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
作者:张廷玉
类书,清张廷玉等编。康熙五十八年(1719)敕撰,雍正四年(1726)告成。1984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影印出版。《骈字类编》凡240卷,计分12门: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采色、器物、草木、鸟兽、虫鱼;补遗一门曰人事。其中数目、方隅、采色等类,为以前类书所无。该书只收双音词,不收单音和多音词;只收实词,不收虚词;实词中“不甚雅驯”者亦不收录。其性质与《佩文韵府》相近,为作诗文是查检词汇、典故之用,但体例殊异,一改以韵系字的通法为以类分,“俾与《佩文韵府》,一‘齐尾字’,一‘齐首字’,互为经纬,相辅而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一门目下,由骈字中的第一字加以统摄,共用标首字1604个。每条所引,以经史子集为次,韵文只收诗赋,不涉词曲。而引书必著其篇名,引诗文必著其原题,或一题而数首者,必著其为第几首,编排颇为精密。例如“人事门”中“赐”字标首的“赐衣”条,列《礼记》、《后汉书·丁鸿传》、钱起《送边补阙东归省觐诗》、卢纶《送盐铁裴判官入蜀诗》有关“赐衣”的出处。该书的缺点为词头数目有限,又囿于体例,所收词汇大为减少,且有滥入之嫌。
章节列表
升序↑- 开列
- 凡例六条
- 目录
- 卷一 天地门一
- 卷二 天地门二
- 卷三 天地门三
- 卷四 天地门四
- 卷五 天地门五
- 卷六 天地门六
- 卷七 天地门七
- 卷八 天地门八
- 卷九 天地门九
- 卷十 天地门十
- 卷十一 天地门十一
- 卷十二 天地门十二
- 卷十三 天地门十三
- 卷十四 天地门十四
- 卷十五 天地门十五
- 卷十六 天地门十六
- 卷十七 天地门十七
- 卷十八 天地门十八
- 卷十九 天地门十九
- 卷二十 天地门二十
- 卷二十一 天地门二十一
- 卷二十二 时令门一
- 卷二十三 时令门二
- 卷二十四 时令门三
- 卷二十五 时令门四
- 卷二十六 时令门五
- 卷二十七 时令门六
- 卷二十八 时令门七
- 卷二十九 时令门八
- 卷三十 时令门九
- 卷三十一 时令门十
- 卷三十二 时令门十一
- 卷三十三 时令门十二
- 卷三十四 时令门十三
- 卷三十五 时令门十四
- 卷三十六 山水门一
- 卷三十七 山水门二
- 卷三十八 山水门三
- 卷三十九 山水门四
- 卷四十 山水门五
- 卷四十一 山水门六
- 卷四十二 山水门七
- 卷四十三 山水门八
- 卷四十四 山水门九
- 卷四十五 山水门十
- 卷四十六 山水门十一
- 卷四十七 山水门十二
- 卷四十八 山水门十三
- 卷四十九 山水门十四
- 卷五十 山水门十五
- 卷五十一 山水门十六
- 卷五十二 山水门十七
- 卷五十三 山水门十八
- 卷五十四 山水门十九
- 卷五十五 山水门二十
- 卷五十六 山水门二十一
- 卷五十七 居处门一
- 卷五十八 居处门二
- 卷五十九 居处门三
- 卷六十 居处门四
- 卷六十一 居处门五
- 卷六十二 居处门六
- 卷六十三 居处门七
- 卷六十四 居处门八
- 卷六十五 居处门九
- 卷六十六 珍宝门一
- 卷六十七 珍宝门二
- 卷六十八 珍宝门三
- 卷六十九 珍寳门四
- 卷七十 珍宝门五
- 卷七十一 珍寳门六
- 卷七十二 珍寳门七
- 卷七十三 珍宝门八
- 卷七十四 珍宝门九
- 卷七十五 珍宝门十
- 卷七十六 珍寳门十一
- 卷七十七 珍寳门十二
- 卷七十八 数目门一
- 卷七十九 数目门二
- 卷八十 数目门三
- 卷八十一 数目门四
- 卷八十二 数目门五
- 卷八十三 数目门六
- 卷八十四 数目门七
- 卷八十五 数目门八
- 卷八十六 数目门九
- 卷八十七 数目门十
- 卷八十八 数目门
- 卷八十九 数目门十二
- 卷九十 数目门十三
- 卷九十一 数目门十四
- 卷九十二 数目门十五
- 卷九十三 数目门十六
- 卷九十四 数目门十七
- 卷九十五 数目门十八
- 卷九十六 数目门十九
- 卷九十七 数目门二十
- 卷九十八 数目门二十一
- 卷九十九 数目门二十二
- 卷一百 数目门二十三
- 卷一百一 数目门二十四
- 卷一百二 数目门二十五
- 卷一百三 数目门二十六
- 卷一百四 数目门二十七
- 卷一百五 数目门二十八
- 卷一百六 数目门二十九
- 卷一百七 数目门三十
- 卷一百八 数目门三十一
- 卷一百九 数目门三十二
- 卷一百十 数目门三十三
- 卷一百十一 数目门
- 卷一百十二 数目门三十五
- 卷一百十三 方隅门一
- 卷一百十四 方隅门二
- 卷一百十五 方隅门三
- 卷一百十六 方隅门四
- 卷一百十七 方隅门五
- 卷一百十八 方隅门六
- 卷一百十九 方隅门七
- 卷一百二十 方隅门八
- 卷一百二十一 方隅门九
- 卷一百二十二 方隅门十
- 卷一百二十三 方隅门十一
- 卷一百二十四 方隅门十二
- 卷一百二十五 方隅门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 方隅门
