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序跋集

作者:鲁迅
译文序跋集

鲁迅著。收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卷。本书收集了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115篇。还有3篇序已被鲁迅编入它集,本书未再收入。这些序跋过去见于单行本,没有单独结集。鲁迅从青年时代即开始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直至1936年抱病译出的《死魂灵》第二部,一生中翻译了大量外国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约计300万字,单行本即近30本。鲁迅译介外国文学是为了“移植性情,改造社会”。(《〈域外小说集〉序》)是要借外国的进步文学唤醒民众的觉悟,改造国民性,振兴中华民族。为此,他在译介时写了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文字。鲁迅译介过的外国作家共有21个国家的166人。其中最多的是俄国—苏联,大约占翻译量的一半,其次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序跋既是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必要材料,也是研究现代文学的史料。对于研究鲁迅如何借鉴外国文学,吸收世界文化,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说海

古今说海

古代笔记小说总集。142卷。明人陆楫(字思豫)编辑。本集卷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及“古今说海校书名氏”。后者列有姜南等为编刊本集提供过藏书,或参加过校勘工作的13人的名字。全书分为4部、7家,凡收入135种历代(包括明)笔记小说,排列顺序是:说选部,内含小录家3卷、偏记家20卷;说渊部,内含别传家64卷;说略部,内含杂记家32卷;说纂部,内含逸事家6卷、散录家6卷、杂纂家11卷。其中每部内容又按甲、乙……壬癸等10集编次。《四库全书总目》曾这样评价本集:“所载诸书,虽不及曾慥《类说》多今人所意见,亦不及陶宗仪《说郛》捃拾繁富,钜细兼包。而每书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则视二书为详赡。参互比较,各有所长,其搜罗之力、均不可没焉。”据唐锦《古今说海引》称,本书编成后,“好古博雅之士,闻而慕之。就观请录,殆无虚日”,“陆子乃集梓鸠工刻置家塾,俾永为士林之公器”。陆楫所刻,即今存的明嘉靖二十三年云间陆氏俨山书院刊本。本书流传较广,常见版本还有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刊本,宣统元年(1909)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排印本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11月又据后者影印发行。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略韫奇谋,若遇明时即献筹。世道风波多勇猛,好从静处细沉浮。」

元好问传

元好问传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经始于八四,八五年,完稿于八七年,此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经营、委曲和痛苦,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惨烈的苦难。作者不回避元好问为崔立撰碑、投书耶律楚材、依附严实、谀颂张柔等行为之可圈可议,更以同情立场对身处乱世之诗人无从主导命运有所理解,对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充分揭示。

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

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

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佛教目录,一卷,编号二一六四。

金刚经采微余释

金刚经采微余释

金刚经采微余释,一卷,宋昙应述。

界论

界论

音译《陀兜迦他》。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佛教根本七论之一。全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蕴、处、界三科之间的相互摄受和互相相应的关系问题。旨在辨别蕴、处、界三界的区别和范围,即何者为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然后明确诸法的性质。第二部分论述了心和心所及与三科之间的关系。其中多与心理学的内容有关,如对禅定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烦恼提出了各种现象以及对治之法,分析细密,旨在说明安心的法门。这两部分内容在北传汉译佛典的说一切有部论书《品类足论》以及《界身足论》中皆有所记载。但日本学者木村泰贤认为,《品类足论》的心、心所学说将早于《界身足论》,拟为一人所作,二次整理而成。公元5世纪南传佛教学者觉音对《界论》作注,另一位阿难陀论师也曾作注。1892年库内拉特纳(E.Goonertne)将原论和觉音注一起校订出版。日译本收于《南传大藏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