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华玉集
作者:顾璘
明代诗文别集。顾璘(字华玉)著。《四库全书》收录的《顾华玉集》,其中包括《浮湘集》4卷、《山中集》4卷、《凭几集》5卷、续集2卷、《息园存稿》诗14卷、文9卷,《缓恸集》1卷,实是顾璘诗文全集。其所依据的底本就是嘉靖年间吴郡沈氏繁露堂刻本。《浮湘集》是其由开封府知府谪全州知州时作,蔡羽序之。《山中集》是其移病家居时所作,陈束序之。《凭几集》、《凭几续集》皆起官湖广巡抚时所作,皇甫汸序之,璘亦有自序。《息园存稿》乃是专刻的诗文集,诗稿陈大壮序之,文稿邓继中序之。《缓恸集》官工部侍郎哭其亡女之作,璘自序之。另外,其诗文有两种明抄本传世:一种是《东桥集》,诗14卷、文12卷。10行,20字,白口兰格,四周单边;一种亦名《东桥集》,诗23卷、文19卷、词1卷。此两种可资校勘。顾璘颇有诗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杰”,后加宝应朱应登,号“四大家”。四库馆臣评论说:“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固不失为第二流之首矣。”据朱彝尊《明诗综》,称其还有《归田集》,今已未见传本,不知明抄本中是否有《归田集》中的作品。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浮湘稿卷一
- 浮湘稿卷二
- 浮湘稿卷三
- 浮湘稿卷四
- 浮湘稿后序
- 山中集卷一
- 山中集卷二
- 山中集卷三
- 山中集卷四
- 山中集卷五
- 山中集卷六
- 山中集卷七
- 山中集卷八
- 山中集卷九
- 山中集卷十
- 山中集跋
- 凭几集卷一
- 凭几集卷二
- 凭几集卷三
- 凭几集卷四
- 凭几集卷五
- 凭几集续编卷一
- 凭几集续编卷二
- 息园存稿诗卷一
- 息园存稿诗卷二
- 息园存稿诗卷三
- 息园存稿诗卷四
- 息园存稿诗卷五
- 息园存稿诗卷六
- 息园存稿诗卷七
- 息园存稿诗卷八
- 息园存稿诗卷九
- 息园存稿诗卷十
- 息园存稿诗卷十一
- 息园存稿诗卷十二
- 息园存稿诗卷十三
- 息园存稿诗卷十四
- 息园存稿文卷一
- 息园存稿文卷二
- 息园存稿文卷三
- 息园存稿文卷四
- 息园存稿文卷五
- 息园存稿文卷六
- 息园存稿文卷七
- 息园存稿文卷八
- 息园存稿文卷九
- 缓恸集
顾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镡津集
宋代诗文别集。22卷。释契嵩著。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至卷3为《辅教篇》,卷4为《皇极论》、《中庸解》,卷5至卷7为《论原》,卷8为杂著,卷9至卷11为书启,卷12、13为叙,卷14为志、记、铭、题,卷15为碑记、铭、哀辞,卷16为述题、书、赞、传、评,卷17至卷19为《非韩》,卷20至卷21为各体诗歌,卷22为序诗赞题。书中的《辅教篇》,主要是对儒教和释教精神实质相通之处进行诠释,包括《原教》、《广原教》以及《孝论》13篇。另有《非韩》30篇,主要是诋毁韩愈,尤其针对韩愈斥佛的观点而发。其文重在论辩,文学成就不高,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大。释契嵩是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故名其集为《镡津集》。有明弘治十二年(1499)释如卺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土地与农民
《土地与农民》是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于1925年12月30日创作的关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文章。《土地与农民》论述了农民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大意义,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重视,他把此文编入《农民问题丛刊》,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全书围绕中国历史上平均地权运动、中国今日农民破产的趋势、农民中最多数量困苦的阶级——自耕农与佃农、耕地农有、农民的要求及我们怎样在农村工作等五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论述了农民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大意义。
勇卢闲诘
清赵之谦撰。刊于清光绪年间刻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该书记叙鼻烟传入我国情况,和鼻烟壶的品类、色彩和技艺等。首刻于1880年,有程秉铦、祁之铄、董沛孟等人之序。
天真的幽默家
本书完整收录老舍40年76篇散文经典,特选10篇以上少见篇目。 有游记闲谈,有小品文论,有日记书信,或说景或写物或谈人或论事,无一不有情、有趣。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语言俗白生动。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饱含对生活的思考,读来暖心治愈,不忍释卷。
灾难的岁月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国时期。诗人在法国闭门读书,补偿过文学生活的宿愿,与世无涉:“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归国后至抗战前,诗人信奉“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信念,创作了《秋夜思》、《小曲》、《赠克木》、《眼》、《夜蛾》、《寂寞》、《我思想》等诗。这些诗的基本色调是:“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从《元旦祝福》到《偶成》16首写于抗战时期。《元旦祝福》是诗人抗战后写的第一首诗,抒发了强劲的爱国的呼号。《白蝴蝶》、《致萤火》、《过旧居》、《示长女》、《赠内》等表现了个人生活的哀愁,但不绝望。诗人在香港因为宣传抗战,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写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抒发自己视死如归的豪情,和对于正处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的祖国和人民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传诵的名篇。诗人身陷囹圄,看不见祖国,他用残损的手掌一次次地抚摩祖国的地图,为她的累累伤痕而哀伤,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光明而欢欣鼓舞。《萧红墓前口占》和《偶成》写于抗战胜利前夕。前者感情真挚,蕴含了诗人不可动摇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后者是诗人创作的最后一首诗。生命的春天,灿烂的微笑,明朗的呼唤,重开的鲜花,为作者的创作打了一个句号——诗人由象征主义走到了现实主义。
槎翁诗集
明诗别集。刘崧著。刘崧曾著《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己》等13个诗集,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应泰合刻为《刘槎翁先生诗选》,12卷。张应泰序云:“不佞受事翁乡,间引车式其故庐,咨所为遗草,他亡论,即《职方集》已漫漶不传,安在其名不朽也。因就君东谋久之,君东乃介翁裔诸生道卿者,以翁全集来,日奉之舍中,幸而卒业。”此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尚有存本(见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万历三十八年(1610)又有《槎翁诗》8卷的真如斋刻本,收入《四库全书》者当以此为底本。刘崧在官舍时,常常是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其诗颇享盛名。宋濂、刘永之、乌斯道等人集序甚为推重。后来诗论家王世贞、胡应麟、钱谦益、朱彝尊等人,都给予赞誉。他是明初西江诗派的佼佼者,尤善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