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斋集

作者:袁宏道
瓶花斋集

《瓶花斋集》是明代袁宏道撰诗文集,十卷。瓶花,插在瓶中供人观赏的花。作者好插花,故以之名斋。明曾可前《瓶花斋集序》:“石公《瓶史》,以谐谑为文章,余读而好之”,“顷又示余《瓶花斋集》。瓶可以史,复可以文,可以诗,瓶何事物,乃能发石公奥心如许耶?”明陈继儒《题袁石公瓶史后》:“花寄瓶中,与吾曹相对,既不见摧于老雨甚风,又不受侮于钝汉粗婢,可以驻颜色、保令终,岂古之瓶隐者耶?”

猜你喜欢的书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

亦译《世尊歌》、《神之歌》、《黑天歌》。指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第6篇《毗湿摩》。共18章,七百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经典。记载了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Krsna)和战士阿周那(Arjuna)之间的对话,黑天以哲理说服阿周那把俱卢族和班度族争夺王位的战争进行到底。它是综合性的哲学诗,贯穿了数论、瑜伽和吠檀多三派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宣扬了业(行动)、智(认识)、信(信仰)的统一。认为“法”既是国家、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秩序,也是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遵法、执法是社会成员的天职和责任,人只有认识了这种道理,在完成自己的职责中才能使个体灵魂“我”与宇宙灵魂“梵”相结合,从而使灵魂得到拯救。并认为虔诚信仰和崇拜大神毗湿奴和他的化身黑天,人才能从世俗的生活中得以解脱。后吠檀多派哲学家曾有多种注释,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欧亚各国。对印度近代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南宋王应麟撰。为作者读书杂记,凡二十卷。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诗文评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千余条目。考订典籍,言必有据,多发人所未发,于宋人同类书中向称精审。关于河渠、漕运、田制等方面记载亦颇有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颇有价值的工具书。全书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思想,倾向陆九渊心学,认为仁义道德为人心所固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仁,人心也。人而不仁,则天地之心不立矣。为天地立心,仁也。”卷首有自叙云“幼承义方,晚遇艰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当成于入元后。其论学无门户之见,故所考切实可据,为时所重。

张英家训

张英家训

清朝名臣张英(1637-1708)的家训包括《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出生在书香门第,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张英家训》的主体思想大体可总结为三部分: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养生之道。修身之道重点阐述了学习、交友、待人之道;齐家之道则从与家庭成员相处、管理僮仆佃户、节俭持家、治理田产等方面教导后代如何持家;养生之道着重从节制嗜欲、亲近自然和人生态度三个方面教导后代如何养生。从《张英家训》所体现的思想可以看出,张英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士大夫,崇尚“修身、齐家、治国”的君子之道,并将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张英家训》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家教和家风传承的典范。

诗谭

诗谭

诗话著作。明叶廷秀撰。叶廷秀,字润山,号谦斋,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天启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后进兵部右侍郎。著有《西曹秋思》等。《诗谭》十卷、续录一卷,卷首有自序、例言。自序谓:“以为谭诗也可,谭道也可,即以为谭天下事也亦可。”说明《诗谭》的内容很广泛。书中半录旧文,半出己论。其论诗多从程、朱理学中求活计,故论诗主明道、主教化,强调事君事父,勤政爱民,宣扬“忠孝大道理”,认为“诗文无关世教,虽工何益?”所以多辑录忠臣孝子之作和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又认为“诗生于情”,吟咏情性,必须抒写性灵。如称:“情至之作,自能动人。”所以书中也辑录了不少抒情写景的作品。其品评作家作品,较为深刻公允。有崇祯八年胡正言十竹斋刻本。

道德经顺朱

道德经顺朱

顺朱,又作述朱。朱,朱墨;将先人之言教、行履,以朱墨记录于簿本。顺朱,谓仿照先人之言教而行。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九(卍续一一八·三三二上):‘问:“如何是如来禅?”师云:“横担拄杖,紧系草鞋。”问:“如何是祖师禅?”师云:“上大人!”又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不会且顺朱。”’

掌中论

掌中论

全一卷。印度陈那(梵Digna^ga )着,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书中主张宇宙间之一切万法皆为心识所变现,实无外境。举出五言四句之六颂,各作长行解释之,而以蛇、绳、瓶、衣等为譬喻。凡有二译,除本书外,另有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解卷论一卷,该书仅举出五言四句之颂四颂半,而略作解释,内容与本书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