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部集
作者:吴师道
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王士禛抄自昆山徐秉义家,因而传于世。本名《兰阴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遂以官名为集名。卷一为赋,卷二、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五言长章,卷七、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九为七言绝句,卷一○至卷二○为文。附录有吴师道墓表、墓志铭和碑。又有明写本《吴正传先生文集》二十卷,前有黄溍序,附录墓表、墓志铭和《元史》本传,显然不是昆山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昆山本。
吴师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金眼女郎
《金眼女郎》最初的篇名是《红眼妇人》,分两次发表:第一章《巴黎容颜》于一八三四年四月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十一卷(《巴黎生活场景》第三卷)中发表,第二、三章于一八三五年五月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十二卷(《巴黎生活场景》第四卷)中发表,后附说明,篇末署明“一八三五年四月六日于默东”。一八四三年,以《十三人故事》为总标题的三个中篇收入《人间喜剧》第九卷,《红眼妇人》篇名改为《金眼女郎》。
望溪集
八卷。清方苞撰。方苞论文推崇韩柳,力求雅洁,所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周官集注》等篇,颇著名。其古文杂著,生平不自收拾,稿多散失。此集为告归后门人弟子始为搜集成编,大抵随得随刊。故前后颇不以年月为诠次。方苞于经学研究较深,集中说经之文最多。大抵指事类情,有所阐发。其古文则以法度为主。他认为:“周、秦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步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此以所作上规史、汉,下仿韩、欧。虽大体雅洁,而变化太少,终不能超越古人界限,自辟门户。然其所论古人矩度与为文之道,颇有见地。虽蹊径未除,而源流极正。有 《四库全书》本。
北海集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其内外诸制,大多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汪藻风格相近。著有《北海集》六十卷,世久失传。《北海集》四十六卷,《附录》三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次而成。有《四库全书》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诸本。
阴符经考异
一卷。南宋朱熹撰。《阴符经考异》,又称《黄帝阴符经注解》。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李筌《阴符经集注》和张果《阴符经注》)流传于宋,引起宋儒研究《阴符经》者聚讼纷争,争论焦点就是《阴符经》的真伪。一种意见认为《阴符经》不是商末就是周末之书;一种意见认为是战国时书;再一种意见认为以文字气象言之必非古书,但如果不是深于道学之人不能作此书,而唐李筌不是深通道学的,所以认为此书是李筌之前的人所作;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此书即唐李筌所作,托名于黄帝又伪称得于嵩山石室之中。朱熹在《阴符经考异序》中,认真分析了各种意见,认为唐张果虽然称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但毕竟出于李筌之后,而《阴符传》也不是原书,更引各家考证之说予以否定,认为《阴符经》恐是唐李筌所为,是因为李筌着力去做,《阴符经》便流行于世。朱熹《序》后为《阴符经注解》,采用四百余字本,按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即道、法、术)之意,分为上、中、下三篇,不标篇名。注文外有黄瑞节附录,多引朱子与须溪刘氏之说以释经。注文中又多处附加按语,校对各家经文的异同。后世研究《阴符经》的学者,将朱熹对《阴符经》的考异作为一家之说,但经中之注与按语,实有助于后世对《阴符经》经文的校雠与成书年代的籍考。现存明《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等。
案中案
侦探小说,程小青著,讲述了著名侦探霍桑侦破一起离奇案件的故事。故事中,霍桑接到了一桩看似普通的凶杀案,但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案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随着调查的深入,霍桑逐渐发现这起凶杀案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和犯罪动机。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推理和调查,最终揭开了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
明季遗闻
清初邹漪撰。四卷。漪,字流猗,江苏梁溪(今无锡)人。是书记述南明史事。卷一述李自成起义本末,卷二、卷三述弘光政权始末,卷四述隆武、永历政权始末。条理详明,首尾完善。尤其对福王时马士英、阮大铖政治腐败情况抨击甚力,言之痛切。作者非东林党人,故于书中颇有微词。是书有刻本及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