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作者:陶宗仪
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鯨《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后三十卷明时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国张宗祥据六种明钞本校改删补,希复宗仪原书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楼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清顺治三年(1646)陶珽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为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误颇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将涵芬楼百卷本,明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说郛续》四十六卷本,三种录集影印,定名为《说郛三种》(精装十册),选国内各种善本校刊,将各种误谬处,一一勘正,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书后有索引,为最佳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说郛原序
- 读说郛
- 说郛卷一上
- 说郛卷一中
- 説郛卷一下
- 说郛卷二上
- 说郛卷二下
- 説郛卷三上
- 説郛卷三中
- 説郛卷三下
- 説郛卷四上
- 説郛卷四下
- 説郛卷五上
- 説郛卷五下
- 说郛卷六上
- 说郛卷六下
- 説郛卷七上
- 説郛卷七下
- 说郛卷八上
- 説郛卷八下
- 说郛卷九上
- 说郛卷九下
- 说郛卷十上
- 説郛卷十下
- 説郛卷十一上
- 説郛卷十一下
- 説郛卷十二上
- 説郛卷十二下
- 说郛卷十三上
- 说郛卷十三下
- 説郛巻十四上
- 説郛卷十四下
- 説郛卷十五上
- 説郛卷十六上
- 説郛卷十六下
- 説郛卷十七上
- 説郛卷十七下
- 説郛卷十八上
- 説郛卷十八下
- 説郛卷十九上
- 説郛卷十九下
- 说郛卷二十上
- 说郛卷二十下
- 説郛卷二十一上
- 说郛卷二十一下
- 说郛卷二十二上
- 说郛卷二十二下
- 説郛卷二十三上
- 说郛卷二十三下
- 説郛卷二十四上
- 説郛卷二十四下
- 说郛卷二十五上
- 说郛卷二十五下
- 説郛卷二十六上
- 説郛卷二十六下
- 説郛卷二十七上
- 説郛卷二十七下
- 説郛卷二十八上
- 説郛卷二十八下
- 说郛卷二十九上
- 说郛卷二十九下
- 说郛卷三十上
- 说郛卷三十下
- 说郛卷三十一上
- 说郛卷三十一下
- 说郛卷三十二上
- 说郛卷三十二下
- 説郛卷三十三上
- 説郛卷三十三下
- 说郛卷三十四上
- 说郛卷三十四下
- 说郛卷三十五上
- 说郛卷三十五下
- 説郛卷三十六上
- 説郛卷三十六下
- 说郛卷三十七
- 说郛卷三十八上
- 说郛卷三十八下
- 说郛卷三十九上
- 说郛卷三十九下
- 説郛卷四十上
- 説郛卷四十下
- 説郛卷四十一上
- 説郛卷四十一下
- 说郛卷四十二
- 说郛卷四十三上
- 説郛卷四十三下
- 说郛卷四十四上
- 説郛卷四十四下
- 説郛卷四十五上
- 説郛卷四十五下
- 说郛卷四十六上
- 说郛卷四十六下
- 说郛卷四十七上
- 说郛卷四十七下
- 説郛卷四十八上
- 说郛卷四十八下
- 説郛卷四十九
- 说郛卷五十上
- 说郛卷五十下
- 説郛卷五十一上
- 説郛卷五十一下
- 説郛卷五十二上
- 説郛卷五十二下
- 説郛卷五十三上
- 説郛卷五十三下
- 説郛卷五十四
- 説郛卷五十五
- 説郛卷五十六
- 说郛卷五十七上
- 説郛卷五十七下
- 説郛卷五十八上
- 说郛卷五十八下
- 説郛卷五十九上
- 説郛卷五十九下
- 说郛卷六十上
- 説郛卷六十下
- 説郛卷六十一上
- 説郛卷六十一下
- 说郛卷六十二上
- 说郛卷六十二下
- 説郛卷六十三上
- 説郛巻六十三下
- 说郛卷六十四上
- 说郛卷六十四下
- 说郛卷六十五上
- 说郛卷六十五下
- 説郛巻六十六上
- 説郛卷六十六下
- 説郛卷六十七上
- 説郛卷六十七下
- 説郛巻六十八上
- 说郛卷六十八下
- 说郛卷六十九上
- 説郛卷六十九下
- 説郛卷七十上
- 説郛卷七十下
- 説郛卷七十一
- 説郛卷七十二
- 说郛卷七十三上
- 说郛卷七十三下
- 说郛卷七十四上
- 说郛卷七十四下
- 説郛卷七十五上
- 説郛卷七十五下
- 説郛卷七十六
- 説郛卷七十七上
- 説郛卷七十七下
- 说郛卷七十八上
- 说郛卷七十八下
- 説郛卷七十九上
- 説郛卷七十九下
- 说郛卷八十
- 説郛卷八十一
- 说郛卷八十二上
- 说郛卷八十二下
- 説郛卷八十三上
- 説郛卷八十三下
