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作者:陶宗仪
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鯨《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后三十卷明时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国张宗祥据六种明钞本校改删补,希复宗仪原书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楼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清顺治三年(1646)陶珽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为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误颇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将涵芬楼百卷本,明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说郛续》四十六卷本,三种录集影印,定名为《说郛三种》(精装十册),选国内各种善本校刊,将各种误谬处,一一勘正,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书后有索引,为最佳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说郛原序
- 读说郛
- 说郛卷一上
- 说郛卷一中
- 説郛卷一下
- 说郛卷二上
- 说郛卷二下
- 説郛卷三上
- 説郛卷三中
- 説郛卷三下
- 説郛卷四上
- 説郛卷四下
- 説郛卷五上
- 説郛卷五下
- 说郛卷六上
- 说郛卷六下
- 説郛卷七上
- 説郛卷七下
- 说郛卷八上
- 説郛卷八下
- 说郛卷九上
- 说郛卷九下
- 说郛卷十上
- 説郛卷十下
- 説郛卷十一上
- 説郛卷十一下
- 説郛卷十二上
- 説郛卷十二下
- 说郛卷十三上
- 说郛卷十三下
- 説郛巻十四上
- 説郛卷十四下
- 説郛卷十五上
- 説郛卷十六上
- 説郛卷十六下
- 説郛卷十七上
- 説郛卷十七下
- 説郛卷十八上
- 説郛卷十八下
- 説郛卷十九上
- 説郛卷十九下
- 说郛卷二十上
- 说郛卷二十下
- 説郛卷二十一上
- 说郛卷二十一下
- 说郛卷二十二上
- 说郛卷二十二下
- 説郛卷二十三上
- 说郛卷二十三下
- 説郛卷二十四上
- 説郛卷二十四下
- 说郛卷二十五上
- 说郛卷二十五下
- 説郛卷二十六上
- 説郛卷二十六下
- 説郛卷二十七上
- 説郛卷二十七下
- 説郛卷二十八上
- 説郛卷二十八下
- 说郛卷二十九上
- 说郛卷二十九下
- 说郛卷三十上
- 说郛卷三十下
- 说郛卷三十一上
- 说郛卷三十一下
- 说郛卷三十二上
- 说郛卷三十二下
- 説郛卷三十三上
- 説郛卷三十三下
- 说郛卷三十四上
- 说郛卷三十四下
- 说郛卷三十五上
- 说郛卷三十五下
- 説郛卷三十六上
- 説郛卷三十六下
- 说郛卷三十七
- 说郛卷三十八上
- 说郛卷三十八下
- 说郛卷三十九上
- 说郛卷三十九下
- 説郛卷四十上
- 説郛卷四十下
- 説郛卷四十一上
- 説郛卷四十一下
- 说郛卷四十二
- 说郛卷四十三上
- 説郛卷四十三下
- 说郛卷四十四上
- 説郛卷四十四下
- 説郛卷四十五上
- 説郛卷四十五下
- 说郛卷四十六上
- 说郛卷四十六下
- 说郛卷四十七上
- 说郛卷四十七下
- 説郛卷四十八上
- 说郛卷四十八下
- 説郛卷四十九
- 说郛卷五十上
- 说郛卷五十下
- 説郛卷五十一上
- 説郛卷五十一下
- 説郛卷五十二上
- 説郛卷五十二下
- 説郛卷五十三上
- 説郛卷五十三下
- 説郛卷五十四
- 説郛卷五十五
- 説郛卷五十六
- 说郛卷五十七上
- 説郛卷五十七下
- 説郛卷五十八上
- 说郛卷五十八下
- 説郛卷五十九上
- 説郛卷五十九下
- 说郛卷六十上
- 説郛卷六十下
- 説郛卷六十一上
- 説郛卷六十一下
- 说郛卷六十二上
- 说郛卷六十二下
- 説郛卷六十三上
- 説郛巻六十三下
- 说郛卷六十四上
- 说郛卷六十四下
- 说郛卷六十五上
- 说郛卷六十五下
- 説郛巻六十六上
- 説郛卷六十六下
- 説郛卷六十七上
- 説郛卷六十七下
- 説郛巻六十八上
- 说郛卷六十八下
- 说郛卷六十九上
- 説郛卷六十九下
- 説郛卷七十上
- 説郛卷七十下
- 説郛卷七十一
- 説郛卷七十二
- 说郛卷七十三上
- 说郛卷七十三下
- 说郛卷七十四上
- 说郛卷七十四下
- 説郛卷七十五上
- 説郛卷七十五下
- 説郛卷七十六
- 説郛卷七十七上
- 説郛卷七十七下
- 说郛卷七十八上
- 说郛卷七十八下
- 説郛卷七十九上
- 説郛卷七十九下
- 说郛卷八十
- 説郛卷八十一
- 说郛卷八十二上
- 说郛卷八十二下
- 説郛卷八十三上
- 説郛卷八十三下
- 说郛卷八十四上
- 说郛卷八十四下
