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集
作者:钟惺章节列表
升序↑- 刻《隱秀軒集》序
- 《鍾伯敬先生遺稿》序
- 《鍾伯敬先生合集》序
- 卷一•四言
- 卷二•五言古一
- 卷三•五言古二
- 卷四•五言古三
- 卷五•七言古
- 卷六•五言律一
- 卷七•五言律二
- 卷八•五言律三
- 卷九•五言律四
- 卷十•七言律一
- 卷十一·七言律二
- 卷十二·五言排律
- 卷十三·七言排律
- 卷十四·五言絕句
- 卷十五·六言絕句
- 卷十六·七言絕句
- 卷十七·賦
- 卷十八·序一(書籍)
- 卷十九·序二(詩文集一)
- 卷二十·序又二(詩文集二)
- 卷二十一·序三(時義)
- 卷二十二·序四(贈賀一)
- 卷二十三·序又四(贈賀二)
- 卷二十四·記一(山水一)
- 卷二十五·記又一(山水二)
- 卷二十六·記二(園館)
- 卷二十七·傳
- 卷二十八·論一(經)
- 卷二十九·論二(史一)
- 卷三十·論又二(史二)
- 卷三十一·論又二(史三)
- 卷三十二·論三(書)
- 卷三十三·策
- 卷三十四·表
- 卷三十五·奏疏
- 卷三十六·啟
- 卷三十七·書牘一
- 卷三十八·書牘二
- 卷三十九·疏一(募)
- 卷四十·疏二(薦)
- 卷四十一·碑
- 卷四十二·行狀
- 卷四十三·墓誌銘一
- 卷四十四·墓誌銘二
- 卷四十五·祭文
- 卷四十六·題跋一
- 卷四十七·題跋二
- 卷四十八·說
- 卷四十九·辨
- 卷五十·書事
- 卷五十一·偈
- 卷五十二·頌
- 卷五十三·讚
- 卷五十四·銘
猜你喜欢的书
砚山斋杂记
中国书画杂识著作,四卷。清孙炯著。此书杂记书画及印玺砚台眼镜等事,言书画者居泰半。论画部分无甚精旨,论书部分稍有见识,兼作考订。此版本有: 《四库全书》本。
脉经
中国早期脉学诊断专书。王叔和撰。最早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刊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计10卷,97篇,约10万字。现存元、明、清和近代刻本、印本多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此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二十四脉,脉法,伤寒、热病、杂病、妇儿病证的脉证治疗等。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践,确立了寸口脉法,分雨、关、尺三部脉位和脏腑分配原则,解决了寸口切脉的关键问题。书中首次把脉象归纳为24种,并对每种脉的脉象,都作了具体的描写,并指出一些相类似的脉,使人们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
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上书袁世凯,提请对各省重名的县名进行规整,各省同名之县,只保留一个,其余改名,并附上《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1914年3月,《东方杂志》第十卷第九号转载了《内外时报》的这份清单。
三国史话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完全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本书文字流畅,是一部难得的三国普及读物。
宝祐四年登科录
四卷。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共计601人。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字号等事项。其中一甲第一名为文天祥,二甲第一名谢枋得,陆秀夫为二甲第二十七名。 五甲第一百八十九名朱㫼以下脱去24人姓名。末卷载文天祥廷对策、理宗赐进士诗、文天祥恭谢诗、门谢表等。宋代登科录多不传,此录因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三人而为世所重,遂得以流传后世,为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较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宋元科举三录》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 本等。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前后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极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