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集

作者:刘宗周
刘蕺山集

明末哲学家刘宗周撰。宗周学出阳明,惟以诚意为主,慎独为功,敦行为本,合周、程、张、朱之学与 “致良知” 之说而一之。尝谓 “离心无性,离气无理” ,“理”乃 “至善之体,而统于吾心者也。” 凡所著述,皆原本性命、阐明圣学、有关世道人心之作。“临殁时,犹语门人曰: ‘为学之要,一诚尽之,而主敬其功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书 系据乾隆十七年 (1752年) 雷鋐所刻24卷本,删汰前8卷《人谱》、《学言》等专著,另行编定之17卷本。另有道光二年(1822年)董元休编次之40卷本,题为《刘子全书》,凡语类13卷,文编14卷,经术11卷,附行状、年谱各1卷。前有门人黄宗羲序及董氏钞述等。道光十八年,沈复粲复补辑宗周零简残篇及法帖墨迹之属,编为《刘子全书遗编》24卷。又宗周门人恽日初仿《近思录》例,按道体、论学、致知、存养等分类编成《刘子节要》14卷,每类1卷。

猜你喜欢的书

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待访”,期待明君来访,故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意思。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10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才有初刻本印行。清末有顾氏《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初年有上海中华书局薛凤昌《黎洲遗著汇刊》本,现通行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

东谷赘言

东谷赘言

《东谷赘言》二卷,(明)敖英所撰。是书为著者于致仕后退居乡里所作。其最早由仁和沉淮刊刻于(明)嘉靖己酉年(二十八年)。书中所载多为先儒事迹及其语录,间或诗文评论、当朝史事。其行文採取问答的方式,既叙且议,阐释了儒者处世的价值观。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敖公的学识、经历以及兴趣爱好,可以说是其一生行历的缩影。透过这部书,可以有助于考察敖英的人生际遇,其作为一个古代普通读书人的思想,以及了解有关明代的若干典故旧闻.该书现在有江西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点校本。

史氏菊谱

史氏菊谱

又名《史老圃菊谱》、《菊谱》。植物谱录。南宋史正志撰。1卷。正志晚年致仕,居苏州养花消遣,见牡丹、芍药、海棠与竹皆有谱,遂以所见撰为此谱。前有自序,称所收27种,实为28种,其中黄色13种,白色10种,杂色红紫5种。其论色素演变曰:“白菊一二年多有变黄者。余在二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尽变为黄花。”又曰:“花瓣结密者不落。盛开之后,浅黄者转白,而白色者渐转红,枯于枝上。”遂以菊有落有不落,讥欧阳修、王安石于草木之名未能尽识,而有《楚辞》落英为何花之争。为现存较早的菊谱,于研究当时菊花品种、变异有一定价值。有《百川学海》、《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

历史的镜子

历史的镜子

《历史的镜子》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撷取或奇人,或轶事,娓娓道来,也或者品评忠臣名将,畅谈才子佳人,纵论社会现象,文字洒脱,态度严谨,内蕴深刻,异彩纷呈,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尽窥塑造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根基。

圣祖仁皇帝圣训

圣祖仁皇帝圣训

全称《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60卷。雍正九年(1731)敕纂。分类汇辑玄烨治国的各种言论。雍正九年,在实录馆进呈刚修成的圣祖实录的同时,雍正皇帝又命令馆臣另修圣训一书,使之与实录相经纬,各有侧重。此书共分为32类,包括圣孝、圣德、圣学、圣治、敬天法祖、文教附武科、武功、恤民、任官、广言路、严法纪、理财、慎刑、重农桑、兴礼乐、省方、治河附运河北河水利、澄叙、赏赉、蠲振、积贮、饬臣工、训将士附恤兵、褒忠节、恤旧劳、广幅员、弘制度、弭盗、牧政、礼前代、柔远人等类目。它是研究玄烨生平和思想的重要史料。此书于乾隆六年(1741)刊刻印行,清朝末年又有多种翻刻本出现。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一卷,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舍卫国,向阿难说四方电名,并说神咒,观自在、金刚手、梵王、帝释、四王亦各说咒,佛又敕龙王等而说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