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文集

作者:周南瑞
天下同文集

四十四卷。元周南瑞撰。周南瑞字敬修,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吴澄《支言集》有《赠周南瑞序》,称安成周南瑞敬修,匾“濂溪”二字于室,或者议之。又称敬修之文词,固已早冠于乡儒之上,自濂溪视之则陋也。盍暂舍其所学,而勉其所未学云云。当即指其人。至称其欲为濂溪后人,当知其门户、路径。是明以冒称周子之裔而诮之,其人好趋附高名者。观其目录末标“随有所传录,陆续刊行”九字。其体例与清末庸陋坊本无异。但本书所载,颇有苏天爵《文类》所未收,足资当时典故。如:《元史》崔或上宝玺事,在成宗本纪及崔或本传均有所载,但未详其得玺月日;本书所收崔或献玺书文,即写明时为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三十日。又如安南世子陈日燇遣使上表并献方物事,成宗本纪记为元贞元年三月乙巳朔,而安南国传则记为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两相矛盾。本书所收安南国王贺成宗登极表,则写明时为元贞元年三月初一日,从而得知安南国传所载舛误。故本书所载史实,可资考证之用。其他文篇,亦多有可观者。其中卷十七、卷十八、卷三十一、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四十一均佚阙,世无全本。此书有 《四库全书》 本。及 《雪堂丛刻》 本。

周南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湖游览志

西湖游览志

记胜著作。明田汝成撰。二十四卷。汝成字叔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累升广西右参政,终福建提学副使。田氏博学工古文,归田后,盘桓湖山,穷游浙西诸胜,感于前志记载西湖简略,遂于嘉靖间成此书。约十六万字。全书分西湖总叙、孤山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南山城内胜迹、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城外、北山分脉城内胜迹、浙江胜迹九门。体例大致与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同。但在历述西湖山川形势之外,对每一名胜古迹都详记其兴废沿革,广泛搜集历代诗人题咏,尤详于人物掌故,因而颇富于文学趣味。地方志而兼有文学色彩,是此书最大特点。有明嘉靖刻本。

清宫十三朝演义

清宫十三朝演义

现代长篇章回历史小说。许啸天著。分上、下册。上海国民图书公司1926年初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修订本。将原竖排版改为横排,加标点符号,分自然段,个别地方参照《清史稿》加以订正。删去原有的施济群不甚精当的评语。共分为100回。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年1月再版。附有天虚我生《题许啸天新著〈清宫十三朝演义〉》诗4首,赵苕狂序、意仰慈序和作者自序。从满族爱新觉罗在东北创业写起,进而统治中国,一直写到宣统退位为止。作品侧重描绘了清代统治者内部残酷的斗争,清代几个皇帝及宫廷内部荒淫的生活。作品细致地描述了皇太极的妻子吉特氏非凡的本领,最后下嫁多尔衮的故事;顺治帝与江南妓女董小宛的风流史;康熙皇帝与其姑母神秘的关系;雍正皇帝抢夺皇位的传奇;乾隆皇帝荒淫的生活以及与香妃的故事等等。

守郧纪略

守郧纪略

笔记,一卷,明高斗枢撰。斗枢字象先,鄞县人。崇祯戊辰进士。由刑部主事累官湖广按察使,分守郧阳。自辛巳六月以后,屡被寇攻。斗枢尽力守御者两载,城幸获全。癸未六月,斗枢具疏请援,朝廷始知郧尚在。而阁臣陈演与斗枢有隙,乃别推郧阳知府徐起元为郧阳巡抚,仅加斗枢太仆寺少卿衔。及甲申二月,始迁斗枢陕西巡抚。时全陕已陷,不能之官。后福王建国南京,以斗枢巡抚湖广,道路不通,斗枢亦竟未闻。国亡后,遁归故里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其归里后追述守郧之事。所载战守法颇具,亦陈规《守城录》之类也。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大通禅师语录

大通禅师语录

凡六卷。全称佛德大通禅师愚中和尚语录。又作愚中和尚语录、草余集。日僧愚中周及(1323~1409)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卷一至卷五集录示众、供养、拈香、下火、祭文、佛祖赞、自赞、题跋书尺、应台等,卷六系附录之年谱一卷。今依卷首之桂洲道伦撰之序及目录皆谓附录另有禀明钞一篇,然本录并未刊印,其内容系周及自宗镜录中摘录简明易解之修道规范集,以为学人自心之鉴。

禅宗大意

禅宗大意

正果法师著,本书为正果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所学历然有据。法师考证,禅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禅的教法,是用公案来推动和弘传的。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后,历代祖师承继了传法付衣的真传。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南宗惠能以下有五家七派之分,五祖旁出尊宿之血脉与正传是一统的。后世“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就是对两宗参禅方法差异的评论。法师始终坚信,参禅是学佛人修行办道的正行正道,见性是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即心是佛,无心是道”是参禅的入门方便。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修禅之法,以结跏趺坐为要道。修禅之人,须植诸善根,领会三玄三要心法,心性无染,方可悟道而成为“见性成佛”的无位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