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集
作者:王质
诗文别集。南宋王质撰。十六卷。质有《雪山词》已著录。是集阮《序》称:听其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注》,名山支川,贯串周匝,无有间断。其集原四十卷,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掇拾排次,厘为十六卷,凡岁月可稽者,附考于题下。卷一至十一为文,有奏议、表、论、序、题跋、记、书、启、铭、传诸体凡一百一十篇;卷十二至十五为诗,有赋、雅四首,古体诗五言十一首;七言三十五首;律诗五言七十三首,七言七十二首;五言排律一首,五言绝句四首;卷十六为词,凡七十五首。另删除青词一体,文七篇,未收。质学博而才瞻,故奏札诸篇,详明剀切,语词精妙,论理高瞻。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书》、《湖北先正遗书》本。另今人栾贵明据现存《永乐大典》辑得清四库馆臣漏弃者一十二条,见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猜你喜欢的书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似为明人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奉敕建玉箓大斋,转诵《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玉章经》,祈求九方天帝升荐亡灵。其仪式亦分早午晚三朝进行,每朝诵经三过。三朝仪文节次大同小异,皆有白文、开经、题经、诵经、宣焚关疏等节目。晚朝加赞经、三闻经、收经、白灵朝辞、引灵安幕、谢师等。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
煮泉小品
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楚辞译注
总集。西汉刘向辑。“楚辞”原指屈原等人所创作的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辞作。这一名称,西汉初年已有之。成帝时,目录学家和辞赋家刘向“典校经书”,将屈原、宋玉及汉人模拟的作品,编为一集,“分为十六卷”(王逸《楚辞章句》卷一),名之曰《楚辞》。该书所辑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宋玉《九辩》,景差《大招》,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以及刘向本人所作的《九叹》。此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楚辞结集,它汇集了伟大诗人屈原等人的重要作品,对楚辞的流传和研究起有重要作用。它的最早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原书十六卷。现在流行的是附有王逸《九思》的十七卷本,上题“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后汉校书郎臣王逸章句”。此外,重要的注本还有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等。由于王、洪两种注本已包括刘向所辑的《楚辞》,故16卷《楚辞》单行本已为罕见。今以《楚辞章句》和《楚辞补注》为通行本。
江湖后集
南宋诗总集。二十四卷。南宋陈起初编,四库馆臣重纂。此编虽名《江湖后集》,然而并非陈起原编之《江湖后集》,而是针对《江湖小集》而言,此二集皆为四库馆臣所命之名。四库馆臣检《永乐大典》,见其中有《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除《江湖集》外,其他诸集并非皆为江湖派诗人之作品,从中检取《江湖小集》未收录之作,删除重复,编为一集。共收录六十六家,其中《江湖小集》中未收者有:巩丰、周弼、刘子澄、刘逢吉、周端臣(独占一卷)、趙汝鐩(独占一卷)、郑清之(独占二卷)、趙汝绩、趙汝回、趙耕夫、葛起文、趙崇嶓、张榘、姚宽、罗椅、林昉、戴植、林希逸、张炜、万俟绍之、诸泳、朱复之、李时可、盛烈、史卫卿、胡仲弓、曾由极、王湛、李自中、董杞、陈宗起、黄敏求、程炎子、刘植、张绍文、章采、章粲、盛世宗、程植、王志道、萧澥、萧元之、邓允端、徐从善、高吉、释圆悟、释永颐等四十七家。在《江湖小集》中有专集而又见于此编的作者有敖陶孙(独占二卷,此二卷所录之诗与《江湖小集》之《臞翁诗集》基本不重复)、李(《江湖小集》所收李之《梅花衲》为集句,此为创作)、黄文雷、周文璞、张蕴、俞桂、武衍、吴仲孚、胡仲参、姚镛、戴复古、危稹、徐集孙、朱继芳、陈必复、斯植、陈起(独占一卷)等十七家,另有词人二家:吴仲方、张辑。(此名单据“文渊阁”本实录,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开列名单略有差异。)此编在每位作者之前附有小传,颇具参考价值。除《四库全书》本外,又有清人顾修刻《南宋群贤小集》时所附《江湖后集》本,即嘉庆间“读画斋”刻本。
博山粟如瀚禅师语录
六卷,清弘瀚说,傅鹏编并后序,淨符序,有像赞、行状、塔铭、塔院记。青原下第三十七世,嗣雪磵奉。依驹本增入并印。卷之首序文(二则),第一卷住博山能仁寺语录上堂一,第二卷住博山能仁寺语录上堂二住高泉语录上堂小参示众住瀛山语录上堂小参,第三卷再住博山语录上堂三,第四卷住博山语录小参,第五卷住博山语录示众一再住博山语录示众二秉拂入室机缘,第六卷拈颂佛事佛祖赞自赞诗偈行状塔铭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