- 说郛卷八十四上
- 说郛卷八十四下
- 説郛卷八十五上
- 説郛卷八十五下
- 説郛卷八十六上
- 説郛卷八十六下
- 説郛卷八十七上
- 説郛卷八十七下
- 説郛卷八十八上
- 説郛卷八十八下
- 説郛卷八十九上
- 说郛卷八十九下
- 説郛卷九十
- 说郛卷九十一
- 説郛卷九十二上
- 説郛卷九十二下
- 説郛卷九十三上
- 説郛卷九十三下
- 说郛卷九十四上
- 说郛卷九十四下
- 説郛卷九十五上
- 説郛卷九十五下
- 説郛卷九十六上
- 説郛卷九十六下
- 説郛卷九十七上
- 説郛卷九十七下
- 説郛卷九十八
- 説郛卷九十九
- 说郛巻一百
- 说郛巻一百一上
- 説郛卷一百一下
- 说郛巻一百二
- 説郛卷一百三上
- 説郛卷一百三下
- 説郛卷一百四上
- 説郛卷一百四下
- 说郛卷一百五
- 说郛卷一百六上
- 说郛卷一百六下
- 说郛卷一百七
- 説郛卷一百八上
- 説郛卷一百八下
- 说郛卷一百九上
- 说郛卷一百九下
- 说郛卷一百十上
- 说郛卷一百十下
- 说郛卷一百十一上
- 说郛卷一百十一下
- 説郛卷一百十二上
- 説郛卷一百十二下
- 说郛卷一百十三上
- 说郛卷一百十三下
- 说郛卷一百十四
- 说郛卷一百十五上
- 说郛卷一百十五下
- 说郛卷一百十六
- 説郛卷一百十七上
- 説郛卷一百十七下
- 说郛卷一百十八上
- 说郛卷一百十八下
- 説郛卷一百十九上
- 説郛卷一百十九下
- 説郛卷一百二十上
- 说郛卷一百二十下
猜你喜欢的书
銮坡集
诗文集,明正德间《宋学士文集》本,20卷,明初宋濂著,前有杨维桢、贝琼二序。包括翰苑前集10卷,翰苑后集10卷。所收诗文,大致都是他做翰林学士时所著。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属今浙江)人。《銮坡集》为《宋学士文集》的第一部分。《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为四库全书之一。
燕乐考原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总论,依据历史资料和当时俗乐宫调,探讨了燕乐二十八调的源流,力主四宫七调之说。卷2至卷5,分别论述了宫、商、角、羽四宫各七种调式。卷6是后论及附录。其中“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说”,纠正了宋儒的偏见。全书对研究唐、宋燕乐宫调体系颇有参考价值。有《粤雅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曲素诀辞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载六种符箓,即《太极左真人曲素决辞箓》、《上清豁落七元箓》、《上清十天召龙箓》、《上清八威召龙箓》、《上清太玄河图九星箓》、《上清紫纹交带箓》,六种符箓皆出于早期上清派经典,用于召神伏魔,《三洞奉道科戒仪范》卷五已着录以上符箓,故本书当为南北朝上清派道士编纂。
梅兰佳话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四十回。题“阿阁主人著”,首有序,署“时道光己亥岁(十九年)菊月,古云赵小宋拜撰”,据序知作者为曹梧冈,书写于道光庚寅岁(十年,1830),有道光二十一年至成堂刊本传世。《梅兰佳话》从整体上而言,没有超越才子佳人的陈套,语言布局都无甚新意。全书分段不分章,每段皆有段目,与章目一般无异,但文字比别书每章短,估计是写作时作者染病在身,只能坐床凭几,信笔直书所致。因为是信笔,更不免旧时才子佳人小说的薰习。作者自感也不满,生前一直不愿刊印,此书质量可知。唯一可注意的是,该书处处流露出一个落魄文人的心态,读来饶有意趣。
六道集
佛教论集。清康熙十八年(1679)弘赞辑。五卷。是一部有关佛经中“六道”内容的资料汇编。全书分七门: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鬼神道(亦称“饿鬼道”)、五畜牲道、六地狱道、七地狱道之馀。其中每一道的解释和论证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述言”(又称“释名”、“述名”、“列名”等),即对每一道的名称、性质、居处以及众生因何处于此道进行阐释;(2)“述诸经文”(又称“集诸经文”、“录诸经文”等),摘引经典中相关的论述;(3)“举例”,作进一步说明。文中夹有小注,文末有“音释”一项。
随相论
全一卷。印度德慧法师(梵Gun!amati ,求那摩底)作,南朝陈代真谛译。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乃为破外道之我执而作。内容详解俱舍释论卷十九慧品(新译之俱舍论卷二十六智品)中之四谛十六行相,其次详解为对治常、乐、我所、我等四见行,故说修无常、苦、空、无我等行相之文。文中之‘论主云’或‘论云’即指俱舍论,‘解言’即指德慧之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