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斋集

作者:陈文蔚
克斋集

诗文集。南宋陈文蔚撰。17卷。凡书5卷,札表1卷,《朱先生叙述》1卷,《克斋讲义》1卷,序记2卷,祭文墓志2卷,赋1卷,诗4卷。别本5卷。其集宋诸书目皆未著录,原集亦无传本。今本为明初张时雨同其族孙良鉴掇拾编刊,明崇祯间张时泰复刊。《四库全书》据崇祯本著录。《正谊堂全书》本自明本中选录部分诗文,编为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据正谊本。文蔚师事朱熹,所记朱熹之语,已编入《朱子语类》,而集中亦具载其讲义9条,剖析义利之辨;答徐崇甫、朱熹书,讨论理学命题,皆为研究理学的重要资料。

陈文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法兰柴思事件

法兰柴思事件

一位失踪近一月之久的十六岁在校女生指称被法兰柴思大屋的主人——一对母女——所诱拐并强迫她做女佣,进而被软禁在法兰柴思。但当警察带这个女孩来法兰柴思指认时,这母女声称她们既不认识,也从未见过这女孩,但她却能准确地说出房间的格局,摆设,甚至这对母女的日常用品。一个谎言贯穿故事始终,但最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舆论杀人”的力量。

浪语集

浪语集

南宋哲学家薛季宣撰。凡三十五卷。诗赋十四卷,文二十一卷。季宣死后,学者皆服膺其学说,而其遗文却不见于世。其侄孙薛旦从其家中清理出若干,编为三十五卷刊行。季宣生平著述今多亡佚,其《中庸解》、《大学解》及《考正握奇经》尚存于集中。他宗程朱理学并兼重事功,提出“求经学之正,讲明时务本末利害”,以及“无为空言,无戾于行”(卷二十五)的实学思想。认为“财者,国用所出”,“利之所在”,应“先正其本”,若“为上有节,为下敦本,财用之出,庸有穷乎?”(卷二十九)提出“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卷二十三)。人们通常所说的“知天”,并非“遗形器”而求之。认为“情生乎性,性本乎天。凡人之情乐得其欲,云情之发是皆原于天性者也”(卷二十七)。这就肯定了人的正当欲望,从而打破了理学家分人性为二的教条。还从“天道”与“人道”、“性”与“教”之关系中探求“本然”与“当然”之间的关系,“本然者未尝不著,由当然以即本然,则本然之性见矣”(卷二十九)。该书还对《中庸》、《大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河图》、《洛书》、《阴符经》、《古文老子》、《易林》等书进行详尽的考证,颇有新见。是研究宋代永嘉之学渊源、演变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另有《永嘉丛书》收录《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

袁阳源集

袁阳源集

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朝旧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一卷。

万历齐云山志

万历齐云山志

山水志。明鲁点撰。五卷。点字子舆,湖北南漳人。万历进士,官休宁知县。著有《黄楼集》。齐云山在休宁县西,其白岳云岩旧有志,故益而增续,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成书。凡十四万字。卷一载岳图十一幅。正文分山水、宫殿、关梁、物产、田赋、名贤、道士、建置、祀典、宸翰、艺文等十六目。艺文志含碑铭、碑文、会纪、古诗等二十二子目。记山、峰、岩、洞、岭九十余处,水、潭、泉三十处,宫殿、楼阁、寺观等名胜古迹八十余处。四关、十六桥、五市为该山险要之地。特产有楠木、榔木、水竹、天竹、石菊、山风、黑质金睛虎、石斑鱼等动植物。田赋目仅载万历间山、田、地、塘四税数目,是明代寺院经济珍贵史料。所载二十位道士传记和建置、祀典、宸翰三目所收文献,多具宗教史料价值。艺文占全书篇幅三分之二有余,凡佛、道人物、寺观兴建、宗教活动、自然风景等皆在文章诗赋中。是明代重要山志之一,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建筑、民俗等史料价值甚高。有万历二十七年刻本,道光十年(1830)修补本(增刻道光前清代史事甚多,其中序跋、档案资料尤为重要),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缺页)。

管子传

管子传

梁启超著。成书于宣统元年三月(1909),收录于《饮冰室合集》第7册。全书共分13章,近6万字。序论、时代背景、管仲简历,共5章,约7500字。其余8章论述其政治、经济、政务、军事、教育等思想、政策、活动。全书的重点,在于论述管仲的法治思想与经济政策,这两章约有3.7万字。梁启超在写《管子传》之前,写了《王荆公》,为王安石作传。他在《王荆公·自序》中说,他对王安石非常佩服,所以要为他写传。“欲考熙丰新法之真相,穷极其原因结果,鉴其利害得失,以为知来视往之资”。简单而言,就是要借鉴王安石变法革新之经验。在《管子传·自序》中,他说管仲、商鞅、王安石是中国古代之伟人,在西方同期历史上,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商君荆公,为世诟病,……管子亦毁誉参半”。所以他要在写《王荆公》之后,写《管子传》,并且“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梁启超对管仲评价很高,他认为西方政治中讲的“国家思想”、“法治精神”、“地方制度”、“经济竞争”等,在西方也只是近二三百年的事,但在中国的春秋时代,管子就讲过这些东西。所以,他认为管子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家,而且“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梁启超在写法上,不时以当时流行的东西新学的名词术语、理论观点,对管仲的学说加以疏通证明,以便于理解管子的思想。梁启超在书中对管仲的思想,有许多精辟论述,至今对人仍有启发。《管子传》是研究《管子》与研究管仲其人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大乘无生方便门

大乘无生方便门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誓愿、劝请、忏悔等之作法及净心眼等。复分别论述五门,即:(一)总彰佛体,论述佛之语义、平等法身、佛界、如来之意义、法报化三身、寂照之用等。(二)开智慧门,系论述由定发慧,得方便至大涅槃开智慧门之凡夫、二乘、菩萨等三种人,并解说闻不闻、音声佛事、善知识、涅槃、根本智、后得智、慧缚与慧解,及法华、华严、金刚等三经。(三)显示不思议法,论说维摩经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四大海水入毛孔、促一劫为七日等。第四仅余残卷,叙述诸法正性,以下则缺文。本书有敦煌千佛洞旧藏写本,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史坦因第二五○三号)。