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
作者:王世贞
短篇故事集。杂采古今说部中各种故事,分类编次而成。正编40卷,续编19卷。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编。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等职,为官清正,屡被严嵩构害。后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病逝乡里。《艳异编》分星、神、水神、龙神、仙、官掖、戚里、幽期、冥感、梦游、义侠、徂异、幻术、妓女、男宠、妖怪、鬼等十七门,收文三百六十一篇;《续艳异编》分神、龙神、鸿象、宫掖、幽期、情感、妓女、义快、幻术、鳞介、器具、珍宝、禽、昆虫、兽、鬼、徂异、定数、冥迹、冤报、草木等二十二门,收文一百六十三篇。
章节列表
升序↑正编
- 序
- 艳异编·卷一·星部
- 艳异编·卷一·神部
- 艳异编卷二·水神部
- 艳异编卷三·龙神部 柳毅传
- 艳异编卷三·龙神部 灵应传
- 艳异编卷四·仙部
- 艳异编卷五·宫掖部一
- 艳异编卷六·宫掖部二
- 艳异编卷七·宫掖部三
- 艳异编卷八·宫掖部四
- 艳异编卷九·宫掖部五
- 艳异编卷十·宫掖部六
- 艳异编卷十一·宫掖部七 长恨歌传
- 艳异编卷十一·宫掖部七 开元天宝遗事
- 艳异编卷十二·宫掖部八 杨太真外传
- 艳异编卷十三·宫掖部九
- 艳异编卷十四·宫掖部十
- 艳异编卷十五·戚里部一
- 艳异编卷十六·戚里部二
- 艳异编卷十七·幽期部一
- 艳异编卷十七·幽期部一 贾午
- 艳异编卷十七·幽期部一 莺莺传
- 艳异编卷十七·幽期部一 非烟传
- 艳异编卷十八·幽期部二
- 艳异编卷二十·冥感部一 离魂记
- 艳异编卷二十·冥感部一 韦皋
- 艳异编卷二十·冥感部一 崔护
- 艳异编卷二十·冥感部一 买粉儿
- 艳异编卷二十一·冥感部二 贾云华还魂记
- 艳异编卷二十二·梦游部一
- 艳异编卷二十二·梦游部二
- 艳异编卷二十二·梦游部三
- 艳异编卷二十三·义侠部一 乐昌公主
- 艳异编卷二十三·义侠部一 虬髯客传
- 艳异编卷二十三·义侠部一 柳氏传
- 艳异编卷二十三·义侠部一 无双传
- 艳异编卷二十四·义侠部二 红线传
- 艳异编卷二十四·义侠部二 昆仑奴传
- 艳异编卷二十四·义侠部二 车中女子
- 艳异编卷二十四·义侠部二 聂隐娘
- 艳异编卷二十四·义侠部二 花月新闻
- 艳异编卷二十五·祖异部
- 艳异编卷二十五·幻异部
- 艳异编卷二十六·妓女部一
- 艳异编卷二十七·妓女部二
- 艳异编卷二十七·妓女部二 薛涛
- 艳异编卷二十七·妓女部二 张建封妓
- 艳异编卷二十七·妓女部二
- 艳异编卷二十七·妓女部二 琴操
- 艳异编卷二十七·妓女部二 西阁寄梅记
- 艳异编卷二十八·妓女部三
- 艳异编卷二十八·妓女部三 珠帘秀
- 艳异编卷二十八·妓女部三
- 艳异编卷二十九·妓女部四 霍小玉传
- 艳异编卷二十九·妓女部四 李娃传
- 艳异编卷二十九·妓女部四 杨娼传
- 艳异编卷三十·妓女部五
- 艳异编卷三十一·男宠部
- 艳异编卷三十二·妖怪部一 白猿传
- 艳异编卷三十二·妖怪部一
- 艳异编卷三十三·妖怪部二
- 艳异编卷三十四·妖怪部三
- 艳异编卷三十五·妖怪部四
- 艳异编卷三十六·鬼部一
- 艳异编卷三十七·鬼部二
- 艳异编卷三十八·鬼部三
- 艳异编卷三十九·鬼部四
- 艳异编卷四十·鬼部五
猜你喜欢的书
袋鼠
主要讲的是作为诗人和作家的萨梭默斯与妻子哈里埃特从英国本土来到遥远的澳大利亚所经历的事情。在澳大利亚他们结识了退伍军人俱乐部的袋鼠、杰瑞、杰兹,以及社会主义者斯特劳瑟斯。萨梭默斯的魅力和思想征服了他们,他们都想拉拢他加入他们的团体,与他们一起干一番事业。袋鼠在战争中为军队工作,战后成了一名著名的律师,澳大利亚的现实令他不满,他发誓要改变澳大利亚,企图做这个世界的救世主、拯救者。袋鼠的名字叫本·库利,由于他的两只小眼睛靠得很近,又长了一个大肚子,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袋鼠。
给少男少女
书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学生们所做的演讲集,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娓娓道来,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对生活的温暖热爱之心,就青年人关心的种种人生问题畅谈所想,对一代一代的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附录七篇,更丰富了李霁野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对当下青少年的成长是十分生动有益的谆谆教诲。
会匪纪略
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铜钱壮”,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时粤贼已陷处州,村民惧引寇,一夕纠众掩之,毁其巢。而青田令亦名捕兆荣甚急,兆荣遂走温州,流转至平阳钱仓镇,易名曰周荣。
授菩萨戒仪
授菩萨戒仪,全一卷。唐代湛然(711~7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列叙戒仪十二门:开导、三归、请师、忏悔、发心、问遮、授戒、证明、现相、说相、广愿、劝持等。
贤劫经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园时,答覆喜王菩萨之请问,首先说诸种三昧(梵sama^dhi ,巴同,精神集中之最高境地)及其功德,次言八万四千大乘德目及佛陀之殊胜功德,又列举贤劫(现在住劫)期中所出现之千佛名称及所居之城邑、族姓、父母、弟子、寿量、三会之众数等,最后叙及传持本经之各种功德。然汉译本文字艰涩,阅读困难,故研读者少。此经于各种佛名经中,乃最早之汉译本,故保有最古之型态,译出后即受到相当之重视。
须摩提菩萨经
有二译:一为西晋竺法护译,一卷。一为秦罗什译,一卷。皆为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