- 卷一百二十七 方隅门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八 方隅门十六
- 卷一百二十九 方隅门十七
- 卷一百三十 方隅门十八
- 卷一百三十一 方隅门十九
- 卷一百三十二 方隅门二十
- 卷一百三十三 方隅门二十一
- 卷一百三十四 采色门一
- 卷一百三十五 采色门二
- 卷一百三十六 采色门三
- 卷一百三十七 采色门四
- 卷一百三十八 采色门五
- 卷一百三十九 采色门六
- 卷一百四十 采色门七
- 卷一百四十一 采色门八
- 卷一百四十二 采色门九
- 卷一百四十三 采色门十
- 卷一百四十四 采色门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五 采色门十二
- 卷一百四十六 采色门十三
- 卷一百四十七 采色门十四
- 卷一百四十八 器物门一
- 卷一百四十九 器物门二
- 卷一百五十 器物门三
- 卷一百五十一 器物门四
- 卷一百五十二 器物门五
- 卷一百五十三 器物门六
- 卷一百五十四 器物门七
- 卷一百五十五 器物门八
- 卷一百五十六 器物门九
- 卷一百五十七 器物门十
- 卷一百五十八 器物门十一
- 卷一百五十九 器物门十二
- 卷一百六十 器物门十三
- 卷一百六十一 器物门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二 器物门十五
- 卷一百六十三 器物门十六
- 卷一百六十四 器物门十七
- 卷一百六十五 器物门十八
- 卷一百六十六 器物门十九
- 卷一百六十七 器物门二十
- 卷一百六十八 器物门二十一
- 卷一百六十九 器物门二十二
- 卷一百七十 器物门二十三
- 卷一百七十一 器物门二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二 器物门二十五
- 卷一百七十三 噐物门二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 器物门二十七
- 卷一百七十五 器物门二十八
- 卷一百七十六 草木门一
- 卷一百七十七 草木门二
- 卷一百七十八 草木门三
- 卷一百七十九 草木门四
- 卷一百八十 草木门五
- 卷一百八十一 草木门六
- 卷一百八十二 草木门七
- 卷一百八十三 草木门八
- 卷一百八十四 草木门九
- 卷一百八十五 草木门十
- 卷一百八十六 草木门十一
- 卷一百八十七 草木门十二
- 卷一百八十八 草木门十三
- 卷一百八十九 草木门十四
- 卷一百九十 草木门十五
- 卷一百九十一 草木门十六
- 卷一百九十二 草木门十七
- 卷一百九十三 草木门十八
- 卷一百九十四 草木门十九
- 卷一百九十五 草木门二十
- 卷一百九十六 草木门二十一
- 卷一百九十七 草木门二十二
- 卷一百九十八 草木门二十三
- 卷一百九十九 草木门二十四
- 卷二百 草木门二十五
- 卷二百一 草木门二十六
- 卷二百二 草木门二十七
- 卷二百三 草木门二十八
- 卷二百四 鸟兽门一
- 卷二百五 鸟兽门二
- 卷二百六 鸟兽门三
- 卷二百七 鸟兽门四
- 卷二百八 鸟兽门五
- 卷二百九 鸟兽门六
- 卷二百十 鸟兽门七
- 卷二百十一 鸟兽门八
- 卷二百十二 鸟兽门九
- 卷二百十三 鸟兽门十
- 卷二百十四 鸟兽门十一
- 卷二百十五 鸟兽门十二
- 卷二百十六 鸟兽门十三
- 卷二百十七 鸟兽门十四
- 卷二百十八 虫鱼门一
- 卷二百十九 虫鱼门二
- 卷二百二十 虫鱼门三
- 卷二百二十一 虫鱼门四
- 卷二百二十二 虫鱼门五
- 卷二百二十三 虫鱼门六
- 卷二百二十四 虫鱼门七
- 卷二百二十五 补遗 人事门一
- 卷二百二十六 补遗 人事门
- 卷二百二十七 补遗 人事门三
- 卷二百二十八 补遗 人事门四
- 卷二百二十九 补遗 人事门五
- 卷二百三十 补遗 人事门六
- 卷二百三十一 补遗 人事门七
- 卷二百三十二 补遗 人事门八
- 卷二百三十三 补遗 人事门九
- 卷二百三十四 补遗 人事门十
- 卷二百三十五 补遗 人事门十一
- 卷二百三十六 补遗 人事门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七 补遗 人事门十三
- 卷二百三十八 补遗 人事门十四
- 卷二百三十九 补遗 人事门十五
- 卷二百四十 补遗 人事门十六
猜你喜欢的书
家庭的故事
