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荣文集
作者:沈祖荣章节列表
升序↑- 序一(1)
- 序二(1)
- CAN THE AMERICAN LIBRARY SYSTEM BE ADAPTED TO CHINA?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 《仿杜威书目十类法》新序
- 中国各省图书馆调查表
- 民国十年之图书馆
- 民国十一年之图书馆教育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 中学图书馆几个问题
- 中华基督教教育联合会图书馆组开会记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 图书馆编目之管测
- 图书馆用不着杂志么
- 我对于文华图书科季刊的几种希望
- 在文华公书林过去十九年之经验
- 中文编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标题
- 国际图书馆大会述略——在汉口圣保罗大教堂讲演
- 参加国际图书馆第一次大会及欧洲图书馆概况调查报告
- 西欧图书馆之沿革
- 西文编目参考书
- 调查江西省立图书馆报告书
- MISS MARY ELIZABETH WOOD:The Queen of the Modern Library Movement in China
- 韦棣华女士略传
- 国难与图书馆
- 章译《民众图书馆的行政》序
- 图书馆所希望于出版界的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改进
- 《普通图书编目法》序
- 谈谈图书馆员的生活
- My Impressions of Chinese Libraries
- 《世界民众图书馆专号》卷头语(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 《图书馆的财政问题》序
- LOOKING TO THE FUTURE
- 谈图书馆专业教育
- 《世界各国国立图书馆概况专号》序言
-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三次年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报告
- 公立图书馆在行政上及事业上应有之联络
- 《标题总录》自序
- 今后二年之推进图书馆教育
- 图书馆教育的战时需要与实际
- 《图书学大辞典》序
-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近况
- 我国图书馆之新趋势
- 战后图书馆发展之途径
沈祖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宝训
农书。清郝懿行撰。八卷。书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分杂说,禾稼、蚕桑,蔬菜、果实,木材、药草,孳畜共八门。以农语为纲,引征古书论述加以说明为本书特色。 作者以所录农语, 堪为珍宝,应传之子孙,故以《宝训》名书。书引前人文献甚广,但无作者见解和评议。有光绪八年(1882)刻本,收入《郝氏遗书》。
穷鬼传
戴名世著。见《南山集》,收于《清代散文选注》。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时作者以教书餬口,生活困顿,遂写此文以抒不平之气。唐代韩愈曾作杂文《送穷文》以抒愤。此文进一步发挥为穷鬼作传。开头写曾依附于韩愈的穷鬼,九百年后来附于被褐先生(即作者),于是使他“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游”,动辄得咎,“蒙尘垢”,“忧众口”,一生潦倒。然而穷鬼向他指出,“穷”于先生亦有功:“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说明“穷”能锻炼自己愤世嫉俗的倔傲的性格。最后,写穷鬼的功效已成,隐身而去。全篇借为穷鬼立传,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磊落孤愤之慨,表现了对现实的抗争态度。文中采用寓言手法,寓庄于谐,笔墨淋漓酣畅,曲尽激愤之情。
岭南卫生方
本书为宋元时期研究岭南地区流行性疾病——瘴疟的专著。前二卷辑入李待制瘴疟论、张致远瘴疟沦、王棐指迷方瘴疟论、汪南容治冷热瘴疟脉证方论(疑与前王棐为一人)、章杰岭表十说、继洪卫生补遗回头瘴说等。卷三为明以后人增附,收入娄安道八证标类及《东垣药性赋》,后附日人山田筒之《募原偶记》。此书早于吴又可《温疫论》三百余年,提出瘴疟与伤寒不同,主张治疗因地制宜。可与《温疫论》互为表里,但一主苦寒,一主辛温,盖以岁运方土异其治耳。现据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东瀛天保十二年学古馆雕板影印。
陶庐杂录
也称《陶庐杂咏》,六卷。清法式善撰。此书为读书笔记,不分门类。记述明、清两代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情况、图书目录和文献资料等。前四卷主要记述明清政治、经济情况,并考证掌故和文献。对清代前期人口、财赋、户部库藏银两、铸钱数字,元明清学官姓氏,历代户口、纸币、铸钱等均有记载。特别对明修《永乐大典》、清内府藏书、明清以来丛书的刊刻以及宋元明清诗文选集的目录等记载尤详。如康、雍、乾三朝人丁户口存银之数,钦定书籍存储之情状,《稼轩集钞》的刊行,《绥寇纪略》的版本,以及记载毕沅校正古籍多出孙洪之手,诸如此类,都可以广见闻、备考证。后二卷主要为摘抄经世之文,借以隐砭时政。版本主要有嘉庆二十二年(1817)大兴陈氏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涂雨公点校本。
孝经郑注
郑玄《孝经注》于魏晋之际主要在民间流传,东晋元帝时始立于学官。唐玄宗为《孝经》作注,多引郑注。宋代邢昺作《孝经正义》,用唐玄宗注,郑注逐渐少见。南宋乾道年间,熊克、袁枢得郑注,刻于京口,即京口本。南宋以后,此书散佚。 对《孝经注》从事辑佚工作的,主要是清代学者。主要有:王谟辑《孝经注》1卷,见《汉魏遗书钞·经翼》;袁钧辑《孝经注》1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孝经注》1卷,见《通德遗书所见录》;陈鱣辑《孝经郑氏注》1卷,见《涉闻梓旧》、《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严可均辑《孝经郑注》1卷,见《咫尺斋丛书》第三集;臧庸辑《孝经郑氏解》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一集;黄奭辑《孝经解》1卷,见《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此外,日本学者冈田挺之也辑有《孝经郑注》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集、《榕园丛书》甲集。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具名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唐智严译。称赞大乘功德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