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集

作者:梁寅
石门集

诗文集。元人梁寅(1303—1389)撰。七卷。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元末辟为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乞归,隐居教授。明洪武初征修礼书。书成将授官,称老病辞还,结庐石门山。四方之士多从之学。称“梁五经”或石门先生。寅对易、书、诗、春秋、周礼、礼记等皆有训释。另对历书、格物等亦有研究。著述不下数千卷,皆失传。唯是集尚存。史载马氏玲珑山馆抄本为最早本,清人编《四库全书》时以该本与新喻县刻本互校成为今本。以诗为主,存二百首。文二卷,仅记、序十七篇。诗多拟古乐府。抒情婉曲,寄托深远。虽文采入流但气魄不足,内容亦显空洞。有《四库全书》本。

梁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印旨

印旨

印学论著。明程远著。一卷。程远,字彦明,梁溪(今江苏无锡)人。工篆书、篆刻。董其昌称:“予友程彦明为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文寿承、何长卿。”明万历间盛行搜集、收藏秦汉印章并摹刻汇为印谱之风气,程远亦选择各家藏印并当时名家精品,于万历二十年(1602)摹辑成《古今印则》四卷,苏宣、梁为之校订,屠隆、归昌世、王穉登、董其昌、陈继儒、姚士麟等为之序、跋,名重一时,允为佼佼之作。《印旨》附刊于《古今印则》之后,顾湘复辑入于《篆学琐著》。全文约三百字,多属心得之言,虽略取旧说参以己意,亦无造作之气。

菌阁琐谈

菌阁琐谈

词论著作。近代沈曾植著。一卷。广泛采录历代词论,尤以明清为主,时加评议,对常州派词论特多会心,并认为刘熙载《词概》“得宋人词心”,所论不乏精意。沈氏认为陈师道说苏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话是不对的。他认为雷大使及教坊绝技,即是本色。看来,沈氏是强调苏词即是本色词。沈氏《琐谈》,亦论欧阳修之用通俗语,以为开黄庭坚之先河。同时,他又认为这大概是刘的伪作,应从欧集中删汰。一卷。共二十一则,附录有《海日楼丛钞》十六则及龙榆生辑手批词话三种。唐圭璋据旧钞本收入《词话丛编》。其中《海日楼丛钞》十六则为沈氏辑前人词论,其馀为沈氏自撰。

桓檀古记

桓檀古记

《桓檀古记》是一部关于朝鲜半岛传说时代的伪历史书。据传,此书于1911年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寿编撰,李沂校阅,现存最早的版本为1979年版。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据称很多内容与《揆园史话》非常相似。《桓檀古记》由据称撰于不同时期的《三圣记(上)》、《三圣记(下)》、《檀君世纪》、《北扶余记》、《太白遗史》五卷(四种)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三圣记》记载了桓国和倍达国的历史。 《檀君世纪》记载了47代檀君(此书中,檀君不是具体的人名,而是像“王”一样,表示君主的称号)治理古朝鲜国的历史。 《北夫余纪》北扶余6代国王治理国家的历史。 《太白逸史》讲述桓国、倍达国、三韩、高句丽、渤海国、高丽的历史。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综合佛法精要,开显成佛坦途,乃印顺法师博览法藏之心得。全书分为偈颂和释文两部分,先以偈颂总摄成佛之道浅深之义理,再循序用现代汉语一一加以解说。颂文要而简,利于读诵与记忆;释文浅而详,利于明解与会通。

蕅益三颂

蕅益三颂

蕅益三颂一卷,明智旭撰并序,三颂为华严、楞严、法华,有偶拈问答及重刻自跋。

大明度经

大明度经

全称《大明度无极经》,亦称《大明无极经》,简称《大明经》、《明度经》。佛教经典。三国吴支谦译。是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的异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