确立是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此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禅生活

禅生活

《禅生活》原名为“Living by Zen”,于1950年分别在英国和日本出版。在书中,铃木大拙从崭新的角度来阐述禅的精髓,从而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禅与生活的因缘关系,明了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的真实面目。 铃木大拙从西方的 “神”及“神圣的思想”引申出禅生活的论断,然后论述了何为证悟,再以盘珪禅师为例,就如何获得证悟体验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借用大量公案实例分析论证了公案对人的证悟的重要性。铃木大拙着重指出:禅的本质为般若,即大智。禅就是学人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打成一片而透脱的实践,这一实践手段就是坐禅。

尚书广听录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十五条,大旨在于辨证虞、夏、商、周之史事。作者笃信伪古文《尚书》及伪孔传,说解未免多穿凿牵合之处。然于名物典故,则援据考证,其说颇有可采者。此书初作于禹州,继撰于嵩山,屡易其稿。迨《古文尚书冤词》成书,始删订为五卷,并取《汉书·艺文志》“书以广听”以为书名。现存版本有《西河合集》本,另有严修能手写本五册。

别本尚书大传

别本尚书大传

三卷。《补遗》一卷。清孙之騄编。其生卒年不详。之騄字子骏,号晴川,又号南漳子。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清代着名学者。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经学。着述颇丰,除编有《别本尚书大传》外,尚着有《松源经说》、《考正竹书》、《二申野录》、《南漳子》、《晴川蟹录》(又《后录》)、《枝语》、《樊绍述集注》、《玉川子诗集注》、《松源集》、《夏小正集解》等,并传于世。之騄以伏生《尚书大传》久无刻本,外间传写残帙,讹缺颠倒,殊失本真,遂编辑《别本尚书大传》及《补遗》。该书由之騄从群书中搜采补缀而成,仍按其原数勒为三卷。其不注出典者,皆为残缺之原文;其注某书引者,乃为之騄所增入。故《尚书大传》之残章断句,颇赖此书而存,为大传辑刊最早之本。有《晴川八识》(又名《孙晴川八种》)本。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一卷,宋允堪撰录并序,外题六念五观法。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

15卷,清行泽说,宏怤等编(依驹本印)。卷之一,菩提上堂。卷之二,老祖上堂。卷之三,神鼎上堂。卷之四,普说二。卷之五,小参。卷之六,小参。卷之七,机缘。卷之八,机缘法语附。卷之九,拈颂。卷之十,书问。卷之十一,偈净土咏附。卷之十二,诗。卷之十三,杂着。卷之十四,散话。卷之十五,散话附传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