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斋类稿

作者:胡助
纯白斋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20卷。胡助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胡助《纯白斋类稿》原本是其生前所编集,原为30卷。今本《纯白斋类稿》是其后裔掇拾散佚,重编于明代正德年间,仅余20卷。卷首有明正德五年(1510)杜储序,元致和元年(1328)虞集序,贡奎撰《送胡古愚除翰林国史院编修序》,贡奎《胡古愚诗集序》,明正德五年庞龙跋。卷1为赋,卷2—4为五言古诗,卷5—6为七言古诗,卷7为五言律诗,卷8—11为七言律诗,卷12为五言排律,卷13为五言绝句,卷14—17为七言绝句,卷18为铭、颂、传,卷19为赞、题跋、碑铭,卷20为序、记。卷末有附录2卷,收入与胡助有关的诗文相当丰富。胡助的诗,以《京华杂兴》20首及《上京纪行诗》最有影响,尤其是后者,留下题跋者就有十余家之多,但现存的《上京纪行诗》仅7首,《鳌峰》以后的诗已散佚。为《京华杂兴》题诗的也有近20家之多。他的文章比较流畅,但缺乏特色,是较典型的儒者之文。

胡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

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著,1937年10月在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英文版。1938年2月在上海用复社名义出版中译本。这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938年1月24日,作者为本书中译本写序称:“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全书共12篇: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本书将作者1936年6~10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所得的材料,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从而扩大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的影响。

泉州府志选录

泉州府志选录

本书不分卷,选自清乾隆二十八年黄任与郭赓武重修、同治九年知府章倬标等补刊之「泉州府志」。原书列有四十六门类,凡七十六卷、卷首一卷。,本书所选有关台湾史料,改以志地、志事、志人分目,而殿以「志余」六则。首为「志地」,录有原书军制门「明军制」「水寨军兵」一节,记明代泉州府属诸岛屿--包括澎湖设寨置汛概况。次为「志事」,此目分两篇:一伪节自原书祥异门所附「纪兵」,一为选录海防门有关纪载。「纪兵」上撷宋干道七年昆舍邪入寇事,下取明崇祯二年以讫清康熙二十二年止明季「海寇」扰泉活动及清初郑氏海上之进止。「海防」断自明万历二十五年添设澎湖游兵以及于台湾入清以后以台、厦为枢纽之海上交通管制诸措施。又次为「志人」,选自原书「名宦」、「封爵」及「人物」诸传。其最早者为宋干道时汪大猷传,有涉及昆合邪之记载;最晚者,则止于清雍、干间人。至未附「志余」六则,本诸原书「拾遗」门转载诸家笔记或文集有关台、澎及郑氏之轶闻。

王氏医案三编

王氏医案三编

医案。清王士雄撰,徐亚枝辑。三卷。士雄有 《温热经纬》 已著录。亚枝继《王氏医案》及《王氏医案续编》之后,续采自咸丰元年至四年王氏临证验案,仍仿编年体例编辑成帙,于咸丰四年 (1854) 刊行。收载王氏诊治各科病证治案凡一百四十则。其中亦有连续复诊详案,有利于了解辨证施治全过程,研究其学术思想。有咸丰四年刻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 本。

金丹四百字

金丹四百字

内丹歌诀。北宋张伯端撰。全篇正文四百字,五字为句,四句一韵,可分为二十首五言绝句,但内容上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文字凝练简要,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张氏内丹学说。作为内丹修炼的入门读物,历来很受丹家重视。篇前有序,凡一千三百余字,综述全丹修炼要义,对内丹术的术语和基本原理作了概括性阐明,与正文相辅相成,有助于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后人注说颇多,有宋代黄自如,明代彭好古、陆西星、李文烛、王一清以及清代刘一明等家。

泌园春丹词

泌园春丹词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无休。奈何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什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金针诗格

金针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白居易撰。《郡斋读书志》卷二二及《宋史·艺文志》八均著录为三卷,今本仅一卷。晁公武曰:“居易自谓与刘禹锡、元稹皆以诗名,撮诗之体要为一格,病得针而愈,诗犹是也,故曰《金针集》。”《因话录》卷三云,白居易等五人“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风骚要式》亦引白氏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则《金针诗格》者,实即授人以金针之谓。这类书实际上与科举考试有关。此书究竟是否白居易所撰,后人颇致怀疑,且今本卷数与原书不同,内容又与旧题梅尧臣之《续金针诗格》相类似,究出何人之手,难以确论。然宋人征引此书,以范温《诗眼》为最早,则其成书至迟不会晚于北宋初年。其节目有:“诗有内外意”、“诗有三体”、“诗有四格”、“诗有四炼”、“诗有五忌”、“诗有八病”、“诗有五理”、“诗有三体格”、“诗有喜怒哀乐四得之辞”、“诗有上中下”、“诗有四齐梁格”、“诗有扇对格”、“诗有七义例”、“诗有物象比”等,多属诗法之类。其中“诗有内外意”颇得后人重视。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