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杨维桢集
诗文集,十一卷。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元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李黼榜进士,任天台尹,历钱清场盐司令、提举杭州四务,转建德总管府推官。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赴任。遇兵乱,避地富春山、钱塘、姑苏。曾拒张士诚之招,具书告以顺逆成败之理。达识丞相纳贿不已,上书讽之,由是见忤。后徙居松江府(今属上海市)。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诏遗逸之士纂修礼乐书,维桢在选中。他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辞之。次年,朝廷复遣有司敦促上道。赴京师百日而肺疾作,乞骸骨,抵家卒,时年七十五岁(一作七十六岁),葬华亭县修竹乡干山(天马山)。杨维桢是元朝文章巨公之一,其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著有《铁崖古乐府》、《春秋合题著说》、《丽则遗音》、《东维子文集》等。今据《四部丛刊》初编影印鸣野山房钞本整理。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参校。
养疴漫笔
笔记。宋赵溍著。所记内容颇杂,奇闻异事、医术药方、市井传闻、两宋君臣轶事,皆见卷中。其中有较多文字涉及宋代文人及文学创作,如宋太祖与李煜谈诗,靖康难后中原某驿壁所题爱国诗,金人翟钦甫之诗才等等。然亦带有较多传说成分,如记苏轼知贡举泄试题与李方叔而为章惇二子所得,记陈亮与辛弃疾交而陈惧辛害而盗其骏马以逃事等。今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说郛》(宛委山堂本)、《学海类编》等本。
偶谭
李生掩关山中 , 阒然无偶。既戒绮语 , 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 , 附以偶然之语 , 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 , 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 , 即犯虎溪严律。豫章李鼎长卿识。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疑即杜光庭之流编撰。原书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施行「三皇中元祈请大斋」之科仪。先列举建斋须知事项,如禁断、坛灯、旙文、斋官同异、宿集同异、正斋同异等等。其次列举行斋仪式,依次向东南西北四方三十六天(每方九天)帝君礼拜忏悔,启告祈求诸天帝超度先亡脱离幽苦,上升天堂,轮转成真;并上祝皇家道德日盛,四海灾消,祯祥云集,八节安和,一切群生咸蒙福庆,俱服正教,同归自然,得道之后与天帝合真。
已畦琐语
一卷, 清葉燮撰。治民有一定之法程则人知所遵而奸吏猾胥不敢上下其手同一事也赏则均赏罚则均罚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惩也乃有赏不足劝罚不足惩者可不深思其故乎
读书偶记
三卷。清雷鋐(1697—1760)撰。鋐字贯一,一字翠亭,宁化 (今山西省宁武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其受业于李光地、方苞,以躬行为主,以仁为归,以敬义为门户,以程朱为宗,于陆象山、王阳明辨之甚力。著有《经笥堂集》等。该书为雷氏读书札记,大旨以朱熹为宗,而不争门户。如卷一有云:“古人心最平,如孟子谓夷惠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而又谓其为百世之师是也。后世如陆子静、王阳明、陈白沙论学术者必辨之,谓其非孔、孟、程、朱之正派也,然其砥节砺行,以之针砭卑鄙俗夫,不亦百世之师耶?”又读 《易》一条谓 “穷理之功在格物,尽性之功在践形,此彻上彻下无纤毫影响处”,又谓“道心即性也。人心之正者,道心为之主,即性宰乎气也;人心之偏者,道心之有蔽,即性泊于气而失焉者也。非道心为一心,人心又为一心也”,“知道存即道心也,不知其为道而肆焉,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矣。故必道心为主、人心听命也,是知谓心即性者非也,离心性而二之者亦非也”。其持论比较平允,较诸讲学诸家尤为笃实。该书论《易》几及其半,多本李光地;其论礼则多本方苞。关于《太极图》,先儒已阐发殆尽,而该中仍连篇累牍,绘图作说,殊为支蔓。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