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作者:鲁迅
短篇小说集。鲁迅著。北京新潮社1923年8月出版。收1918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十四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生动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广阔的中国社会的图画,成功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闰土、阿Q等艺术典型,着重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和封建势力的凶残、狡猾,控诉了封建礼教、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摧残和毒害人民的罪行,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总结了它的经验教训。书名“呐喊”,表现了作者为革命“呐喊”,以鼓舞“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呐喊》以“表现的深沉和格式的特别”而著称于世,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中国新文学铺下了基石。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一位绅士
我从来没碰到过一位比较杰出的男人,一个言谈话语比较讨人喜欢的男人,一个即能唤起人们更多好感又能引起人们更多的不由自主的敬重的男人。
云谷杂记
四卷。南宋张淏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 (今河南开封) 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文渊阁书目》载有 一册。其本久佚,原书卷帙无从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撮出一百一十条,依类排次,析为四卷。又抄出徐邦宪《书帖》一首及张淏《识语》一则,冠于卷首,抄出杨楫、章颖、叶适后序三篇及张淏自跋一篇,载于书末。大体上恢复原书之旧。宋人杂史、小说繁多,大都摭拾琐屑、侈谈神怪。此书不同,专为考据之学。内容繁杂,经史子集之书,无不涉猎,折中精审,厘订详明,于诸家著述,皆能析其疑而纠其谬。如论蕙之非零陵香,而驳邵博《闻见后录》之舛;论王羲之换鹅实有黄庭、道德二经,而斥蔡條《西清诗话》之非;引董德元之语,证苏轼诗虎头城为虔州;引曾慥百家词,证虎儿为米友仁字,以纠正施宿、任渊二家所注之误,等等。其厘正事非,确有依据,足资参证。今传版本,《四库全书》 以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海山仙馆丛书》、《清芬堂丛书》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节本不分卷。1958年张宗祥重为校录,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新编辑出版,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瞽言
瞽[gǔ]言,明清之际陈确的有关道德问题的论文集。共4卷,30余篇。自称其学说不苟同于习俗,“世皆切切然莫不以吾言之瞽”(《瞽言序》),故命之曰《瞽言》。反对宋儒把天理人欲绝对对立,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造成“身心之害百出”(《近言集》)。指出富贵福泽和忠孝节义一样,是庸圣皆同的人欲。要求人们“只时从人欲中体验天理,则人欲即天理矣,不必将天理人欲判然分作两件也。”(同上)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和道德追求同样具有合理性。揭露周敦颐“无欲”之说为“禅障。”提出气、情、才即性,人性不能离开人的自然生命,批判“另悬静虚一境莫可名言者于形质未具之前,谓是性之本体”的理论是“援儒入释”的学说。(《圣学》)重视“习”在人性修养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所以有善有不善之相远者,习也,非性也,故习不可不慎也”。(《子曰性相近也二章》)并进而提出“素位”的道德修养方法,宣称“素位是戒惧君子实下手用功处。”(《与刘伯绳书》)只要人们各安其分,诚身改过,“正己反求”,则能“自得而无怨尤”(《生计》),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瞽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陈确的伦理思想。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全一卷。东晋昙无兰译。又称国王不犁先尼十梦经、国王不黎先泥十梦经、十梦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系增一阿含大爱道般涅槃分品第九经之异译单行经。另有二异译本,即《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及《舍卫国王十梦经》。不梨先泥,为梵名Prasenajit 之音译,巴利名Pasenadi ,音译波斯匿。内容叙述波斯匿王所做十个奇怪之梦,外道以为不吉,劝王杀爱妻、近臣等以祀天;后蒙佛陀以正智解梦,遂得安心。
和菩萨戒文
又题《和戒文》、《祸戒文》。杂言佛家赞文。据各本题记,大多为晚唐年间抄写。作者不详。共十首,北服30列有小标题,分别为杀生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沽酒戒、自说戒、毁他戒、多悭戒、多嗔戒、谤三宝戒,每首均以“诸菩萨”三字发端,在三、三、七基本句式后续七言四句或六句、八句;辞末均有“佛子”二字和声。内容系演述《梵网经》之菩萨十重戒,为佛家劝善之作。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此与经部内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相同,而最初归命文殊,及金刚手,似即观彼经以成行法,故仍从汇目,入仪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