现代短篇小说集。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内收《自序》1篇,《猫》、《风波》、《书之幸运》、《淡漠》、《失去的兔》、《压岁钱》、《五老爹》、《王榆》、《三姑与三姑丈》、《春兰与秋菊》、《九叔》、《三年》、《五叔春荆》、《病室》等短篇小说14篇。1929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增补本,增收《元荫嫂的墓前》、《赵太太》等短篇小说2篇。本集所收的作品,绝大多数为作者旅居巴黎时所写成。它们透过对旧式家庭的描绘,或抒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情趣与悲苦,或记述了旧家庭的兴衰际遇,或表现了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欢离合。《风波》和《书之幸运》是姐妹篇。作品记述了仲清与宛眉夫妇间的龃龉。其中《风波》描写妻子宛眉沉溺于打牌,经常深夜才回家。丈夫因此感到非常孤独。虽几经规劝,妻子却依然如故;丈夫只得生活在叹息之中。《五老爹》通过“我”的回忆,描写一个落第秀才穷愁潦倒的一生。五老爹早年曾投考秀才,但不幸落第。此后他始终未能找到职业,只得寄人篱下,最后“穷得连衣服都当光”,不久便郁郁而死。《三年》是本集中较有影响的一篇。它描述了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戕害。十七嫂在年幼时曾被算命先生判有“克父”之命。嫁到夫家后适逢家道兴盛,便受到婆婆的百般疼爱。不久公公病故,儿子又不幸夭亡。于是她被视为“灾星”,最后遭到丈夫的遗弃。这些作品虽然是写家庭的琐事,却仍不乏某种典型性,正如作者所述,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也“不是旧事的纪实”,“我写的是旧家庭的‘积影’,其中的人物也都是‘积影’”(《自序》)。本书在结集过程中,曾得到叶圣陶、老舍等的帮助。
素轩医语
医话著作。1卷。成书于1933年。近代邵餐芝编著,邵餐芝生平履历不详。本书系邵氏学习与研究中医名著心得之辑录。全书共载医论五十六篇,对《内经》、《伤寒论》中有关条文进行考究,辨别《伤寒论》中有关温病的脉证、治法及禁忌,并试以西学解释中医理论。
大道论
大道论,原题周固朴撰,其生平不详。书中引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似出于五代或宋初。《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以老庄及《西升》,《内观》等道经为本,广论大道义理及修心体道,养生治国宗旨。全书分十八篇。其说大略以「重玄」为宗,谓大道虚无自然,通于万物,乃万物之妙本。虚无者,离名绝义之谓也。故体道者不可滞空执有,而应有无齐泯。心境双忘,以至于悟道求道之心识亦忘,则与道契合。又称道外无心,心外无道,即心即道。一切世法皆因心而生灭,灭心则契道,纵心则危身。故修道即是修心。无心、定心、息心、制心、正心、净心、虚心,是为修心七要。又论述炼形保生,须神气双修,以阳炼阴,阴尽阳纯而成仙证真。又谓无为是治国之本,大道为仁义之本,其说本于老子。
御制北巡诗集
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倒数第二任皇帝),启定帝阮福晙撰,启定三年(1918年),启定帝巡幸北圻之诗集,总计44首。《南风》第12期汉文版第336-340页收录全文。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都水志。江苏黄河、淮河、运河、江圩、海塘各工,甲于各省。咸丰以后,黄河北行,而郑工之决,南方仍受其累。若仪名以河渠沟洫,不能包括江海各工,今拟名都水志。凡堵筑堤堰闸坝圩塘各工涉河淮江海运河者,皆以类分录。其他小水治绩,则入水利,如疏浚等。几见史志及明清会典,新旧省府州厅县志者,均皆酌录。
癸巳孟子说[四库本]
宋张栻解《孟子》义理之书。凡7卷。书序称为《孟子说》,因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 (1173年) 癸巳,故《四库全书》题《癸巳孟子说》。他书著录有称《南轩孟子说》或《孟子解》者,系著录者所题。本书与《癸巳论语解》为姊妹篇,集中反映张栻理学思想,主旨以二程性理之学为依归,分章串解义理。认为天命是理的本然状态,性是理在人身上的体现,提出 “同体异取” 的命题。其说曰: “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天也,理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癸巳孟子说》卷7) 认为理在事先,“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同上书,卷4) 。折服孟子的性善说,曰: “所谓善者,盖以其仁、义、礼、知之所存,由是而发,无欲之私乱之,则无非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矣。” (同上书,卷2) 。于王霸义利之辨,服膺孟子的仁政说,认为 “王霸之分,德与力也” ,“以力服人者,特以力不赡之故,不得已而服之,而其中心固莫之服也。至于以德服人,虽无意于人人之服,而人将中 心悦而诚服” (同上书,卷1) 。因此,认为人主不可有血气之怒以逞霸称能;但不可不有义理之怒,“周平王不怒犬戎骊山之事也,故东周卒以不振; 晋元帝惟不怒刘聪青衣之耻也,故神州卒以沦亡”(同上书,卷1)。其辞感愤,显为宋室南渡偏安而发。通行有《丛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