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集
作者:左光斗左光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理解论
英国洛克著。中译本由关文运据伦敦乔治·贝尔父子出版公司1902年《洛克哲学著作》第1卷译出,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初版于1690年。全书4卷69章,主要论述有关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等级和可靠性等问题。第1卷系统、深刻地批判了当时在欧洲普遍流行的“天赋观念论”,提出著名的“白板论”,论证人类的知识是后天获得的。第2卷集中探讨知识的起源问题。在破除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人类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于经验的原理。第3卷考察语言文字与思想的关系。强调文字作为媒介体,在记录思想和传达观念上的重要作用。第4卷在前3卷主要讨论知识的起源问题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知识的性质、等级(程度)和范围等问题,是全书的重点。洛克作为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在书中系统论证了人类知识起源于经验,而经验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这一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观点,促进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把握。洛克在书中系统阐发的哲学观点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不彻底的,其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成分被后来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加以利用和夸张。
医原
医论。清石寿棠撰。二卷。寿棠字芾南,安东 (今江苏涟水)人。家七世业医。曾举孝廉。晚年以候选同知奉檄赴巡抚治所,客死苏州。另辑有《温病全编》。临证注重“轻重之准,刚柔之质,先后之宜”,更重于原,“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其原中之原”,故名。约九万字。所论广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营卫行度、证治大要、诊断大法,并伤寒、内、妇、儿各科证治,凡二十篇。行文简捷,论证贴切,“人身一小天地论”,对于天人相应的理论颇有阐发。关于望、闻、问、切四诊各有专论,尤以“望病须察神色论”篇为精,“燥气论”“湿气论”对于燥、湿理论阐发较详,独具特色。潘霨赞曰:“探原立论,济人济世,诚善本也。”有咸丰十一年留耕书屋新镌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八三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符咒灭魔之法。内载北帝大魔王及八方魔王隐讳、「玉清金玄百神内咒隐文」一条、「消魔智慧咒隐文」八条、「隐书金玄内文」(符文八枚)。据称道士存呼以上魔王隐讳,诵唸咒诀,佩带符文,可以制伏诸魔。
东林始末
明蒋平阶撰。1卷。记明东林门户始末。 按年叙述, 起万历二十一年(1593), 终于崇祯十六年 (1643)。 只叙朋党攻击之事, 意在说明齐、 楚、 浙三党胜负。 梃击、 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客、魏之祸,辽东经抚之争皆不记。
荀子注
训诂著作。唐杨倞著。20卷。是《荀子》今存最早的古注。汉刘向编定《孙卿新书》为32篇12卷。杨氏以其繁多,改为20卷;次第也有所变更,使其以类相从;更名为《荀卿子》。《荀子》一书此前因简编烂脱、传写谬误,几不可读。杨氏博求群书、旁征方言,其校勘、注释都甚为精洽。
胜军王所问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陀为憍萨罗国国王胜军(即波斯匿王)宣说十二因缘法,谓世间诸法之体性虚空,刹那坏灭,故宜求出世之法。又本经与沮渠京声译之谏王经、玄奘译之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义净译之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等,内容大同小异,皆系阐论世间法之无常,而劝修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