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遗稿

作者:杨奂
还山遗稿

元代诗文别集。2卷。杨奂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杨奂著有《还山集》60卷(此从《元史》本传,元好问撰杨奂神道碑称为120卷),但原本早已不传。本集是明嘉靖初年宋廷佑所辑。宋廷佑除从各种文献中广辑杨奂遗文,还得到一部杨奂诗的残抄本,于是汇集为两卷本文集,称为“遗稿”。本集卷首有《还山遗稿考岁略》1篇。卷上收入文十几篇,题名3则,个别篇章缺失较多;卷下收入诗42首。卷末有附录1卷,收入有元好问撰《杨府君(杨振)墓碑铭》、赵复撰《程夫人墓碑》、元好问撰《杨公(杨奂)神道碑》、《杨紫阳文集序》等有关杨奂家世、生平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有宋廷佑题诗2首。杨奂的诗文,影响较大的,除《录汴梁宫人语》19首及《汴故宫记》之外,还有元宪宗二年(1252)所写的《东游记》。

杨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云鸥情书

云鸥情书

本书是庐隐与丈夫李唯建二人的六十八封通信集。庐隐说这六十八封书信“没有一篇、没有一句,甚至没有一个字,是造作出来的。字里行间自能读来满满情意。1928年,庐隐认识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位乐天派的青年诗人李唯建,这位青年诗人对庐隐的爱犹如潮水般猛烈。这对姐弟恋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云鸥情书集》;爱拯救了庐隐,然而庐隐两次甜蜜的爱都是流星,且第二次爱的代价是因难产子宫破裂,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五岁。她的文字使人热泪不止,她的人生使人凄切哀婉。1977年,李唯建写了一首抒发生平感怀的自传体长诗《吟怀篇》:“海滨灵海无潮汐,故人一去绝音息。冷鸥空留逐波影,异云徒伤变幻性。”庐隐对李唯建说:“你是绝顶的聪明人,纵使你沉默,你也是了然。”她对自己说:“我想游戏人间,反被人间游戏了。”

眉寿堂方案选存

眉寿堂方案选存

医案著作。二卷。清·叶桂撰,郭维浚编。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上卷包括春温、时疠、暑、燥、寒、冬温、疟疾等各类时症;下卷记述妇、儿、痘疹、外科。每类病证之医案均重点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辨析疑似之证,掌握各类疾病治法。其中妇科治案记述尤详。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

咆哮了的土地

咆哮了的土地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作品描写了大革命前后广大农村中剧烈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早期农村革命运动的面貌,显示了中国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力量。作品描写了大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时,革命工人张进德和革命知识分子李杰回到了家乡,在农民中播撒了反抗的火种,土地开始咆哮了。他们组织了农会,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这巨大的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农民们开始觉醒。不久“马日事变”发生,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觉醒的农民在张进德等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冲出包围,夺回了“金刚山”。作品着重塑造了两个革命者的形象。张进德是一个矿工。他沉着老练,耿直勇敢,阶级觉悟高,反抗性强,讲究斗争策略,善于联系群众,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是一位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干部。李杰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者。他曾参加黄埔军官学校,卷入革命洪流中。他看到某些假革命的真面目,于是回到家乡做实际工作。他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地主家庭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最后在战斗中牺牲。作品崭新的主题和人物在当时的进步文坛上具有开拓意义。小说既有浓郁的革命激情,又有细致的客观描绘,生活实感很强。《咆哮了的土地》是作者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蒋光慈文集》第2卷。

百花野史

百花野史

《百花野史》又称《百花魁》,初醒斋藏板。一笑主人生平无考。此书现有孤刻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因绝大部分采自《欢喜冤家》,故可据以作校。此部份文字,乃抄自《欢喜冤家》,连人名都没更动。比较其他改编自《欢喜冤家》的小说,此书改动最少,文字最接近。

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1944年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撰写的论文。文中说明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因为若干首领们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以致在1645年陷于失败。文章写道:“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而为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2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文章于3月10日脱稿,作者改完送请董必武审阅后,于19日在《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国民党方面很快有人出来干预,指责这篇文章“影射当局”,“为匪张目”。远在边区的毛泽东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则立即给予热情的肯定。4月12日,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特别说明“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月18、19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了沫若的文章。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军委总政治部在印发此书时发出联合通知,强调这部著作“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我们全党,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的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燮云玑禅师国清无畏堂语录

燮云玑禅师国清无畏堂语录

一卷,清济玑说,玄杲录,张有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