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章句

作者:王逸
楚辞章句

17卷,东汉王逸撰。《楚辞》本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及刘向所作《九叹》等16篇作品。逸以己作《九思》和班固《二叙》增之,分为17卷。其注虽不详赡,但训释文字多传先儒训诂,保存了若干古说,为《楚辞》最早之完整注本。《楚辞章句》的内容包括释义、校刊、训诂、考史、评文。每篇作品前加上简释题意和阐述创作意图的小序。再对每篇逐句作注,着重于语言词汇的解释,在扫除语言障碍方面,有重要贡献。

王逸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石榴之屋

石榴之屋

童话集,《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

古历管窥

古历管窥

《古历管窥》由晚清学者刘师培所著,收录于《刘申叔先生遗书》。刘师培凭借深厚学术功底,在钱大昕等前辈研究基础上,对古代天文历法开展了深入的古今对比研究。​ 古代天文历法体系庞大复杂,与古人生活、社会秩序及文化传承紧密相关。刘师培通过研读各朝代历法著作、天文星象记录等古籍文献,梳理古代历法发展脉络。书中详细探讨了古代历法的制定依据与原理。古人长期观测太阳、月亮、星辰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此确定一年长度、月份设置及二十四节气划分。刘师培对比不同朝代历法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演变原因,展现其不断完善的过程,阐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以及算法改进对农事指导准确性的提升。​ 对于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古历管窥》解读古代天文学家的认识。书中有对月亮盈亏周期的精确计算及在不同历法中的表示,还有古人对行星运动轨迹的观测记录。古人总结出五星运行规律,并应用于历法制定与星象占卜。刘师培结合古今知识,点明古代认识的局限与先进之处,帮助读者明晰古代天文历法在天体运行认知上的发展。​ 此外,刘师培在研究中融入西方先进天文历法知识与方法,将中国传统理论与西方科学体系相互参照,为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开拓新视角。《古历管窥》为后世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提供了珍贵资料与深刻见解,是古代科技史、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首先叙述宇宙生成过程,经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诸阶段,然后天地生成。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父母,天地之本根,阴阳之祖首,万神之帝君,「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又称上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下有洞渊九地。天地之间有四等人类,即欲界之人、色界之人、无色界之人及种人。经文宣称种人若能修习道法,则升入三清道境,永免轮回。世人朝真诵神,归命十方天尊。可求长生。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道教经典。简称《灵书紫文上经》。一卷。传说为后圣君命五老上真仙都授青童君,青童君授王远游,使下教世上有仙籍者。有所谓采饮飞根吞日气和采饮阴华吞月精,以及拘三魂、制七魄之法。又谓如能当日、月初出之时,或在床上如法进行修炼,会“面生玉泽”,可以“不老”。收入《道藏》第三百四十二册。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书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搜神后记

搜神后记

志怪小说集。又作《续搜神记》、 《搜神续记》,是《搜神记》的续书。旧题东晋陶潜撰。十卷,一百一十七则。对此,明代沈士龙说: “其为伪托,固不待辨。”但又言“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梁慧皎《高僧传序》已称“陶渊明《搜神录》”, 《搜神录》即为《搜神后记》。由此可见,此书题名陶著,自梁已然,远在《隋志》之前,书约成于南朝宋时,内记有宋永初、元嘉中事。今存十卷本,疑为明人纂辑,最早收入明万历年间胡震亨辑刊《秘册汇函》内。《四库全书总目》谓六朝人遗书,鲁迅认为伪托,今人汪绍楹以为唐后人纂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