- 説郛卷八十五上
- 説郛卷八十五下
- 説郛卷八十六上
- 説郛卷八十六下
- 説郛卷八十七上
- 説郛卷八十七下
- 説郛卷八十八上
- 説郛卷八十八下
- 説郛卷八十九上
- 说郛卷八十九下
- 説郛卷九十
- 说郛卷九十一
- 説郛卷九十二上
- 説郛卷九十二下
- 説郛卷九十三上
- 説郛卷九十三下
- 说郛卷九十四上
- 说郛卷九十四下
- 説郛卷九十五上
- 説郛卷九十五下
- 説郛卷九十六上
- 説郛卷九十六下
- 説郛卷九十七上
- 説郛卷九十七下
- 説郛卷九十八
- 説郛卷九十九
- 说郛巻一百
- 说郛巻一百一上
- 説郛卷一百一下
- 说郛巻一百二
- 説郛卷一百三上
- 説郛卷一百三下
- 説郛卷一百四上
- 説郛卷一百四下
- 说郛卷一百五
- 说郛卷一百六上
- 说郛卷一百六下
- 说郛卷一百七
- 説郛卷一百八上
- 説郛卷一百八下
- 说郛卷一百九上
- 说郛卷一百九下
- 说郛卷一百十上
- 说郛卷一百十下
- 说郛卷一百十一上
- 说郛卷一百十一下
- 説郛卷一百十二上
- 説郛卷一百十二下
- 说郛卷一百十三上
- 说郛卷一百十三下
- 说郛卷一百十四
- 说郛卷一百十五上
- 说郛卷一百十五下
- 说郛卷一百十六
- 説郛卷一百十七上
- 説郛卷一百十七下
- 说郛卷一百十八上
- 说郛卷一百十八下
- 説郛卷一百十九上
- 説郛卷一百十九下
- 説郛卷一百二十上
- 说郛卷一百二十下
猜你喜欢的书
宁坤秘笈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例均有较大的出入,种类亦多达3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如《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宁坤秘笈》、《竹林寺女科秘书》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道德篇章玄颂
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临潼斗宝
花部戏。清佚名撰。四回,未分场。成书年代不详。 分“说计进宝”、 “晓谕各国”、“上山结拜”、“临潼斗宝”四回。演春秋战国时代伍员力举千斤鼎故事。秦穆公欲吞并列国,假传周天子诏,命各国王子携带宝物,赴临潼关献宝,以便一举擒拿。伍员智勇双全,力举铜鼎,争得十八国都名夫印,挫败秦王阴谋,保各王平安返国。剧本情节简单,词语通俗,艺术上比较粗陋,具有民间色彩。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楚曲剧本之一,对研究清代民间戏曲有很高参考价值。有文雅堂刊行《新镌楚曲十种》刻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中国戏曲史料丛书·明清戏曲珍本辑选》本。
冷庐杂识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史人物与经史著作、诗词典故、金石书画以及医药、地理等的考证、评述,也颇有参考价值。所录诗词楹联乃至印文、砚铭、箴言等,“亦清逸警炼”,“虽品格各殊,而皆可供人玩味”(崔凡芝《点校说明》)。所记清代著名文人有方苞、吴伟业、金农、胡天游、黄任、阮元、郭麐、陈文述、舒位、姚莹等。前有咸丰六年(1856)自序。有咸丰六年初刻本,附续编二篇,另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乌程庞氏刊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
二卷。不着撰人名氏。有人认为是南宋孙奕(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许奕《九经直音》九卷,许奕当是孙奕之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此书为蒙童读本,内容主要是《孝经》、《论语》、《孟子》、《毛诗》、《尚书》、《周易》、《礼记》、《周礼》、《春秋左传》等九经的训音和字释。其中音义,除采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外,又采取宋儒音释,是继《经典释文》之后的又一部关于诸经音义的重要着作。所谓“明本”是指宋明州所刻版本,“直音”是说在注音上不用反切,直言音某。原书卷目已不可考,今二卷本当为元时坊间因其书合并卷数刊行的。今存有元刻本一种、清抄本一种,均署名“宋孙奕撰”;另有清抄本一种,不着撰人名氏。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
佛典注疏。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智圆述。四卷。是隋智撰《请观音经疏》的注释书。先释作者,再释疏名。后以“五重玄义”法逐次解说经文。见载于明版诸藏和日本的《卐字续藏》、《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